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716发布日期:2018-10-13 00:4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车系统,特别是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属于自行车骑行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在进行自行车骑行运动过程中,出于自行车作为非机动车进行行驶的考虑,在路上行驶的过程中,后方车辆不能够明确分辨自行车的动向,而目前在骑行过程中采用手势的方式进行转弯以及切道作为后方指示,对于骑行者的人生安全以及后方车辆能够提前做好行动准备,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指示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该行车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不利于后方观察的问题,实现更加安全的骑行。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包括自行车和用于行车提示的行车系统,该行车系统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用于提示后方车辆的指示灯以及用于控制指示灯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连接有用于控制指示灯开启/闭合的双向开关,该指示灯为2个,该自行车包括车架、车轮、车把手机构以及座垫机构,该指示灯分别安装于座垫机构所在车架两侧,该双向开关安装于手把机构上,该2个指示灯间的距离不小于30mm。该结构能够有效实现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转弯或者切道时为后方提示,使后方车辆能够具有充分的预留反映时间。

可选择的,所述指示灯为LED灯。该灯组耗能低,指示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指示灯同时开启/闭合的制动开关,该制动开关连接于控制器。该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制动时提示后方,避免人为判断错觉。

可选择的,所述制动开关为按压式开关。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所述车把手机构包括车把杆,该车把杆上设置有2个制动把,该制动开关为2个,分别设置于制动把处以实现制动把制动过程中按压制动开关。该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制动和非制动之间的切换。

可选择的,所述电为直流干电池,车架上设置有电池装配盒,该直流干电池设置于电池装配盒内。该方式更加安全,便于电源的更换。

可选择的,所述电池装配盒外侧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外壳。刚方式有利于下雨天对装置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还包括用于收纳行车系统线路的排线管,该排线管设置于车架外侧壁或车架内。利于线路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该电源还连接有电子响铃。该方式能够实现行车过程中的提示。

可选择的,该电子响铃安装于车把手机构上,该电子响铃为电子蜂鸣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对骑行者带来的潜在危险,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因后方车辆人为判断误差而引起的意外情况,并采用智能系统实现人控,提高骑行者的防范意识,降低危险系数,保障骑行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行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把手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指示灯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自行车、2-指示灯、3-控制器、4-双向开关、5-电源、6-车架、7-车轮、8-车把手机构、81-车把杆、82-制动把、9-座垫机构、10-制动开关、11-电子响铃、12-电池装配盒、13-排线管、14-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如图1-图4所示,包括自行车1和用于行车提示的行车系统,该行车系统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5、用于提示后方车辆的指示灯2以及用于控制指示灯的控制器3,该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控制指示灯开启/闭合的双向开关4,该指示灯2为2个,该自行车1 包括车架6、车轮7、车把手机构8以及座垫机构9,该指示灯2分别安装于座垫机构9所在车架两侧,该双向开关4安装于手把机构上,该2个指示灯间的距离不小于30mm。该方式有效的实现了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弯、切道时能够有效提示后方车辆,并提供后方车辆充分反应时间。

具体的,该控制器3为单片机。

具体的,该车轮7、手把机构8以及座垫机构9设置于车架上。该车轮可转动,车把手机构通过轴装配于车架并且可转动。更加具体的,座垫机构9可上下调节装配于车架上,即通过销杆装配于车架上,并通过紧箍和螺栓进行固定。指示灯装配于销杆上。更加具体的,该指示灯的距离为30mm-60mm。

行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夜间指示效果好,还需要在日间具备比较明显的提示效果,而该设计原则上,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指示灯2为LED灯。更加具体的,该2个指示灯为指示箭头形状,并相反方向装配于自行车座垫机构两侧以实现左右转向指示。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设计原则上,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控制指示灯2同时开启/闭合的制动开关10,该制动开关10连接于控制器3。该制动开关能够有效提示后方车辆。

而出于该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保证骑行者的安全,并且为后方车辆提供充分的反应时间,避免出现视觉误差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的判断失误。而在该设计的理念上,为便于操作,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制动开关10为按压式开关。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设计原则上,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车把手机构8包括车把杆81,该车把杆81上设置有2个制动把82,该制动开关10为2个,分别设置于制动把处以实现制动把制动过程中按压制动开关。当然,作为具体的设施,该按压式开关设置于制动把下方。更加的具体的,该按压式开关的最大伸缩量为5-8mm。该制动把通过销轴装配于车把杆上,并可靠近或远离车把杆转动,该制动把上还设置有用于按压制动开关的开关块。

当然,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设计原则中,出于该行车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所采用的元件所要求的电压均为低电压,因此,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源5为直流干电池,车架6上设置有电池装配盒12,该直流干电池设置于电池装配盒内。作为更加具体的,该直流干电池为3V-15V。更加具体的,该直流干电池为6V-9V。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设计原则上,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装配盒12外侧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外壳14。更加具体的,该防水外壳14于电池装配盒装配间隙设置有柔性密封圈。更加具体的,该电池装配盒12装配于车架上并朝向下方。即装配于车架上管材的下方。更加具体的,该防水外壳1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设置于电池装配盒12上。出于骑行有颠簸的状况,该方式能够有效保证电源不会脱落并且便于电池的更替。例如,该电池还可以采用可充电电池。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设计原则上,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收纳行车系统线路的排线管13,该排线管13设置于车架外侧壁或车架内。该设计方式中,车架采用空心管材制成。该排线管13管体外侧或者管体内。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设计原则上,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电源5还连接有电子响铃11。作为更加具体的设计,该电子响铃11安装于车把手机构上,该电子响铃11为电子蜂鸣器。

而在具体的结构中,本设计中所涉及到的自行车结构为大体结构的一部分,不作为详细结构描述,而在已经公开的技术中明确指出: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

具体的结构为:车体部分:包括车架、前叉、车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是自行车的主体。传动部分包括脚蹬、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由人力踩动脚蹬,通过以上传动件带动车轮旋转,驱车前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行车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对骑行者带来的潜在危险,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因后方车辆人为判断误差而引起的意外情况,并采用智能系统实现人控,提高骑行者的防范意识,降低危险系数,保障骑行者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