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5636发布日期:2019-02-15 21:0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尤指一种可便利设于摩托车前上方挡风镜调整高低的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为避免驾驶人于行驶时受到强风的压迫,因此会于摩托车的前上方设置一挡风镜,藉由该挡风镜的挡风效果来避免驾驶人受到强风的压迫,进而来提升驾驶人骑乘时的舒适感。

如图1所示,如日本国特开2017-124808号专利案,固然可提供驾驶人于骑乘时的挡风效果;但上述专利案的构造过于复杂且调整不易。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易且便利调整挡风镜高低的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已为摩托车挡风镜制造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藉此可克服常用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复杂及控制不易的缺陷。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此,本实用新型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1主要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该支撑架具有一车体锁固架座单元、一锁设于该车体锁固架座单元上的固定架座单元,以及一连结并可于该固定架座单元上滑动的滑动架单元;该滑动架单元设有挡风镜连结部,该挡风镜连结部连结有一挡风镜,该固定架座单元设有左右一对的滑轨,该滑轨设有一侧成开放状的滑道,该固定架座单元于设置该滑轨的另一侧设有一枢接座;该滑动架单元两侧凸设有复数个凸柱,该凸柱上套设有套筒,该凸柱连同该套筒嵌设于该滑轨的滑道内;该滑动架单元还设有一限制部,该限制部设有复数个限位孔,该固定架座单元的枢接座上枢设有一控制杆单元,该控制杆单元具有一控制杆及一连结于该控制杆上的限制栓,该限制栓可穿入于该限位孔内来令该滑动架单元定位。

为此,本实用新型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2主要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该固定架座单元还凸设有一容置部;该控制杆具有推动部、枢设孔及插设部;该控制杆藉由一枢轴穿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的枢接座与该枢设孔及一复位弹簧,来使该控制杆枢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的枢接座上。

为此,本实用新型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3主要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该控制杆的枢设孔上设有一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一端抵设于该控制杆上,另一端抵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的枢接座。

为此,本实用新型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4主要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该固定架座单元于下部设一导筒,该导筒内设有一贯通该导筒的导孔道;该限制栓穿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的该导筒内,该限制栓前端具有穿限部,该穿限部上设至少一个橡胶环,该限制栓于该穿限部的后方具外径小于该穿限部的穿设部,该穿设部外周面套设有一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顶抵于该穿限部后端上,该弹簧的另一端顶抵于该固定架座单元的该导筒的底端上。

为此,本实用新型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5主要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该控制杆具有插设部;该限制栓具有穿设部,该穿设部的后端设有一贯通的插设孔,该插设孔可供该控制杆的该插设部插设。

为此,本实用新型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6主要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该滑轨的滑道内的两端头设有消音件。

为此,本实用新型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7主要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该滑动架单元两侧的凸柱设于该挡风镜连结部的侧旁;该限位孔成直列方式排列设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8主要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该控制杆的推动部位于车体的前车体盖与仪表器之间,由摩托车的前方或后方观视时,该控制杆的推动部可被该前车体盖与该仪表器所遮掩。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1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来便利该挡风镜作高度的调整,以及使该支撑架的构造简易化。

本实用新型藉由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2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便利该控制杆单元的安装,以及该容置部来容置该控制杆的上部,藉此更可便利该控制杆单元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3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便利该控制杆单元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4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便利该控制杆单元对于该滑动架单元作定位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5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确保该控制杆与该限制栓的连结性,以及可提升该控制杆单元对于该滑动架单元作定位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6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有效降低该滑动架单元于作调整高度滑动时的撞击音。

本实用新型藉由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7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便利该滑动架单元于作调整高度滑动及定位动作。

本实用新型藉由请求专利申请范围第8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避免摩托车的商品性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日本国特开2017-124808号专利案。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座单元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组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滑动架单元向下滑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及挡风镜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架座单元的滑轨剖视图。

图8至图1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及挡风镜调整高度动作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杆单元的控制杆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架

2车体锁固架座单元

21车体锁固部

211锁付孔

22固定架座连结部

221连结孔

3固定架座单元

31通孔

32锁设孔

33滑轨

331滑道 332消音件

34导筒

341导孔道

35容置部

36枢接座

4滑动架单元

41挡风镜连结部

42凸柱

43套筒

44限制部

441限位孔

5控制杆单元

51控制杆

511推动部 512枢设孔

513枢轴514复位弹簧

515插设部

52限制栓

521穿限部 5211橡胶环

522穿设部 5221插设孔

523弹簧

6挡风镜

A车架单元 B前车体盖 C仪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之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挡风镜的支撑架构造,该支撑架1具有一车体锁固架座单元2、一锁设于该车体锁固架座单元2上的固定架座单元3,以及连结并可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上滑动的滑动架单元4。

