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898发布日期:2018-08-08 09:12阅读:1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和自行车出游。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5931004U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地面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环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连接孔,在两个所述支架之间配合有锁杆,所述锁杆与所述支架之间配合有螺栓,所述锁杆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锁车组件,所述锁车组件包括两个环部,所述环部的外圈位置处设置有套杆,在两根所述套杆之间配合有U形杆,所述锁杆的外表面位于两个所述环部之间设置有锁环,所述环部具有配合所述锁环的锁孔,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套杆下翻,使得套杆和U形杆环绕在车辆的外侧,实现车辆的锁闭,避免车辆被盗,停车人员可以用自己携带的U形锁具穿设在锁环和锁孔之间实现定位,满足固定需要,但这种锁杆结构不便于进行调节,使用时需要自行车大小与其所设计的套杆和U形杆所组成的空间大小一致,使用时比较麻烦,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包括两个支柱,两个支柱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滑杆,所述滑杆上安装有两个承载块,两个承载块的顶部均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顶部延伸至承载块的上方,两个移动板上安装有同一个滑动板,滑动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接触,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连接板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第二滑槽内,两个第一滑槽中的一个第一滑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丝杠,丝杠与对应的滑块螺纹连接,两个移动板中的一个移动板远离另一个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杆,两个移动板分别与两个固定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的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连接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两个滑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滑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摇把,摇把位于移动板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第一齿轮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第二齿轮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承载块上均开设有圆型通孔,滑杆与两个圆型通孔的侧壁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柱、滑杆、承载块、支撑槽、固定杆、移动板、滑块、滑动板、第二滑槽和连接板,承载块通过滑杆进行旋转,移动板通过固定杆进行移动,滑块通过移动板进行移动,连接板通过滑块进行移动,当移动板在固定杆上滑动,连接板在第二滑槽内滑动时,两个移动板之间的距离会随之改变,方便对两个移动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移动板、第一滑槽、滑块、第一支撑杆、第一齿轮、支撑块、第二齿轮、摇把、丝杠、滑动板、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杆,第二齿轮通过摇把进行旋转,第二齿轮在第二支撑杆上进行旋转,第二齿轮会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丝杠通过第一齿轮进行旋转,滑块通过丝杠进行移动,通过滑块带动连接板进行移动,滑动板通过连接板进行移动,从而对滑动板的高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便于对移动板和滑动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自行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的滑杆和承载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柱、2滑杆、3承载块、4支撑槽、5固定杆、6移动板、7第一滑槽、8滑块、9第一支撑杆、10第一齿轮、11支撑块、12第二齿轮、13摇把、14丝杠、15滑动板、16第二滑槽、1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自行车锁杆结构,包括两个支柱1,两个支柱1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滑杆2,滑杆2上安装有两个承载块3,承载块3可通过滑杆2进行旋转,两个承载块3的顶部均开设有支撑槽4,支撑槽4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6,移动板6的顶部延伸至承载块3的上方,两个移动板6上安装有同一个滑动板15,两个移动板6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节,从而可以适应自行车的宽度,滑动板1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接触,两个移动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内滑动安装有滑块8,两个滑块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7,滑动板15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6,两个连接板17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第二滑槽16内,当连接板17移动时,滑动板15的位置保持不变,通过两个连接板17的移动来进行距离调节,两个第一滑槽7中的一个第一滑槽7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10,第一齿轮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丝杠14,丝杠14与对应的滑块8螺纹连接,当丝杠14转动时,滑块8只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滑块8带动连接板17进行移动,通过连接板17带动滑动板15进行移动,从而对滑动板15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此适应自行车的长度,两个移动板6中的一个移动板6远离另一个移动板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11,支撑块11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通过设置支柱1、滑杆2、承载块3、支撑槽4、固定杆5、移动板6、滑块8、滑动板15、第二滑槽16和连接板17,承载块3通过滑杆2进行旋转,移动板6通过固定杆5进行移动,滑块8通过移动板6进行移动,连接板17通过滑块8进行移动,当移动板6在固定杆5上滑动,连接板17在第二滑槽16内滑动时,两个移动板6之间的距离会随之改变,方便对两个移动板6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移动板6、第一滑槽7、滑块8、第一支撑杆9、第一齿轮10、支撑块11、第二齿轮12、摇把13、丝杠14、滑动板15、连接板17和第二支撑杆,第二齿轮12通过摇把13进行旋转,第二齿轮12在第二支撑杆上进行旋转,第二齿轮12会带动第一齿轮10进行旋转,丝杠14通过第一齿轮10进行旋转,滑块8通过丝杠14进行移动,通过滑块8带动连接板17进行移动,滑动板15通过连接板17进行移动,从而对滑动板15的高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便于对移动板6和滑动板15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自行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槽4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杆5,两个移动板6分别与两个固定杆5滑动连接,第二滑槽16的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连接板17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两个滑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滑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第二齿轮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摇把13,摇把13位于移动板6的外侧,第一滑槽7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9,第一齿轮10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杆9的顶端转动连接,支撑块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第二齿轮12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两个承载块3上均开设有圆型通孔,滑杆2与两个圆型通孔的侧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柱1、滑杆2、承载块3、支撑槽4、固定杆5、移动板6、滑块8、滑动板15、第二滑槽16和连接板17,承载块3通过滑杆2进行旋转,移动板6通过固定杆5进行移动,滑块8通过移动板6进行移动,连接板17通过滑块8进行移动,当移动板6在固定杆5上滑动,连接板17在第二滑槽16内滑动时,两个移动板6之间的距离会随之改变,方便对两个移动板6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移动板6、第一滑槽7、滑块8、第一支撑杆9、第一齿轮10、支撑块11、第二齿轮12、摇把13、丝杠14、滑动板15、连接板17和第二支撑杆,第二齿轮12通过摇把13进行旋转,第二齿轮12在第二支撑杆上进行旋转,第二齿轮12会带动第一齿轮10进行旋转,丝杠14通过第一齿轮10进行旋转,滑块8通过丝杠14进行移动,通过滑块8带动连接板17进行移动,滑动板15通过连接板17进行移动,从而对滑动板15的高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便于对移动板6和滑动板15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自行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使用时,移动板6通过固定杆5进行移动,此时连接板17在第二滑槽16内进行滑动,滑动块在滑动槽内进行滑动,可对两个移动板6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摇把13带动第二齿轮12进行旋转,通过第二齿轮12带动第一齿轮10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齿轮10带动丝杠14进行旋转,通过丝杠14带动滑块8进行移动,通过滑块8带动连接板17进行移动,通过连接板17带动滑动板15进行移动,可对滑动板15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到适合放自行车的大小,此时承载块3通过滑杆2进行旋转,通过承载块带3动移动板6进行旋转,通过移动板6带动滑动板15进行旋转,将自行车环绕在移动板6和滑动板15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