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传动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870阅读:958来源:国知局
转向传动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传动轴的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传动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转向轴是连接转向盘和转向器的传动件,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轴的设计,一方面必须保证其能够可靠的传递扭矩;另一方面,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各种作用力的影响,转向轴会发生轴向振动、扭转振动和噪声,特别是在一直向前行驶和在转向运动开始时振动更为强烈,当其传递至方向盘时,将影响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

目前,汽车转向传动轴柔性联轴节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轻客产品为了控制成本,转向系统均为通过刚性转向轴和万向节将转向盘与转向器连接到一起,使驾驶员的转向操纵力作用到转向器上,实现转向操作,转向传动轴的上、下两根传动轴采用刚性连接。

这种通过刚性转向轴和万向节将转向盘与转向器连接到一起的转向系统,由于转向传动轴采用刚性连接,车辆行驶过程产生的振动和扭曲传递到转向操纵系统中,使转向轴发生轴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直接传递至方向盘,将影响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两传动轴采用刚性连接在一起,由于转向传动轴采用刚性连接,车辆行驶过程产生的振动和扭曲传递到转向操纵系统中,使转向轴发生轴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直接传递至方向盘,将影响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传动轴连接结构,包括与方向盘相连的上传动轴和与转向器相连的下传动轴,所述上传动轴的端部外接有第一法兰盘,沿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外端对置的向内切削形成一组U形限位槽;所述下传动轴的端部外接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上设有一组安装孔;还包括联轴盘和限位螺栓;所述联轴盘的中部具有中心孔,在中心孔的两侧具有过孔;所述联轴盘朝向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法兰盘的限位套;所述上传动轴和所述下传动轴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限位螺栓的底端依次穿过过孔、U形限位槽、安装孔后将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压紧在联轴盘上;所述限位螺栓的圆柱面与所述U形限位槽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联轴盘由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盘为条形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限位螺栓上的刚性限位套;所述刚性限位套通过所述限位螺栓的头部压紧在第二法兰盘上,所述刚性限位套的外端面与所述U形限位槽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内孔为其限位孔;所述橡胶套为T型结构,包括底部插接在所述U形限位槽内的限位部和顶部压紧在所述U形限位槽外沿的压紧部;所述刚性限位套沿所述限位孔穿出且与所述U形限位槽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橡胶套的厚度与所述限位套的深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方案联轴盘既能够可靠的传递转向扭矩,同时还能够消除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各种作用力的影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中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连接处的爆炸图。

图4为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装配后的断面图。

本实施例图中:1-下传动轴2-螺母3-联轴盘31-限位套4-刚性限位套5-上传动轴51-第一法兰盘6-橡胶套7-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到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传动轴连接结构,包括上传动轴5和下传动轴1,上传动轴5通过万向节与转向盘相连,下传动轴1通过万向节与转向器相连。本方案采用一个联轴盘3实现上、下传动轴的连接,实现两连接轴的柔性连接。

具体来说,本方案中,上传动轴5的端部外接有第一法兰盘51,沿第一法兰盘51的外端对置的向内切削形成一组U形限位槽。

下传动轴1的端部外接有第二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上设有一组安装孔,其配合限位螺栓7和联轴盘3实现第一法兰盘51和第二法兰盘的连接。

其中联轴盘3的中部具有中心孔,在中心孔的两侧具有过孔;联轴盘3朝向第一法兰盘51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法兰盘51的限位套31,将第一法兰设于限位套31内,确保限位套31与第一法兰盘51运动一致性。更优选地来说,本实施例中第一法兰盘51为条形结构,以方便其安装使用。

上传动轴5和下传动轴1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中心孔内,中心孔起到定位两传动轴的作用,确保下传动轴1和上传动轴5同心。限位螺栓7的底端依次穿过过孔、U形限位槽、安装孔后将第一法兰盘51和第二法兰盘压紧在联轴盘3上;限位螺栓7的圆柱面与U形限位槽之间具有间隙,其中,限位螺栓7为两个,其压紧通过螺栓头部作用于第一法兰盘51上的U形槽的外沿实现的。当上传动轴5与下传动轴1发生相对扭转时,将带动联轴盘3发生扭转变形,以消除扭转振动,由于限位螺栓7的圆柱面与U形限位槽之间具有间隙,确保了上传动轴5和下传动轴1可产生相对转动,避免扭转振动传递到上传动轴5,进而传递到方向盘上,影响驾驶员驾驶感受。

联轴盘3由橡胶材料制成,车辆行驶过程产生的振动和扭曲传递到下刚性转向传动轴1中,当下传动轴1发生轴向振动时,将通过下传动轴1端部的第一法兰盘51带动柔性联轴盘3沿轴向发生弹性变形,消除轴向振动,另外可在联轴盘3内设置缓冲部实现,缓冲部可为槽或孔状结构。

另外,本方案中,还可在限位螺栓7外设置一刚性限位套4,刚性限位套4对联轴盘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转动发生时,限位螺栓7直接作用在U形限位槽处,其中,刚性限位套4通过限位螺栓7的头部压紧在第二法兰盘上,刚性限位套4的外端面与U形限位槽之间具有间隙,刚性限位套起到保护第一法兰盘U形限位槽的作用。

进一步来说,在第一法兰盘51的U形限位槽上也可设置保护结构,在本方案中采用橡胶套6对第一法兰进行进一步保护,其中,橡胶套6的内孔为其限位孔;橡胶套6为T型结构,包括底部插接在U形限位槽内的限位部和顶部压紧在U限位槽外沿的压紧部;刚性限位套4沿限位孔穿出且与限位孔间具有间隙。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套6的厚度与限位套的深度相等,以使得橡胶套安装后其端面与限位套平齐,确保其固定可靠。

当需要转向时,驾驶员转动方向盘,带动上传动轴5转动,上传动轴5带动联轴盘3扭转变形,上传动轴5和下传动轴1相对转动,使上传动轴5端部第一法兰盘51上的U形限位孔内的橡胶套6的限位孔与限位螺栓7外的刚性限位套4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e消失,上传动轴5和下传动轴1通过限位螺栓7上的圆柱面在转动方向上刚性连接,上传动轴5通过限位螺栓7带动下传动轴1转动,将驾驶员转动方向盘产生的转向力矩可靠的传递给转向器,实现转向操作,当转向盘回正后,在联轴盘3的扭转弹性力作用下,第一法兰盘51上的橡胶套6的限位孔与限位螺栓7外的刚性限位套4的之间的间隙e恢复。

这样该柔性联轴节既能够可靠的传递转向扭矩,同时还能够消除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各种作用力的影响,在转向轴上所产生的轴向振动、扭转振动和噪声。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能很好的满足轻客等产品的转向传动系统的减震需求,提高产品的操作舒适性。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