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机构以及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52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刹车机构以及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刹车机构以及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包括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在内的两轮或三轮交通工具己经成为全世界最为简单、最为实用也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但是这些交通工具中,一根闸线只能控制一个刹车装置,前后车闸通过方向把手的左右刹车手柄分别控制,但是左右刹车手柄不能实现前后车闸的联动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刹车机构,实现了一个刹车手柄对前后车闸联动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刹车机构,包括连接刹把的刹车拉线、连接前刹车的前闸线和连接后刹车的后闸线,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刹车控制盒,所述刹车控制盒内设有拉动组件,所述拉动组件包括拉动件和平衡件,所述平衡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拉动件,所述刹车拉线拉动所述拉动件以带动所述平衡件同时拉动所述前闸线和后闸线,所述平衡件转动以分配前闸线和后闸线的制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前闸线与所述平衡件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后闸线与所述平衡件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拉动件和所述平衡件的转动连接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前闸线通过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转动连接,所述后闸线通过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拉动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平衡件上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定位孔进入所述定位槽,以固定所述拉动件和所述平衡件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拉线设有两根,分别用于连接左右两个刹把,两根所述刹车拉线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拉动件,以防止两根所述刹车拉线其中之一被拉动时另一刹车拉线弯曲松弛。

进一步的,所述拉动件设有两个滑槽,两根所述刹车拉线分别伸入所述滑槽,所述刹车拉线伸入所述滑槽的一端设有拉块,所述拉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拉动所述拉动件。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拉线设有两根,分别用于连接左右两个刹把,每根所述刹车拉线分为拉动段和从动段,所述拉动段和从动段之间设有拉线连接器,所述拉线连接器用于防止两根所述刹车拉线其中之一被拉动时另一刹车拉线弯曲松弛。

进一步的,所述拉线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座和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内的滑块,所述拉动段和从动段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滑块的两端。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刹车机构,所述交通工具为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一种刹车机构,包括连接刹把的刹车拉线、连接前刹车的前闸线和连接后刹车的后闸线,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刹车控制盒,所述刹车控制盒内设有拉动组件,所述拉动组件包括拉动件和平衡件,所述平衡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拉动件,所述刹车拉线拉动所述拉动件以带动所述平衡件同时拉动所述前闸线和后闸线,所述平衡件转动以分配前闸线和后闸线的制动力:传统自行车,一个刹把控制一个车轮,但是由于不同的骑行者体质不同,所以施加在刹把上的力难以相同,也就造成了前后刹车难以同时制动,当前刹车制动力大时,由于惯性的存在,容易出现骑行者前倾甚至摔倒的情况。而通过一个刹车手柄对前后车闸联动控制,使得前后轮同时同步制动,避免了这种状况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满足多种自行车的特殊使用需求。由于对前轮制动和对后轮制动需要的制动力不同,因此前闸线和后闸线的所需要的拉力也不同。现有自行车为后轮驱动,所以后轮所需的制动力大,后闸线所需的拉力也大。杠杆在转矩一定的情况下,力臂越大,对闸线所提供的拉力越小,因此,将前后闸线分配在力臂不同的两个连接点上,必然形成两个闸线拉力的不同,故而刹车拉线将拉动件拉起时,平衡件可以根据前后闸线所需的制动力的不同进行调节,使前后闸线的制动力与实际需求更加匹配。

所述前闸线与所述平衡件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后闸线与所述平衡件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拉动件和所述平衡件的转动连接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将前闸线和后闸线限定在拉动件两侧,以保证平衡件可以完成制动力调配。

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前闸线通过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转动连接,所述后闸线通过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转动连接:前闸线和后闸线均为钢丝绳,而钢丝绳直接系紧连接到安装部位时,由于反复的拉动会出现松动,导致刹车失效,如果焊接在安装部位,由于反复拉动会出现焊点断裂的情况,也将导致刹车时效。而通过挂钩,既实现了前闸线和后闸线与安装部位的转动连接,又能防止上述状况的发生,避免刹车失效。