如图2、图4、图5、图8所示,该车体锁固架座单元2的一侧端设有车体锁固部21,该车体锁固部21设有复数锁付孔211,该车体锁固架座单元2藉由该车体锁固部21来锁固于车体的车架单元A上,藉此来令该支撑架1得以于该车架单元A上获得稳固的定位效果;该车体锁固架座单元2于相对该车体锁固部21的另一侧设有固定架座连结部22,该固定架座连结部22上设有复数个连结孔221,该固定架座连结部22可供该固定架座单元3连结用。

如图2、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该固定架座单元3 于下部四隅对应该车体锁固架座单元2的连结孔221设有复数的通孔 31,藉此可藉由螺固元件穿设于该连结孔221与该通孔31,来使该固定架座单元3得以被稳固的锁设于该车体锁固架座单元2的该固定架座连结部22上;该固定架座单元3于两侧设相对的上下排列的锁设孔 32,该锁设孔32可供一对左右对向设置的滑轨33锁设,该滑轨33 内设有成单侧开口的滑道331,该一对滑轨33可供应滑动架单元4嵌设,即该滑动架单元4可于该一对滑轨33所界定的滑程作自由的滑动,该滑轨33的滑道331内的两端头设有一软性的消音件332;该固定架座单元3于下部近中央处设一导筒34,该导筒34内设有一贯通该导筒34的导孔道341;该固定架座单元3于设置该导筒34的相对端上凸设有一容置部35;该固定架座单元3朝该车体锁固架座单元2设有一枢接座36,该枢接座36上枢设有一控制杆单元5。

如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该控制杆单元5具有一控制杆51、一连结于该控制杆51下端的限制栓52;该控制杆51 上端以凹凸状来形成一推动部511,该控制杆51于该推动部511的下方,即近该控制杆51的中央处设有一枢设孔512,该控制杆51藉由一枢轴513穿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枢接座36与该枢设孔512及一复位弹簧514,来使该控制杆51得以枢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枢接座36上,该控制杆51的枢设孔512上设有一复位弹簧514,该复位弹簧514一端抵设于该控制杆51上,另一端抵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 的枢接座36上,该控制杆51的两端部即可藉由该复位弹簧514的弹性,并以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枢接座36为摆动中心作自由摆动,该控制杆51的下端以大致矩形状来形成插设部515;该限制栓52穿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该导筒34内,该限制栓52前端具有锥状穿限部 521,该穿限部521上设至少一个橡胶环5211,该限制栓52于该穿限部521的后方具外径小于该穿限部521的穿设部522,该穿设部522 外周面套设有一弹簧523,该弹簧523的一端顶抵于该穿限部521后端上,该弹簧523的另一端顶抵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该导筒34的底端上,该穿设部522的后端设有一贯通的插设孔5221,该插设孔5221 可供该控制杆51的该插设部515插设,藉此可藉由该控制杆51来使该限制栓52以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该导筒34的导引作滑动。

如图12所示,更须一提的是,该控制杆单元5安装后,该控制杆 51的推动部511位于车体的前车体盖B与仪表器C之间,藉此由摩托车的前方或后方观视时,该控制杆51的推动部511可被该前车体盖B 与该仪表器C所遮掩,因此不会造成摩托车商品性的降低。

如图2、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该滑动架单元4为略成ㄚ形的架体,该滑动架单元4两侧上方部设有挡风镜连结部41,该挡风镜连结部41可供一挡风镜6连结;该滑动架单元4于该挡风镜连结部41的侧边凸设有复数个凸柱42,该凸柱42上套设有套筒43,该凸柱42连同该套筒43嵌入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该一对滑轨33内,藉此该滑动架单元4可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该滑轨33内作自由的滑移;该滑动架单元4的下部近中央处设有限制部44,该限制部44设有复数个成直列状排列且贯通的限位孔441,该限位孔441可供该控制杆单元5的该限制栓52穿限部521穿入,更明确的说,藉由该控制杆单元5的该限制栓52穿限部521穿入不同高度位置的该限位孔441 内,藉此来使连结于该滑动架单元4挡风镜连结部41上的该挡风镜6 可作不同高度的位置的定位效果。

