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车驾驶室的复合型前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7767发布日期:2019-03-19 23:0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程车驾驶室的复合型前悬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悬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车驾驶室的复合型前悬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工程车驾驶室前悬置多数采用橡胶或者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国外个别车型运用了板簧作为弹性元件;通过上述弹性元件的变形,达到振动能量的缓存作用。

但是,由于工程车工况复杂,既需要在基坑甚至无路的条件下低速行驶,又需要在铺装路面上高速运行,而采用单一的弹性元件作为换能器,难以适应上述复杂工况:1、橡胶件刚度大,仅具有柔性连接作用,基本无缓冲能力;2、螺旋弹簧刚度低,在恶劣路况下振动幅度大,且储能容量小,容易产生限位击穿;3、板簧刚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适应于恶劣路面,但对于良好路面,板簧刚度仍显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工程车驾驶室前悬置采用单一的弹性元件作为换能器存在的难以适应复杂工况等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工程车驾驶室的复合型前悬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工程车驾驶室的复合型前悬置,包括板簧、板簧支架、旋转基座和螺旋弹簧,所述的板簧上端与螺旋弹簧上端同轴铰接,板簧底端通过螺栓与板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板簧支架与旋转基座通过螺栓铰接,所述的旋转基座固定在车架上。

所述的板簧支架上加工有圆弧滑槽,所述的板簧支架通过圆弧滑槽采用螺栓与旋转基座连接。

所述的螺旋弹簧下端安装有减振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将板簧与螺旋弹簧两种弹性元件复合在悬置结构中,并通过圆弧滑槽形成的限位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在良好路面的小位移情况下板簧只作为导向元件不参与换能,主要由螺旋弹簧进行能量缓冲;在恶劣工况下,当悬置位移触发限位后,板簧开始发挥作用,与螺旋弹簧一起参与动能缓冲,从而适应复杂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视图。

图中:板簧1,螺旋弹簧2,板簧支架3,旋转基座4,圆弧滑槽5,车架6,减振器7,悬置上支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2,一种用于工程车驾驶室的复合型前悬置,包括板簧1、板簧支架3、旋转基座4和螺旋弹簧2。所述的板簧1上端与螺旋弹簧2上端同轴铰接,板簧1底端通过螺栓与板簧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的板簧支架3与旋转基座4通过螺栓铰接,所述的旋转基座4固定在车架上。

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板簧支架3上加工有圆弧滑槽5,所述的板簧支架3通过圆弧滑槽5采用螺栓与旋转基座4连接,即板簧支架3采用螺栓可以穿过该圆弧滑槽5并固定在旋转基座4上。此处采用圆弧滑槽5进行限位,板簧支架3相对旋转基座4可做±5度旋转运动,超越该角度后,螺栓将圆弧滑槽5卡死限位;因此使得板簧1在一定角度内可自由旋转,只起导向臂作用,不参与储能。

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螺旋弹簧2下端安装有减振器7。

参见图1至图2,本发明中将板簧1与螺旋弹簧2两种弹性元件复合在悬置结构中,并通过圆弧滑槽5形成的限位装置对板簧1与螺旋弹簧2的复合进行控制:在良好路面的小位移情况下,板簧1只作为导向元件不参与换能,主要由螺旋弹簧2进行能量缓冲;在恶劣工况下,当悬置位移触发限位后,板簧1开始发挥作用,与螺旋弹簧2一起参与动能缓冲。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工程车驾驶室的复合型前悬置,包括板簧(1)、板簧支架(3)、旋转基座(4)和螺旋弹簧(2),所述的板簧(1)上端与螺旋弹簧(2)上端同轴铰接,板簧(1)底端通过螺栓与板簧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的板簧支架(3)与旋转基座(4)通过螺栓铰接,所述的旋转基座(4)固定在车架上。在良好路面的小位移情况下板簧(1)只作为导向元件不参与换能,主要由螺旋弹簧(2)进行能量缓冲;在恶劣工况下,当悬置位移触发限位后,板簧(1)开始发挥作用,与螺旋弹簧(2)一起参与动能缓冲,从而适应复杂工况。

技术研发人员:郭凯;陈玲莉;吕文兵;王鹏奇;毛宏泰;高传荣;石光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7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