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拉动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平衡件上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定位孔进入所述定位槽,以固定所述拉动件和所述平衡件的相对位置:在根据前后闸线的制动力分配确定好力臂,即拉动件与平衡件的转动连接点分别到前后闸线转动连接点的距离以后,通过定位件固定拉动件与平衡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防止在进行制动时发生晃动,导致前后闸线的制动力忽大忽小导致制动力不稳定,影响刹车效果。

所述刹车拉线设有两根,分别用于连接左右两个刹把,两根所述刹车拉线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拉动件,以防止两根所述刹车拉线其中之一被拉动时另一刹车拉线弯曲松弛。所述拉动件设有两个滑槽,两根所述刹车拉线分别伸入所述滑槽,所述刹车拉线伸入所述滑槽的一端设有拉块,所述拉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拉动所述拉动件。所述刹车拉线设有两根,分别用于连接左右两个刹把,每根所述刹车拉线分为拉动段和从动段,所述拉动段和从动段之间设有拉线连接器,所述拉线连接器用于防止两根所述刹车拉线其中之一被拉动时另一刹车拉线弯曲松弛。所述拉线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座和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内的滑块,所述拉动段和从动段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滑块的两端:在左右刹把均连接刹车拉线的时候,拉动其中一根,拉线连接器使另一根刹车拉线始终保持紧绷状态,避免刹车拉线顶动刹把,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交通工具,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文中所描述的刹车机构的有益效果相同,二者推导过程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的揭露。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未被拉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拉动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平衡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被拉起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附图中:

11-左刹车拉线,12-右刹车拉线,13-左拉块,14-右拉块,15-左从动段,16-左拉动段,17-右从动段,18-右动段拉,21-前闸线,22-后闸线,3-刹车控制盒,31-左安装孔,32右安装孔,4-拉动件,41-左滑槽,42-右滑槽,43-第一转动连接孔,44-定位孔,5-平衡件,51-第二转动连接孔,52-左挂钩安装孔,53-右挂钩安装孔,54-定位槽,6-第一挂钩,7-第二挂钩,8-拉线连接器,81-固定座,82-滑块,83-第一拉头,84-第二拉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专利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横向”、“纵向”、“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刹车机构。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刹车机构,包括连接左刹把的左刹车拉线11、连接右刹把的右刹车拉线12、连接前刹车的前闸线21和连接后刹车的后闸线22,刹车机构还包括刹车控制盒3,刹车控制盒3整体呈“凸”字形状,刹车控制盒左右两侧呈台阶状的位置分别设有左安装孔31和右安装孔32,用以将刹车控制盒3固定于安装位置。刹车控制盒3内设有拉动组件,拉动组件包括拉动件4和平衡件5,拉动件4呈条形,并且条形长度方向的下端呈等腰三角形,上端呈矩形,并且矩形的短边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重合,呈矩形的一端设有左滑槽41和右滑槽42,左滑槽41和右滑槽42的长度方向沿矩形的长度方向。左刹车拉线11伸入左滑槽41内,在左滑槽41内的端部设有左拉块31,用以牵动拉动件4,右刹车拉线12伸入右滑槽42内,在右滑槽42内的端部设有右拉块14,用以牵动拉动件4。左拉块13和右拉块14均可以在左滑槽41和右滑槽42内滑动,以防止两根刹车拉线其中之一被拉动时另一刹车拉线弯曲松弛。拉动件4呈等腰三角形一端的顶角位置设有第一转动连接孔43。平衡件5呈倒三角形,朝向下方的尖角处设有第二转动连接孔51,另外两个尖角位置分别设有左挂钩安装孔52和右挂钩安装孔53,第二转动连接孔51位于左挂钩安装孔52和右挂钩安装孔53之间的位置。第一转动连接孔43与第二转动连接孔51同轴心,并由螺栓等连接件连接,以实现平衡件5转动连接于拉动件4。刹车机构还包括左挂钩6和右挂钩7,前闸线21通过左挂钩6与第一转动连接孔43转动连接,后闸线22通过右挂钩7与第二转动连接孔51转动连接。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均为钢丝绳,而钢丝绳直接系紧连接到安装部位时,由于反复的拉动会出现松动,导致刹车失效,如果焊接在安装部位,由于反复拉动会出现焊点断裂的情况,也将导致刹车时效。而通过挂钩,既实现了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与安装部位的转动连接,又能防止上述状况的发生,避免了刹车失效。

