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车架和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268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两轮车车架和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两轮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车车架和两轮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等两轮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应用广泛。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自行车行业的发展。

作为可公共使用的自行车,其对性能方面的要求与传统自行车有所不同。一方面,公共自行车对骑行舒适度具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如造成骑行费力、使用不便等问题,会降低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降低、市场竞争能力下降。更重要的,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条件相对较差,对自行车的可靠性、寿命具有较高要求。如果公共自行车的损坏率过高,会给维护和运营造成较大负担,消费者也无法顺利的用车。另一方面,商业运营的共享单车对车辆的外形美观程度具有一定要求,新颖、美观的外形更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了公共自行车,对于电动助力车、电动两轮车等车辆,也存在上述性能需求。

所以,有必要对传统的自行车等两轮车进行改进,以适应新型商业模式对车辆性能的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两轮车车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两轮车车架,包括:

前部主体,所述前部主体上具有用于装配中轴的五通孔;

第一后下叉和第二后下叉,所述第一后下叉和第二后下叉的头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部主体上;

所述第一后下叉为中空管结构,所述第一后下叉被配置为用于容纳自行车的链条,所述第一后下叉上开设有前缺口和后缺口,所述前缺口和后缺口供自行车的链条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一后下叉,所述前缺口位于所述五通孔一侧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前缺口呈弧形开口,使所述第一后下叉在前缺口处避让装配在五通孔处的牙盘。

可选地,所述第一后下叉被配置为在所述前缺口处罩住牙盘的部分区域。

可选地,所述后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后下叉的尾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后下叉的尾端下方设置有用于装配后轴的后轴固定架,所述后缺口向下开口,所述后缺口朝向装配在后轴固定架上的后飞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后下叉和第二后下叉的头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部主体的不同位置。

可选地,所述前部主体包括中管和下管,所述第一后下叉的头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管上,所述第二后下叉的头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管上。

可选地,所述五通孔设置在所述中管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后下叉上设置有配件装配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两轮车,包括上述两轮车车架,所述两轮车车架的五通孔中设置有中轴,所述中轴上可旋转的设置有牙盘,所述第一后下叉和第二后下叉上设置有后轴,所述后轴上旋转设置有后飞轮和后车轮,所述牙盘和后飞轮上绕设有链条,所述链条从所述后缺口穿入所述第一后下叉,从所述前缺口穿出所述第一后下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所述两轮车车架能够为用于传动的链条提供保护作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车架应用在车辆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车车架,如图1所示,该两轮车车架包括前部主体1、第一后下叉2和第二后下叉3。所述前部主体1用于承载车座、车把、前车轮以及牙盘等结构,所述第一、第二后下叉3则用于固定后车轮等部件。所述第一后下叉2和第二后下叉3的头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部主体1上,以形成完整的车架结构。所述前部主体1上具有五通孔11,所述五通孔11用于装配两轮车的中轴和牙盘。

特别地,所述第一后下叉2为中空管结构,两轮车的驱动链条4可以收容在所述第一后下叉2内部。第一后下叉2为链条4提供保护作用。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后下叉2上开设有前缺口21和后缺口22,链条4可以从所述前缺口21和后缺口22处穿出到第一后下叉2外,进而缠绕在车辆的牙盘5和后飞轮6上。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轮车的牙盘5装配在五通孔11处,链条4可以从所述前缺口21处穿出第一后下叉2,进而咬合在牙盘5上。如图2所示,第一后下叉2的尾端装配有后飞轮6,链条4绕过后飞轮6后,可以从所述后缺口22处穿入第一后下叉2中。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前缺口21位于所述五通孔11一侧的上方。这样,所述第一后下叉2能够对链条4延伸到牙盘5上的区域提供遮掩、保护,提高两轮车的传动可靠性。五通孔11上方的位置是链条与牙盘咬合传动的关键区域,如果受到异物干扰,有可能出现链条与牙盘脱离、妨碍牙盘转动等故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通过中空的第一后下叉2、前缺口21位于五通孔11上方等特征为链条4与牙盘5的传动提供保护。

优选地,如图1、3所示,所述前缺口21呈弧形开口,前缺口21向上弯曲呈弧形。这样,当五通孔11处装配有牙盘5时,第一后下叉2能够相对于牙盘5形成避让,避免第一后下叉2妨碍牙盘5正常的转动。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下叉2的整体截面呈类似椭圆形的结构。所述前缺口21开设在第一后下叉2的下表面处,所述前缺口21的形状尺寸可以与需要装配的牙盘5的尺寸相匹配,在第一后下叉2上开设有向上弯曲的椭圆形开口,以避让出牙盘5需要占据的空间。

