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门槛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6165阅读:1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箱门槛饰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李箱门槛饰板。



背景技术:

行李箱门槛饰板是汽车行李箱内的一个重要部件,主要作用为遮挡行李箱门槛钣金,防止乘员在装卸行李时被门槛钣金刮伤,并起到美观的作用。

由于行李箱锁扣的存在,为了不在行李箱锁扣处形成凹坑并防止行李箱锁扣外露,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行李箱锁扣饰盖对行李箱锁扣进行遮盖。

现有的行李箱门槛饰板,多数都采用若干金属转轴配合扭簧或拉簧实现行李箱锁扣饰盖与行李箱门槛饰板的连接,以保证行李箱开启和关闭状态行李箱锁扣不外露。但是,这种结构较为复杂,装配工序繁琐,且金属转轴与弹簧容易发生摩擦,引起车内异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门槛饰板,包括饰板主体、行李箱锁扣饰盖、转轴和扭簧,所述饰板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行李箱锁扣饰盖配合的孔,所述行李箱锁扣饰盖上开设有使锁扣露出的狭口,所述行李箱锁扣饰盖与所述转轴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行李箱锁扣饰盖通过所述扭簧与所述饰板主体枢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饰板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所述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上均开设有供所述转轴穿入的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轴座的开孔位置还设有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缺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扭簧包括本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本体部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饰板主体上还设置有饰板卡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饰板卡座卡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行李箱锁扣饰盖上还设置有饰盖卡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饰盖卡座卡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轴座、第二轴座及饰板卡座与所述饰板主体一体注塑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扭簧、饰板卡座及饰盖卡座均设置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门槛饰板,通过将转轴与行李箱锁扣饰盖一体注塑形成,简化了行李箱门槛饰板与行李箱锁扣饰盖的连接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大大降低了弹簧与转轴发生摩擦异响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行李箱门槛饰板的前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行李箱门槛饰板的后视图;

图3是行李箱打开状态行李箱锁扣饰盖与饰板主体配合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饰板主体;101、第一轴座;102、第二轴座;1021、缺口;103、饰板卡座;2、行李箱锁扣饰盖;201、狭口;202、饰盖卡座;3、转轴;4、扭簧;401、本体部;402、第一连接部;402、第二连接部;5、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行李箱门槛饰板,包括饰板主体1、行李箱锁扣饰盖2、转轴3和扭簧4,其中饰板主体1与后围横梁钣金(图未示出)配合,并在中部开设有与行李箱锁扣饰盖配合的孔,行李箱锁扣饰盖2上开设有使锁扣5露出的狭口201。为简化结构,本实施例中行李箱锁扣饰盖2与转轴3一体注塑成型,扭簧4套设于转轴3上,行李箱锁扣饰盖2通过扭簧4与饰板主体1枢接。基于此结构,一方面降低了转轴的成本,另一方面,在行李箱盖开启与关闭过程中,塑料材质的转轴3与金属材质的扭簧4相互接触,可以大大降低发生摩擦异响的风险。

为了对转轴3进行安装定位,本实施例的饰板主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轴座101和第二轴座102,第一轴座101和第二轴座102上均开设有供转轴3穿入的孔,并在第二轴座102的开孔位置设有沿转轴3 的轴线方向的缺口1021,以便于转轴3卡入。装配过程中,先将转轴3的一端插入第一轴座101,然后将另一端卡入第二轴座102的缺口1021处,从而实现对转轴3的定位。

本实施例的扭簧4包括本体部401、第一连接部402和第二连接部403,其中本体部401套设于转轴3上,第一连接部402和第二连接部403分别设置于本体部401的两端,并分别与饰板主体1和行李箱锁扣饰盖2连接,从而实现行李箱锁扣饰盖2与饰板主体1的枢接。

具体来说,在饰板主体1上设置有饰板卡座103,第一连接部402 与饰板卡座103卡接;在行李箱锁扣饰盖2上设置有饰盖卡座202,第二连接部403与饰盖卡座202卡接。

为了便于加工成型,进一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座101、第二轴座102及饰板卡座103与饰板主体1一体注塑成型。

为了提高饰板主体1与行李箱锁扣饰盖2枢转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扭簧4、饰板卡座103及饰盖卡座202均设置为两个。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更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行李箱门槛饰板,通过将转轴与行李箱锁扣饰盖一体注塑形成,简化了行李箱门槛饰板与行李箱锁扣饰盖的连接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大大降低了弹簧与转轴发生摩擦异响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