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305发布日期:2018-08-29 00:53阅读:18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车作为新时代的交通工具,具有廉价、便捷、环保、易操作等诸多有点。在电动车中,电机又是其最主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着电动车的安全性、操作性、可靠性以及寿命周期,所以电机轴与电动车车架平叉的连接固定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电动车的安全稳定性。

其中,在现有技术的电机轴与电动车车架平叉连接结构中,例如名称为“一种无刷连接结构”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670766.5;授权公告号:CN 105305581 A】中,其说明书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在电机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单耳止转弯勾、防转片、法兰螺母和薄螺母。法兰螺母和薄螺母将电机轴与后平叉轴向缩紧,单耳止转弯勾与防转片分别放置在车架后平叉的两侧,这种连接固定结构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随着现有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由于电动车的功率不断增大,电动车自身开档和出线要求的限制,很大一部分电动车电机已经不具备两侧同时使用单耳止转勾进行连接。从而使电机轴一侧与电动车平叉进行直接接触连接,另一侧使用单耳止转勾。此种连接由于电动车平叉与电机轴直接接触连接,同时受电机轴径向尺寸影响,导致电动车平叉与电机轴的接触面减少,从而使受力面积减少。当用螺母对电机轴进行轴向缩紧时,可能会因缩紧力过大导致电动车平叉连接处开口涨开,从而导致轴向锁紧力不能满足要求。当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采取急刹车等措施时,电机轴输出的强大扭力会作用在平叉卡口处,导致开口涨开,严重时导致车体失稳引发安全事故。当缩紧力不能满足缩紧要求或电机功率较大时,在电动车骑行过程中会导致电动车平叉与轴连接稳固性失效,严重者会导致电机与电动车平叉分离,从而影响骑行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在不改变现有电动车整体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防止平叉卡口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由于受电动车电机功率及起开档和出线要求限制,电动车平叉卡口与电机轴直接进行接触连接固定不能避免,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既要确保电动车在此种连接时平叉卡口在受力时的稳固性,而不能自由涨开,从而使电动车电机平叉与电机轴有效稳固的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叉卡扣,所述平叉卡扣包括U形开口槽和安装通孔,所述U形开口槽包括底部和双耳,所述U形开口槽的内部宽度与电动车平叉外部宽度相匹配,所述安装通孔位于所述U形开口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通孔的形状、大小与电动车电机轴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腰型、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U形开口槽的深度、宽度与电动车平叉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U形开口槽深度为10~20mm。

进一步地,所述U形开口槽槽口内部宽度为38~55mm。

进一步地,所述双耳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设有紧固通孔,在电动车平叉的对应位置设置卡扣固定孔,利用螺钉贯通所述紧固通孔和所述卡扣固定孔可进一步紧固和定位所述平叉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平叉卡扣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U形开口槽的镂空的一侧,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双耳,用于进一步加强平叉卡口限定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所述U形开口槽的整个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是一体成型的。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包括平叉卡扣,所述平叉卡扣包括底部和双耳,整体为扁平状的U字形,同时所述平叉卡扣底部具有安装通孔。本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扣用于电机轴与电动车平叉的连接机构中。

本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所述平叉卡扣其U形口朝向电动车平叉,U形口两个内端面分别卡住电动车平叉的两个外端面,通过其U形结构紧固平叉卡口处,当平叉卡口处受到外力导致平叉卡口涨开变形时,会给平叉一个反作用力,阻止其平叉卡口处涨开变形,从而达到保护平叉卡口的作用,进而使电动车平叉与电机轴有效稳定的连接。

在上述的电动车电机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中,所述安装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腰型、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通孔呈腰型,通过以上对安装通孔的形状设计,使得所述双耳能够与电机轴上的扁方段实现周向定位配合,从而使得所述电动车电机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便于安装。

