一种直流电转向电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87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电转向电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直流电转向电控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助力转向依次经历了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式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式转向系统等阶段,现在各大汽车公司已经转向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应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件包括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电源等,其最大的优点是作用使人的驾驶方便、汽车转向更加灵活,减低因占用发动机动力、机械原因而引起的故障发生率。

现在一些车辆电控转向系统中使用直流转向控制器的控制模式设计不够合理,多个控制部件之间的通讯、协调能力不足,使车辆运行不够平滑安全,并且运行系统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直流电转向电控系统,使车辆操作的平滑性、可靠性、安全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流电转向电控系统,包括底板、直流转向控制器、交流驱动控制器、主接触器、第一熔断器、第二熔断器、单路保险丝盒、若干铜排、若干6平方软连接线、0.75平方软连接线、B-接线柱,所述直流转向控制器和交流驱动控制器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底板上部和下部,所述底板中部固定有主接触器、第一熔断器、第二熔断器、B-接线柱和单路保险丝盒,所述各部件之间设有若干铜排、若干6平方软连接线和0.75平方软连接线。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右上方贴有矩形的铝膜控制器型号标贴。

作为优选,所述主接触器和第二熔断器之间设有第一铜排,所述交流驱动控制器和主接触器之间设有第二铜排,所述交流驱动控制器和B-接线柱之间设有第三铜排。

作为优选,所述直流转向控制器和第一熔断器设有第一6平方软连接线,直流转向控制器和B-接线柱设有第二6平方软连接线,单路保险丝盒和第二熔断器设有0.75平方软连接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熔断器与第二熔断器并排设置,之间设有第四铜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采用柯蒂斯(Curtis)1212C型直流转向控制器,其控制系统稳定、同步性高,具有车辆控制语言(VCL)功能,通过绝对位置控制模式和先进的PWM电机控制技术实现了电机高效率的运行,保证了车辆操作的平滑性、可靠性、安全性;控制器采用的是CAN通讯,可以根据转角度来限制车辆行走速度,并采用闭环电机控制算法,提供可靠和精确的位置控制,极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保障了车辆的最优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转向电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直流转向控制器、3-交流驱动控制器、4-主接触器、5-第一熔断器、6-第二熔断器、7-单路保险丝盒、81-第一铜排、82-第二铜排、83-第三铜排、84-第四铜排、91-第一6平方软连接线、92-第二6平方软连接线、10-0.75平方软连接线、11-铝膜控制器型号标贴、12-B-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转向电控系统,包括底板1、直流转向控制器2、交流驱动控制器3、主接触器4、第一熔断器5、第二熔断器6、单路保险丝盒7、若干铜排8、若干6平方软连接线9、0.75平方软连接线10、B-接线柱12,所述直流转向控制器2和交流驱动控制器3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底板1上部和下部,所述底板1中部固定有主接触器4、第一熔断器5、第二熔断器6、B-接线柱12和单路保险丝盒7,所述各部件之间设有若干铜排8、若干6平方软连接线9和0.75平方软连接线10,所述底板1右上方贴有矩形的铝膜控制器型号标贴11,所述主接触器4和第二熔断器6之间设有第一铜排81,所述交流驱动控制器3和主接触器4之间设有第二铜排82,所述交流驱动控制器3和B-接线柱12之间设有第三铜排83,所述直流转向控制器2和第一熔断器5设有第一6平方软连接线91,直流转向控制器2和B-接线柱12设有第二6平方软连接线92,单路保险丝盒7和第二熔断器6设有0.75平方软连接线10,所述第一熔断器5与第二熔断器6并排设置,之间设有第四铜排84。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转向电控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选用柯蒂斯(Curtis)1212C型控制系统,该系统稳定且同步性高,具有车辆控制语言(VCL)功能,直流转向控制器2与交流驱动控制器3通过绝对位置控制模式和PWM电机控制技术,实现了电机高效率的运行,保证了车辆操作的平滑性、可靠性、安全性;直流转向控制器2和交流驱动控制器3内部采用的是CAN通讯,行走控制器可以根据转角度来限制车辆行走速度;第一熔断器5和第二熔断器6并排设置保障电路安全运行。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