左刹车拉线11或右刹车拉线12牵动拉动件4以带动平衡件5同时拉动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通过一个刹车手柄对前后车闸联动控制,使得前后轮同时同步制动,避免施加在刹把上的力难以相同而造成前后刹车难以同时制动的情况,避免当前刹车制动力大时由于惯性的存在出现骑行者前倾甚至摔倒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满足多种自行车的特殊使用需求。平衡件5转动以分配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的制动力,由于对前轮制动和对后轮制动需要的制动力不同,因此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的所需要的拉力也不同。现有自行车为后轮驱动,所以后轮所需的制动力大,后闸线22所需的拉力也大。杠杆在转矩一定的情况下,力臂越大,对闸线所提供的拉力越小,因此,将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分配在力臂不同的两个连接点上,必然形成两个闸线拉力的不同,故而左刹车拉线11或右刹车拉线12将拉动件4拉起时,平衡件5可以根据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所需的制动力的不同进行调节,使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的制动力与实际需求更加匹配。

刹车机构还包括定位件(图中未标出),拉动件4呈等腰三角形的一端,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位置设有定位孔44,平衡件5位于其上侧的一边上设有定位槽54,根据实际需要,定位槽54可以在这条边上设有多个,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本实施例中设有一个。在调整好拉动件4和平衡件5的相对位置以后,定位件穿过定位孔44进入定位槽54,以固定拉动件4和平衡件5的相对位置。同时,定位槽54的尺寸应大于定位孔44的尺寸,以防止拉动件4和平衡件5的相对角度较大时定位件无法进入定位槽54。在根据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的制动力分配确定好力臂,即拉动件4与平衡件5的转动连接点分别到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转动连接点的距离以后,通过定位件固定拉动件4与平衡件5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防止在进行制动时发生晃动,导致前闸线21和后闸线22的制动力忽大忽小导致制动力不稳定,影响刹车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之上作出的进一步改进。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左刹车拉线分为左拉动段15和左从动段16,右刹车拉线分为右拉动段17和右从动段18,左拉动段15和左从动段16、右拉动段17和右从动段18之间分别设有拉线连接器8,拉线连接器8包括固定座81和设在固定座81内的滑块82,滑块82两端分别设有挡板,滑块82和两个挡板形成C字形,两个挡板内侧分别设有第一拉头83和第二拉头84。

左拉动段15一端连接左刹把,另一端穿过挡板连接于第一拉头83,左从动段16一端与拉动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挡板连接于第二拉头84,第一拉头83和第二拉头84之间设有间距,左拉动段15和左从动段16均可以穿过挡板滑动,牵动左拉动段15,左拉动段15通过第一拉头83拉动一侧挡板,该挡板带动滑块82运动,滑块82再通过另一侧挡板拉动第二拉头84,第二拉头84拉动左从动段16。

右拉动段17一端连接右刹把,另一端穿过挡板连接于第一拉头83,右从动段18一端与拉动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挡板连接于第二拉头84,第一拉头83和第二拉头84之间设有间距,右拉动段17和右从动段18均可以穿过挡板滑动,牵动右拉动段17,右拉动段17通过第一拉头83拉动一侧挡板,该挡板带动滑块82运动,滑块82再通过另一侧挡板拉动第二拉头84,第二拉头84拉动右从动段18。

由于第一拉头83和第二拉头84之间设有一段间距,因此,被推动的从动段在拉线连接器8内具有一端空行程,因此未被拉动的刹把以及拉动段是保持不动的,始终保持紧绷状态,避免顶动刹把,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刹车机构。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所述电动车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刹车机构。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刹车机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