在上述的电动车电机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中,所述平叉卡扣的U形结构的大小尺寸与平叉的形状、尺寸以及电机轴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优选的方案中,其U形槽深度为10~20mm。U形槽口宽度为38~55mm,通过U形口的尺寸设计,能够使平叉卡扣更好的与平叉之间进行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达到了以下明显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其U形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平叉卡口变形。

2、在不改变电动车电机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动车平叉与电机轴连接时因张力作用而导致的电动车平叉卡口变形,从而确保电动车整体的安全稳定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装配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螺帽,2为平叉卡扣,21为安装通孔,22为U形槽,3为垫片,4为锁片,5为平叉,51为锁片安装固定孔,6为电机轴,7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沿着电动车电机轴6自内向外依次装配平叉5、锁片4、垫片3、平叉卡扣2、螺帽1,其中,平叉5设置有锁片安装固定孔51,螺钉7通过垫片4的调节孔和锁片安装固定孔51相连,用于调节和固定平叉5与电机轴6之间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螺钉7为内六角螺钉,电机轴6外段为扁方段,垫片4和平叉卡扣2的通孔均为腰形,其尺寸与电机轴6扁方段相匹配。

现有的电动车没有设置平叉防涨装置,即没有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平叉卡扣2,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动车平叉5的开口与电机轴6直接进行接触连接固定,同时受电机轴6径向尺寸影响,导致电动车平叉5与电机轴6的接触面减少,从而使受力面积减少。当用螺母1对电机轴6进行轴向缩紧时,可能会因缩紧力过大导致电动车平叉5连接处开口涨开,从而导致轴向锁紧力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当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采取急刹车等措施时,电机轴6输出的强大扭力会作用在平叉5开口处,导致开口涨开,严重时导致车体失稳而引发安全事故。另外,当缩紧力不能满足缩紧要求或电机功率较大时,在电动车骑行过程中会导致电动车平叉5与电机轴6连接稳固性失效,严重者会导致电机与电动车平叉5分离,导致电动车损坏,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影响骑行人的生命安全。

如图3所示,一种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包括平叉卡扣2,平叉卡扣2具有安装通孔21和U形槽22,安装通孔21可以有多种形状,本实施例中,安装通孔21为腰形,安装通孔21用于安装在电机轴6的扁方段,U形槽22朝向平叉5,U形槽22两内侧分别贴合于平叉5两外侧,紧抱平叉5。所述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是一体成型的。

所述U形槽22的开口深度、宽度与电动车平叉5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其U形槽22的深度优选为10~20mm。U形槽22的槽口宽度优选为38~55mm。

通过平叉卡扣2的U形槽22结构设计,紧固平叉5的卡口处,当平叉5开口处受到外力导致平叉5卡口涨开变形时,会给平叉5一个反作用力,阻止平叉5卡口处涨开变形,从而达到保护平叉5卡口的作用,进而使电动车电机平叉5与电机轴6有效稳定的连接。

平叉卡扣2上设置有呈腰形的安装通孔21,通过对安装通孔21的形状设计,使得本电动车用U形平叉防涨装置能够与电机轴6上的扁方段实现周向定位配合,从而使得本装置便于安装。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包括平叉卡扣2,平叉卡扣2具有安装通孔21和U形槽22,所述平叉卡扣U形槽22包括底部和双耳,所述U形槽的侧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U形开口槽的镂空的一侧,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双耳,用于进一步加强防涨效果。

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为所述U形开口槽的整个侧面。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电动车用U形平叉卡口限定装置,包括平叉卡扣2,平叉卡扣2具有安装通孔21和U形槽22,所述平叉卡扣U形槽22包括底部和双耳,所述双耳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上设有紧固通孔,在电动车平叉的对应位置设置卡扣固定孔,利用螺钉贯通所述紧固通孔和所述卡扣固定孔可进一步紧固和定位平叉卡扣2。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较佳具体实施例,在更广泛的应用中,各相关部件可以有不同的替代方案,或者进行进一步对的改进。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