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土机专用履带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0054发布日期:2018-06-15 22:1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挖土机专用履带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挖土机专用履带板,属于挖掘机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挖掘机、装载机、拖拉机、起重机等工程车辆在建筑、矿山等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其通行能力,各型工程车辆多采用金属履带作为行走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各类车辆的工作环境复杂,对车辆的通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车辆通过坡度较大的路面、侧倾破路面,或通过积雪路、覆冰路、冰冻地等路面时,由于地面附着系数变小,经常会导致车辆出现横滑、侧滑等滑移现象,严重时车辆会出现侧翻、横翻等翻车亡人事故;目前履带板强度较差,耐磨性不好,容易磨损导致使用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挖土机专用履带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挖土机专用履带板,包括履带板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履带板本体的左端向上翘起,且其右端向下倾斜15°,所述履带板本体的中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直径大小一致,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是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距的1.5倍,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落料孔,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二落料孔,所述第一落料孔是第二落料孔的大小的2倍,且其与第二落料孔均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左侧设置有两个矩形缺口,所述履带板本体的底面设置有三条履齿,所述履齿的两侧均向下倾斜8°,且其与履带板本体相接处采用圆弧过渡,三条所述履齿的间隔处设置有两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履齿相接处设置有圆角,所述履带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电镀金属层。

作为优选:两条所述加强筋对称分布,且其均从左向右倾斜。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矩形缺口之间的中心距等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

作为优选:所述电镀金属层为镀铬层,且其厚度为0.5mm。

作为优选:所述履带板本体、履齿、加强筋均采用一体铸造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履带板本体为矩形,且其平均壁厚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履带板本体的底部设置了三条履齿,可以提高其支撑强度,且履齿的倾斜角为8°,使得履带板本体在泥地里面抓地效果更好,而加强筋可以调高履带板本体的强度,防止其强度不够发生断裂,且履齿与履带板本体相接处采用圆弧过渡、履齿与加强筋相接处设置了圆角,都能防止应力集中,避免履带板本体出现裂痕,且其表面设置有镀铬层可以增加履带板本体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挖土机专用履带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挖土机专用履带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履齿;2、履带板本体;3、矩形缺口;4、第一落料孔;5、第一安装孔; 6、第二落料孔;7、第二安装孔;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挖土机专用履带板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挖土机专用履带板,包括履带板本体2,其特征是:所述履带板本体2的左端向上翘起,且其右端向下倾斜15°,所述履带板本体2的中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5和第二安装孔7,所述第一安装孔5与第二安装孔7的直径大小一致,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5的中心距是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7的中心距的1.5倍,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5之间设置有第一落料孔4,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7之间设置有第二落料孔6,所述第一落料孔4是第二落料孔6的大小的2倍,且其与第二落料孔6均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安装孔5的左侧设置有两个矩形缺口3,所述履带板本体2的底面设置有三条履齿1,所述履齿1的两侧均向下倾斜8°,且其与履带板本体2相接处采用圆弧过渡,三条所述履齿1的间隔处设置有两条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与履齿1相接处设置有圆角,所述履带板本体2的表面设置有电镀金属层;两条所述加强筋8对称分布,且其均从左向右倾斜,两个所述矩形缺口之间的中心距等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的中心距,所述电镀金属层为镀铬层,且其厚度为0.5mm,所述履带板本体2、履齿1、加强筋8均采用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履带板本体2为矩形,且其平均壁厚为15mm。

履带板本体2的底部设置了三条履齿1,可以提高其支撑强度,且履齿1的倾斜角为8°,使得履带板本体2在泥地里面抓地效果更好,而加强筋8可以调高履带板本体2的强度,防止其强度不够发生断裂,且履齿1与履带板本体2相接处采用圆弧过渡、履齿1与加强筋8 相接处设置了圆角,都能防止应力集中,避免履带板本体2出现裂痕,且其表面设置有镀铬层可以增加履带板本体2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