如图4、图5、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当驾驶人欲调整连结于该滑动架单元4挡风镜连结部41上的该挡风镜6时,只需将该控制杆单元5控制杆51的推动部511朝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该容置部35推动,来使该控制杆51的推动部511下方推容入该容置部35内,此时该控制杆51即可以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枢接座36为摆动中心,因此该控制杆51下方的插设部515即会与该推动部511反方向的摆动,藉此该插设部515即可拉动该限制栓52的穿限部521脱离该滑动架单元4限制部44的限位孔441,从而可解除该滑动架单元4的限位限制;当该滑动架单元4的限位限制被解除后,驾驶人即可调整该滑动架单元4的高度以使该挡风镜6调整到位于驾驶人所需要的高度,此时驾驶人只需放开被推压的该控制杆单元5控制杆51的推动部511,该控制杆51即可藉由该复位弹簧514的作用被弹性力推回原位,此同时该控制杆51下端的插设部515亦朝反方向回到原位,即该控制杆51下端的插设部515来使该限制栓52,以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该导筒34的导引朝相对应的该滑动架单元4限制部 44的限位孔441滑动,并穿入该限制部44的该限位孔441内,来使该滑动架单元4再度的被限制限位,进而可使连结于该滑动架单元4 挡风镜连结部41上的该挡风镜6被定位于所需要的高度上,藉此可提升调整连结于该滑动架单元4挡风镜连结部41上的该挡风镜6高度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效在于,藉由该固定架座单元3设有左右一对的滑轨33,该滑轨33设有一侧成开放状的滑道331,该固定架座单元3于设置该滑轨33的另一侧设有一枢接座36;该滑动架单元4两侧凸设有复数个凸柱42,该凸柱42上套设有套筒43,该凸柱42连同该套筒43嵌设于该滑轨33的滑道331内;该滑动架单元4还设有一限制部44,该限制部44设有复数个限位孔441,该固定架座单元3 的枢接座36上枢设有一控制杆单元5,该控制杆单元5具有一控制杆 51及一连结于该控制杆51上的限制栓52,该限制栓52可穿入于该限位孔441内来令该滑动架单元4定位;藉此来便利该挡风镜6作高度的调整,以及使该支撑架1的构造简易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功效在于,藉由该固定架座单元3还凸设有一容置部35;该控制杆51具有推动部511、枢设孔512及插设部515;该控制杆51藉由一枢轴513穿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枢接座36与该枢设孔512及一复位弹簧514,来使该控制杆51枢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枢接座36上;藉此可便利该控制杆单元5的安装,以及该容置部35来容置该控制杆51的上部,藉此更可便利该控制杆单元5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功效在于,藉由该控制杆51的枢设孔512上设有一复位弹簧514,该复位弹簧514一端抵设于该控制杆51上,另一端抵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枢接座36;藉此可便利该控制杆单元5 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功效在于,藉由该固定架座单元3于下部设一导筒34,该导筒34内设有一贯通该导筒34的导孔道341;该限制栓 52穿设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该导筒34内,该限制栓52前端具有穿限部521,该穿限部521上设至少一个橡胶环5211,该限制栓52于该穿限部521的后方具外径小于该穿限部521的穿设部522,该穿设部522外周面套设有一弹簧523,该弹簧523的一端顶抵于该穿限部521 后端上,该弹簧523的另一端顶抵于该固定架座单元3的该导筒34 的底端上;藉此可便利该控制杆单元5对于该滑动架单元4作定位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功效在于,藉由该控制杆51具有插设部515;该限制栓52具有穿设部522,该穿设部522的后端设有一贯通的插设孔5221,该插设孔5221可供该控制杆51的该插设部515插设;藉此可确保该控制杆51与该限制栓52的连结性,以及可提升该控制杆单元5对于该滑动架单元4作定位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功效在于,藉由该滑轨33的滑道331内的两端头设有消音件332;藉此可有效降低该滑动架单元4于作调整高度滑动时的撞击音。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功效在于,藉由该滑动架单元4两侧的凸柱42 设于该挡风镜连结部41的侧旁;该限位孔441成直列方式排列设置;藉此可便利该滑动架单元4于作调整高度滑动及定位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功效在于,藉由该控制杆51的推动部511位于车体的前车体盖B与仪表器C之间,由摩托车的前方或后方观视时,该控制杆51的推动部511可被该前车体盖B与该仪表器C所遮掩;藉此可避免摩托车的商品性恶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已知的缺陷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