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车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518阅读:4333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的车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零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车把结构。



背景技术:

车把是自行车必备零件之一,它是骑车、推车、拉车时用手把住的柄,使用需要用手把住的柄车、推车、拉车时,没有车把没法骑行。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155710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5月1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蝴蝶式自行车车把,包括车镜机构、粘布、车把主体,两个车镜机构对称安装在车把主体左右两端上,两个粘布对称装配在车把主体上。

但是,这种把手不方便进行转动调节,不能适应不同自行车用户的骑车习惯,因此,此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车把结构,其具有方便转动调节把手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的车把结构,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支撑杆两端的把手,所述把手靠近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插柱,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置有供插柱插入的安装槽;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与安装槽相通的通孔,所述插柱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与通孔相通的固定槽,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端伸入到固定槽内用于固定插柱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伸出支撑杆外;所述通孔内侧壁设置有安装环槽,所述安装环槽内侧壁与插柱外侧壁之间连接有用于防止固定杆脱离固定槽的弹性件;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能与固定杆伸出支撑杆外的端面相抵的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与固定槽贴合的状态,可以固定住插柱;旋转卡环,使其与固定杆伸出固定筒外的端面相抵,可以使固定效果更好。需要转动调节把手时,旋转卡环使其远离固定杆,即可旋转把手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设置为弧形,所述固定杆伸入到固定槽内的端面设置为与弧形固定槽贴合的第一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设置为弧形,使得固定杆的第一弧形面能与其贴合,增大了接触面积,固定效果更佳;把手在旋转的过程中,固定杆的第一弧形面会被挤压进通孔中,方便了把手的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弹性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橡胶垫具有弹性,避免了固定杆直接与固定槽相撞,具有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伸出支撑杆外的端面设置为第二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固定杆方向旋转卡环时,卡环先与第二弧形面接触;继续旋转卡环,使其与固定杆的第二弧形面相抵,固定杆会向固定槽方向移动挤压弹性缓冲垫,使得固定杆与固定槽贴合的更紧密。

进一步地,所述卡环的外侧壁设置有弹性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圈具有弹性,增大了手与卡环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弹性垫圈也增加了手与卡环接触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圈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手与弹性垫圈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卡环更加容易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外侧壁设置有垫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套具有弹性,增大了手与把手的接触面积,也增加了手与把手接触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垫套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手与垫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把手更加容易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对中刻度,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杆套,所述杆套上设置有能观察到所述对中刻度的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窗观察对中刻度,可以判断杆套是否位于支撑杆的中间位置,具有辅助对中调节支撑杆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透明塑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了对中刻度被雨水腐蚀或被灰尘遮挡,具有保护对中刻度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固定杆与卡环配合的结构,当旋转卡环使其与固定杆伸出支撑杆外的端面相抵时,固定杆可以牢牢的固定住插柱;当旋转卡环远离固定杆时,把手可以转动调节,从而产生方便转动调节把手效果;

2、采用了对中刻度与观察窗的结构,通过观察窗观察对中刻度,可以判断杆套是否位于支撑杆的中间位置,从而产生辅助对中调节支撑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自行车的车把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自行车的车把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支撑杆;11、安装槽;12、通孔;121、安装环槽;122、弹性件;2、把手;21、插柱;211、固定槽;212、弹性缓冲垫;22、垫套;221、凹槽;3、固定杆;31、第一弧形面;32、第二弧形面;4、卡环;41、弹性垫圈;411、凸起;5、对中刻度;6、杆套;61、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自行车的车把结构,参照图1,其包括支撑杆1和把手2,把手2设置于支撑杆1的两端;支撑杆1的中部设置有对中刻度5,支撑杆1上套设有杆套6,杆套6上开设有能观察到对中刻度5的观察窗61,通过观察窗61观察对中刻度5,可以判断杆套6是否位于支撑杆1的中间位置,具有辅助对中调节支撑杆1的作用;观察窗61上还固定设置有透明塑料板,防止了对中刻度5被雨水腐蚀或被灰尘遮挡。

参照图2和图3,把手2的外侧壁套设有垫套22,垫套22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凹槽221,增大了手与垫套2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把手2更加容易受力。

参照图3,把手2靠近支撑杆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插柱21,支撑杆1两端均开设有供插柱21插入的安装槽11;支撑杆1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个与安装槽11相通的通孔12,插柱21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与通孔12相通的固定槽211;通孔12内插设有固定杆3,固定杆3一端伸入到固定槽211内用于固定插柱21,另一端伸出到支撑杆1外。

参照图3,通孔12内侧壁还开设有安装环槽121,安装环槽121内侧壁与插柱21外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22,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2选择为弹簧,弹簧靠近固定槽211的一端与固定杆3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环槽121内侧壁固定连接,用于防止固定杆3脱离固定槽211。

参照图3,固定槽211设置为弧形,固定杆3伸入到固定槽211内的端面设置为第一弧形面31,第一弧形面31与固定槽211内壁贴合,增大了接触面积,固定效果更佳;固定槽211内设置有弹性缓冲垫212,避免了固定杆3在弹性件122弹力的作用下直接与固定槽211发生碰撞,具有缓冲作用。

参照图3,固定杆3伸出支撑杆1外的端面设置为第二弧形面32,支撑杆1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卡环4,分别旋转两个卡环4,使其与相对应的固定杆3的第二弧形面32相抵的过程中,固定杆3挤压弹性缓冲垫212,使得固定杆3的第一弧形面31与相对应的固定槽211贴合的更加紧密;卡环4的外侧壁套设有弹性垫圈41,弹性垫圈41具有弹性,增大了手与卡环4的接触面积;弹性垫圈41外侧壁还设置有若干个凸起411,增大了手与弹性垫圈4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卡环4更加容易受力。

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时,固定杆3的第一弧形面31与固定槽211贴合,卡环4与固定杆3的第二弧形面32相抵,插柱21处于被固定住的状态,把手2不会转动。

需要转动调节把手2时,旋转卡环4使其远离固定杆3,即可转动把手2进行调节。转动把手2过程中,固定杆3的第一弧形面31脱离固定槽211时,固定杆3被抵推向通孔12中移动;通孔12与固定槽211相通时,固定杆3的第一弧形面31在弹性件122的弹力作用下伸入到固定槽211中与固定槽211贴合。待将把手2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固定杆3的第一弧形面31与固定槽211处于贴合状态,此时,旋转卡环4使其与固定杆3的第二弧形面32相抵,使得固定杆3将插柱21固定住,从而实现了对把手2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