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2898发布日期:2019-05-24 20:2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类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结构/碰撞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多种用于车辆的防撞结构,这些防撞结构用于吸收在事故中产生的力。在事故对方达到100%至30%的重叠率的事故情况中,产生的力例如可以通过受冲击的车辆的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碰撞吸能盒和纵向承载件或车门槛结构由于这些结构的变形而被吸收。还已知的是,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区域在车辆横向方向上超出对应的纵向承载件。在该端部区域上,可以分别布置向对应的车轮罩的方向突出的第一支撑元件。在事故对方重叠率较小的事故情况中,例如在重叠率为25%时,第一支撑元件撞击在对应的纵向承载件上。通过在支承元件与纵向承载件之间的形锁合可以将事故能量传递到纵向承载件上,并由此至少部分地耗散事故能量。

从文献de102014216478a1中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结构,该防撞结构包括纵向承载件装置、保险杆横向承载件和支撑元件。该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紧固在纵向承载件装置的端部上,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段在横向方向上超出纵向承载件装置。支撑元件紧固在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段上并沿车辆纵向方向向后方延伸规定的长度。支撑元件优选基本上平行于纵向承载件装置延伸。支撑元件相对于纵向承载件装置以规定的间距布置或设计。支撑元件还如此地形成及布置,即,在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段由于事故对方以较小的重叠率碰撞而变形的情况下,该支撑元件将端部段支撑在纵向承载件装置上。通过端部段的支撑作用,防止了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段在纵向承载件装置的方向上的进一步变形。

从文献de102013019522a1中已知一种车辆车身,该车辆车身包括横向承载件和至少一个纵向承载件。在至少一个纵向承载件上设有用于吸收碰撞能的部件,在事故对方以较小的重叠率碰撞的情况下这些部件选择性地保证负荷路径被导入至少一个纵向承载件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车辆提供一种防撞结构,在事故对方重叠率较小的事故情况中该防撞结构具有更佳的碰撞性能。

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为车辆提供的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防撞结构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和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为了针对车辆提供一种在事故对方以较小的重叠率发生事故时具有更佳的碰撞性能的防撞结构,在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段的端部区域上布置相应的第二支撑元件,该第二支撑元件在具有较小的事故对方重叠率的事故情况下撞击在碰撞吸能盒与纵向承载件之间的对应连接区域上。

防撞结构在下面的说明中被理解为如下组件,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保险杠横向承载件、两个碰撞吸能盒和两个纵向承载件。该保险杠横向承载件具有布置在两个纵向承载件之间的中间部段。保险杠横向承载件还包括两个端部段,这两个端部段分别通过布置在这个部段中的碰撞吸能盒与对应的纵向承载件连接。端部段还具有端部区域,支撑元件布置在该端部区域上。保险杠横向承载件可以布置在车辆前部和/或车辆尾部上。

在事故对方重叠率较小的事故情况中,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所涉及的端部段可以由于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而变形。两个对应的支撑元件有利地随着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段向对应的纵向承载件的方向运动,并撞击在纵向承载件上的两个不同的撞击区域上。两个支撑元件可以有利地与纵向承载件啮合,并在此将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段支撑在纵向承载件上。在两个撞击区域上起作用的力可以有利地通过支撑元件导入相应的纵向承载件中。此外,通过支撑元件的支撑作用可以妨碍或完全阻止端部段向着车辆内部空间的方向的进一步运动。由此可以实现车辆在事故对方处的滑移,并可以有利地减小事故对方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重叠率。还可以通过车辆的滑移至少妨碍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向对应的车轮罩中的传导并保持了车轮罩的结构完整性。还可以减小或完全阻止这个区域中的其它元件、例如保险杠的裙板单元的变形。

在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支撑元件可以设计得比第一支撑元件短。第二支撑元件还可以布置在碰撞吸能盒的连接装置与第一支撑元件之间。位于内部的较短的第二支撑元件有利地形成端部段的内部支撑部,而位于外部的较长的第一支撑元件形成端部段的外部支撑部。支撑元件可以通过外形尺寸规定端部段相对于纵向承载件的间距。还可以通过支撑元件的外形尺寸规定车轮罩与端部段的重叠率,由此阻止或至少妨碍事故对方侵入车轮罩中。还可以通过端部段的外形尺寸规定两个支撑元件在纵向承载件上的撞击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支撑元件可以与碰撞吸能盒的撞击板卡合并沿车辆纵向方向使纵向承载件变形。有利地可以将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导入纵向承载件中,从而在事故对方重叠率较小的事故情况中将纵向承载件一同合并到负荷路径中。在此,纵向承载件可以沿纵向方向被压缩并向车辆中部变形。由此纵向承载件可以有利地阻隔朝向动力设备或背离碰撞的一侧,并以这种方式建立可能导致车辆的部分滑移的强横向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支撑元件可以撞击在纵向承载件的侧面并使该纵向承载件沿车辆横向方向变形。通过沿车辆横向方向导入力和/或能量,以有利的方式可以一同使用具有大质量的车辆设备总成或其它适合的构件用于能量耗散和/或力耗散。还可以沿车辆横向方向远离车辆内部空间引导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由此还可以有利地减小a柱上的负荷,并因此改善车辆的结构完整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两个支撑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区域一体形成。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区域或端部段还可以与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中间部段一体形成。因此端部段例如可以在中间部段上形成。另选地,保险杠横向承载件还可以设计为多件式的,其中,端部段可以与中间部段例如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和端部段以及中间部段还可以分别设计为挤压型材。有利地,挤压型材是稳定的并可以简单及成本有利地制造。

