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省力和良好稳定性的二轮车脚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894发布日期:2018-08-08 09:12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省力和良好稳定性的二轮车脚撑。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车和摩托车的脚撑一般采用主支撑架和辅助斜支撑架使用,当需要暂时支撑时,采用斜支撑进行支撑,但是斜支撑的稳定性比较差,很难将车辆稳住,往往由于很多人为和风力影响很容易会刮倒车辆,常造成车辆的损坏和伤害到小孩,当需要长时间支撑时,需要采用主支撑架进行支撑,但是主支撑架的撑起时需要人们用右手将车身抬起才能完成,因此非常费力困难,而且使用两个支撑架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省力和良好稳定性的二轮车脚撑,它不但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撑起后稳定性比较好,而且具有打开和撑起非常省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具有省力和良好稳定性的二轮车脚撑,它设有两支撑杆,两支撑杆的顶部分别设有耳片,两支撑杆通过耳片与二轮车车架连接,在每个支撑杆的底部设有撑脚,在两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后形成整体的支撑架,其中一支撑杆或两支撑杆上设有控制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拉簧和导向套管,拉簧的上部挂在耳片上设有的上挂杆上,拉簧的底部挂在支撑架上的下挂杆上,在耳片的下部设有若干组棘齿,导向套管设置在支撑杆的侧面,在导向套管内穿有弹性连杆组件,弹性连杆组件的中间主体部分位于导向套管内,弹性连杆组件顶部设有的拨齿位于导向套管外,拨齿与棘齿相对应,弹性连杆组件的下部位于导向套管外,在弹性连杆组件的下部套有可转动的踏板,在弹性连杆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缓冲滚轮,踏板位于缓冲滚轮的上部,踏板的向下运动带动弹性连杆组件的向下运行,在弹性连杆组件对应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将弹性连杆组件的位置在向下运行到所需位置时锁住。

所述的撑脚为四分之一的圆柱体。所述在设有控制机构一侧的撑脚侧面设有脚蹬。所述的锁紧装置设有卡口,卡口位于连杆组件上,在导向套管上设有开口,开口与卡口相对应,在导向套管的侧面设有转动卡钩,在转动卡钩一端设有的钩体由开口伸入到导向套管内与卡口相对应。所述的转动卡钩的中部与支撑杆为转动连接。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的宽度大于下连杆的宽度,拨齿位于上连杆的顶部,卡口设置在上连杆上,在下连杆上套有弹簧,弹簧套在下连杆上,缓冲滚轮位于下连杆的底部。所述的二轮车车架上设有缓冲垫。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只需用撑起辅助斜支撑架的力量就能将主支撑架轻松撑起,因此在二轮电动车及摩托车完全可以去除辅助支撑,使得结构变得简单,而且节约成本,撑起后的稳定性比较好,采用的省力控制装置后可以在打开和撑起支撑架时可以非常节省体力,使用方便,以一个十岁左右小女孩就能轻松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组件与卡钩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在图1和图2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省力和良好稳定性的二轮车脚撑,它设有两支撑杆1,两支撑杆1的顶部分别设有耳片2,两支撑杆1通过耳片2与二轮车车架3连接,在每个支撑杆1的底部设有撑脚4,所述的撑脚4为四分之一的圆柱体,在两支撑杆1之间通过连接杆6相互连接后形成整体的支撑架,其中一支撑杆1或两支撑杆1上设有控制机构,本实施例在一支撑杆1上设有支撑杆1,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拉簧7和导向套管8,拉簧7的上部挂在耳片2上设有的上挂杆5上,拉簧7的底部挂在支撑架上的下挂杆9上,在耳片2的下部设有若干组棘齿10,本实施例在耳片2的下部设有四组棘齿10,导向套管8设置在支撑杆1的侧面,在导向套管8内穿有弹性连杆组件,弹性连杆组件的中间主体部分位于导向套管8内,弹性连杆组件顶部设有的拨齿20位于导向套管8外,拨齿20与棘齿10相对应,弹性连杆组件的下部位于导向套管8外,在弹性连杆组件的下部套有可转动的踏板11,在弹性连杆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缓冲滚轮12,踏板11位于缓冲滚轮12的上部,踏板11的向下运动带动弹性连杆组件的向下运行,在弹性连杆组件对应设有锁紧装置,所述的锁紧装置设有卡口16,卡口16位于连杆组件上,在导向套管8上设有开口17,开口17与卡口16相对应,在导向套管8的侧面设有转动卡钩18,所述的转动卡钩18的中部与支撑杆1为转动连接,在转动卡钩18一端设有的钩体由开口伸入到导向套管8内与卡口16相对应,锁紧装置将弹性连杆组件的位置在向下运行到所需位置时锁住,当弹性连杆组件到达所需位置后转动卡钩18钩住卡口16对弹性连杆组件的位置进行锁紧,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上连杆13和下连杆14,上连杆的宽度大于下连杆14的宽度,拨齿20位于上连杆13的顶部,卡口16设置在上连杆13上,在下连杆14上套有弹簧21,弹簧21套在下连杆14上,缓冲滚轮12位于下连杆14的底部,所述的二轮车车架3上设有缓冲垫15,所述在设有控制机构一侧的撑脚4侧面设有脚蹬19。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两支撑杆1上设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控制机构的结构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