进一步地,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下叉在所述前缺口处还可以被配置为能够罩住牙盘的上部区域,从而对链条与牙盘的咬合区域提供整体的保护。例如,所述前缺口在第一后下叉上延伸的长度大于需要装配的牙盘在第一后下叉的对应位置处所要占据的长度。这样,当五通孔上装配有牙盘时,所述牙盘的上部区域能够从所述前缺口伸入到所述第一后下叉内的中空区域中。即,第一后下叉罩住牙盘的上部区域。通过这种保护性的结构设计,异物不会从上方落入牙盘与链条的咬合传动区域,进一步提高了链条与牙盘的传动可靠性。而且,牙盘也能够受到遮掩、保护。另一方面,若采用这种优选设计,用户在使用该两轮车时,衣物等也不易被牙盘和链条卷住。提高了车辆使用时的便捷度。

对于所述后缺口22,可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后缺口22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后下叉2的尾端。链条4可以从第一后下叉2的尾端穿入或穿出第一后下叉2,尽量多的利用第一后下叉2的中空结构,为链条4提供保护。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后下叉2的尾端下方可以设置有用于装配后轴的后轴固定架23,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后下叉3的尾端也具有后轴固定架23。两轮车的后轴可以装配在所述后轴固定架23上,车辆的后飞轮6和后车轮则旋转装配在后轴上。后飞轮6用于与链条4咬合连接,传递驱动力。图2中示出了在后轴固定架23上装配有后飞轮6的结构,可见,后飞轮6位于所述第一后下叉2的下方。特别地,所述后缺口22可以开设在第一后下叉2的下表面上,即后缺口22向下开口,朝向装配在后轴固定架23上的后轴和后飞轮6。链条4从所述后缺口22处向下弯曲,缠绕在上述后飞轮6上。这种结构设计使第一后下叉2能够对后飞轮6以及链条4与后飞轮6的脱离咬合区域提供保护,防止异物落在后飞轮6上。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链条4从后飞轮的下方绕至后飞轮6的上方,在后飞轮6的上方与其脱离咬合,而后从后缺口22进入所述第一后下叉2中。后飞轮6的上方得到第一后下叉2的遮掩保护,提高了传动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对两轮车车架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车架的整体结构可靠性。所述第一后下叉和第二后下叉的头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部主体的不同位置。在传统的两轮车中,两侧的后下叉通常连接到车身的同一位置点,造成该位置点受到的应力较大。该位置点必须具有更高的强度才能满足车架的结构稳定性。否则会给车架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隐患,车架有可能在该位置点处发生断裂。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则可以分散第一后下叉和第二后下叉对前部主体的施力点,避免前部主体上出现应力集中的区域,也就降低了前部主体在应力集中区域发生损坏的风险。

在如图3、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主体1包括中管12和下管13,所述下管13向车架的前部延伸,所述中管12则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后下叉2的头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管13上,而所述第二后下叉3的头端则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管12上。两支后下叉的连接位置不同,对于前部主体1的施力位置就不同。避免了在前部主体1上形成应力集中的现象,提高了两轮车车架的整体可靠性。所述下管13和中管12分别承担第一后下叉2和第二后下叉3对整车的支撑作用力。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优选地,可以尽可能使第一后下叉2和第二后下叉3整体相对于下管13的轴心轴线左右对称。减小因两个下叉的头端连接点不同造成的不平衡的问题。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五通孔11设置在所述中管12的底端,便于使用者蹬踏连接在中轴上的踏板。车辆的中轴穿过所述五通孔11,从五通孔11的两侧伸出。上述牙盘可旋转地设置在中轴与所述前缺口对应的一端。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后下叉3上还可以设置有配件装配架32。所述配件装配架32用于承载两轮车上的其它零部件。例如,后车轮的刹车器可以设置在所述配件装配架32上;车辆的车撑也可以装配在所述配件装配架32上。所述配件装配架32为上述零部件的安装提供了空间,也减少了装配所需要的固定件,能够降低刹车、车撑损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两轮车,本实用新型并对两轮车的类型进行限制,例如可以是自行车、电动车、助力车等车辆。所述两轮车包括上述两轮车车架,车架的五通孔中设置有中轴,中轴上可旋转的设置有牙盘和曲柄脚踏。所述牙盘位于第一后下叉的前缺口的下方。两轮车具有后轴,所述后轴架设在所述第一后下叉和第二后下叉上。所述后轴上旋转设置有后飞轮和后车轮。所述后飞轮和牙盘上绕设有链条,所述链条被配置为用于传动。当牙盘旋转时,链条带动所述后飞轮旋转,后飞轮进而带动后车轮转动。特别地,所述链条至少在牙盘和后飞轮上方的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后下叉内。在后飞轮6处,如图2所示,链条4经后飞轮6的上方从所述后缺口22穿入后下叉内,在牙盘处,链条4从所述前缺口穿出后下叉,绕在牙盘上。进一步地,前部主体上还设置有前叉、车把和前车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中,所述第一后下叉能够对链条以及链条与飞轮咬合的区域提供保护,防止链条传动受到异物干扰。提高了车辆传动的可靠性。进一步地,两支后下叉与前部主体的连接位置不同,分散了后车轮、两支后下叉的支撑力对前部主体的作用力,避免前部主体上出现应力集中点。降低前部主体受力损坏的风险。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