在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两个支撑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计为楔形的。带有朝向纵向承载件的并且呈尖角形收拢的端部区域的楔形形状有利地实现了在纵向承载件上的简单的钩住。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的说明中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实施相同的或类似的功能的部件或元件。在此:

图1示出处于初始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碰撞机构的实施例的下部部分的示意图,

图2示出在事故对方发生撞击时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的下部部分的示意图,

图3示出图1和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的上部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从图1至图3中看到的,在示出的示例中用于车辆的防撞结构10具有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该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端部段22分别通过碰撞吸能盒30与对应的纵向承载件40连接。该端部段22的端部区域24分别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超出对应的纵向承载件40。在端部段22的端部区域24上分别布置有向对应的车轮罩2的方向突出的第一支撑元件25,在事故对方重叠率较小的事故情况中该第一支承元件撞击在纵向承载件40上。

根据本发明,相应的第二支撑元件26也布置在端部段22的端部区域24上,在事故对方重叠率较小的事故情况中该第二支撑元件撞击在碰撞吸能盒30与涉及的纵向承载件40之间的对应连接区域32上。

如从图1至图3中进一步看到的,仅仅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10的在行驶方向上在左侧的局部。防撞结构10在车辆前部上包括两个纵向承载件40、两个碰撞吸能盒30和前部的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该保险杠横向承载件具有一个中间部段28和两个端部段22。在图1至图3中仅仅示出中间部段28的一部分和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的在行驶方向上在左侧的端部段22。中间部段28布置在碰撞吸能盒30的连接装置27之间。纵向承载件40沿车辆纵向方向x延伸并分别在前部的端部区域上与碰撞吸能盒30连接。

在事故对方重叠率较小的事故情况中,产生的力例如可以经由被冲击的车辆的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碰撞吸能盒30和纵向承载件40通过这些结构20、30、40的变形而被吸收。在具有足够的重叠率的事故情况中,事故对方1在中间或略微偏离中间地撞击在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上。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进一步将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传导至位于后方的结构、即碰撞吸能盒30和纵向承载件40上。在重叠率较小的事故情况中,事故对方1仅冲击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的两个端部段22之一或端部段22的一个对应的端部区域24,如图2和图3所示。

如从图1至图3中进一步看到的,第二支撑元件26设计得比第一支撑元件25短。此外,第二支撑元件26布置在碰撞吸能盒30的连接装置27与第一支撑元件25之间。

如从图2和图3中进一步看到的,在事故对方1撞击时,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的被波及的端部段22变形。由此通过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使两个支撑元件25、26在纵向承载件40的方向上运动。在此,第二支撑元件26与碰撞吸能盒30的撞击板32a卡合并使纵向承载件40在车辆纵向方向x上变形。由此,纵向承载件40被压缩。第一支撑元件25同时在侧面撞击在纵向承载件40上并使该纵向承载件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变形。在此,纵向承载件40被压向在图3中示出的动力设备8的方向。由此,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既沿车辆纵向方向x又沿车辆横向方向y被引入纵向承载件40中。此外,支撑元件25、26和纵向承载件40与动力设备8锁死,并实现了高横向力的建立,其可以引起车辆的部分滑移。通过动力设备8可以进一步将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导向背离碰撞的一侧,以便进一步耗散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附加地或另选地,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也可以被导入未详细示出的其它适合的组件或构件或设备总成中,以便实现车辆的部分滑移或者力和/或能量的分散或者力和/或能量的耗散。由于车辆的部分滑移,事故对方1进一步在外侧撞击在车辆上并可能从车轮罩2旁边滑过,从而较小的能量和/或力被传递至布置在车轮罩2中的车轮4上或布置在车轮罩2上方的保险杠接纳部6上。由此,起作用的力和/或能量可以被从车轮罩2向外部导出,且不能到达车辆内部空间中,从而实现了对乘员的更好的保护。

如从图1至图3中进一步看到的,在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10的实施例中,支撑元件25、26与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的端部区域24一体形成。另选地,两个支撑元件25、26中的仅一个与端部区域24一体形成,或两个支撑元件25、26都不与端部区域24一体形成。

如从图1至图3中进一步看到的,在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防撞结构10的实施例中,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的端部段22在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的中间部段28上形成。就是说,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的端部段22和中间部段28一体形成。另选地,保险杠横向承载件20可以设计为多件式的。就是说,端部段22例如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中间部段28连接。

如从图1至图3中进一步看到的,两个支撑元件25、26、端部段22和中间部段28设计为挤压型材。另选地,支撑元件25、26或端部段22或中间部段28由其它适合的材料通过适合的制造方法制成。

如从图1至图3中进一步看到的,两个支撑元件25、26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分别设计为楔形的。在另选的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支撑元件25、26还可以具有其它适合的形状。两个支撑元件25、26还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附图标记列表:

1事故对方

2车轮罩

4车轮

6保险杠接纳部

8动力设备

10防撞结构

20保险杠横向承载件

22端部段

24端部区域

25第一支撑元件

26第二支撑元件

27碰撞吸能盒上的连接装置

28中间部段

30碰撞吸能盒

32与保险杠横向承载件的连接区域

32a撞击板

40纵向承载件

x车辆纵向方向

y车辆横向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