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式客车及其行李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4905发布日期:2019-01-22 23:0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置式客车及其行李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置式客车及其行李舱。



背景技术:

现有半承载前置客车其中部行李舱均采用从中轴线隔开左右两侧不联通形成两个独立的舱体,而后部行李舱均采用四周舱体密封而在后方开门的方式布置,这种结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舱体使用空间容积率小了,而且乘客放置和提取行李很受舱体开口空间的限制,接近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布局合理、紧凑,能大幅提升行李舱的使用空间,提高乘客放置和提取行李的效率,提高维修接近性,整体感强,美观的前置式客车及其行李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前置式客车,包括底盘、车身、地板、发动机和变速箱;所述底盘包括底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的前轴总成、后桥总成、冷却系统和传动系统;所述车身包括驾驶区舱及客区舱;所述车身还包括行李舱;所述行李舱包括匹配安装在所述底架中段下部的中部行李舱以及匹配安装在所述底架后段下部的后部行李舱;所述中部行李舱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并匹配设置有中行李舱门,中轴线处及相邻中行李舱门处无隔断;所述后部行李舱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全部贯通并匹配设置有后行李舱门,使所述后部行李舱形成一个无隔断开放式的贯通舱体。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底架的中段下部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所述底架的后段下部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全部贯通。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底架为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桁架式底架,其中部即轴距段形成有倒U型布置空间,上部为平直状且中段上部高于前段上部低于后段上部;所述传动系统匹配布置于所述倒U型空间内且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布置在接近所述车身的裙边位置。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中部行李舱在中轴线位置设置有避让所述传动轴的台阶状舱体。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地板匹配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上部,其包括驾区地板和客区地板;所述驾区地板匹配固定在所述底架的前段上部且为一水平平台状结构;所述客区地板匹配固定在所述底架的中段和后段上部且为水平平台状结构,所述客区地板高于所述驾区地板且与所述驾区地板形成落差。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发动机布置在所述前轴总成的后方,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下部且隐藏于所述客区地板下侧。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驾驶区舱位于所述车身的最前段,其采用焊接方式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客区舱位于所述车身的中段和后段,其采用焊接方式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驾驶区舱在前门处还匹配设置有踏步箱。

一种前置式客车的行李舱,包括中部行李舱和后部行李舱;所述中部行李舱匹配安装在底盘的底架中段下部;所述后部行李舱匹配安装在底盘的底架后段下部;所述中部行李舱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并匹配设置有中行李舱门,中轴线处及相邻中行李舱门处无隔断;所述后部行李舱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全部贯通并匹配设置有后行李舱门,使所述后部行李舱形成一个无隔断开放式的贯通舱体。

所述前置式客车的行李舱,其中:所述中部行李舱在中轴线位置设置有避让传动系统的传动轴的台阶状舱体。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及其行李舱结构布局合理、紧凑,大幅提升了行李舱的使用空间,使行李舱的容积率高于现有同类前置客车,行李舱采用开放式舱体及多舱门设计,提高了乘客放置和提取行李的效率,使变速箱及发动机可以在中部舱体内进行维护,提高了维修接近性,这种开放式舱体设计整体感强,美观,可以评定高档车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底架与车身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局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局部结构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图4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图5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图5中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或改进点作进一步阐述,其中,本实用新型为重点突出改进点,只保留了图1至9中所显示的结构,其他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包括底盘1、车身2、地板3、发动机4和变速箱。

该底盘1位于整车车体下部,其包括底架11、前轴总成12、后桥总成13、冷却系统和传动系统。其中,该底架11为多种规格的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桁架式底架,其上部为平直状且中段上部高于前段上部低于后段上部,中部(轴距段)形成有可供传动系统布置的倒U型布置空间;该底架11的中段下部沿车身2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该底架11的后段下部沿车身2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贯通。该前轴总成12安装在底架11的前段下部。该后桥总成13安装在底架11的后段下部。该冷却系统布置在前轴总成12前方且固定安装在靠近底架11的最前端。该传动系统匹配布置于该底架11中部的倒U型空间内且包括传动轴,该传动系统的传动轴布置在接近车身2裙边的位置。

该车身2采用全承载车身设计且包括驾驶区舱21、客区舱22及行李舱23。

该驾驶区舱21位于整个车身最前段,其采用焊接方式与地板3固定连接为一体;该驾驶区舱21在前门处匹配设置有三级踏步箱24。

该客区舱22位于整个车身2的中段和后段,其采用焊接方式与地板3固定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前置式客车的行李舱,即行李舱23包括中部行李舱231和后部行李舱232。其中,该中部行李舱231匹配安装在该底盘1的底架11的中段下部,其沿着车身2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并匹配设置有中行李舱门,中轴线处及相邻行李舱门处无隔断;同时,该中部行李舱231在中轴线位置设置有一个小台阶状舱体233以避让传动系统的传动轴,相邻中部行李舱231的行李舱门之间的车身2结构骨架取消封板,这样整个行李舱23就形成了一个无隔断开放式的贯通舱体。该后部行李舱232匹配安装在该底盘1的底架11的后段下部,其沿着车身2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全部贯通;该后部行李舱232的左右两侧及后围处均设置有后行李舱门,连通整个后部行李舱232,使后部行李舱232形成一个无隔断开放式的贯通舱体。该行李舱23采用贯通式行李舱结构设计,提高了传动系统维修接近性,降低了车内噪声,尤其增大了行李舱容积,提高了乘客行李的装载量。

该地板3匹配固定安装在底盘1的底架11上部,其包括驾区地板31和客区地板32。该驾区地板31匹配固定在底盘1的底架11的前段上部且为一水平平台状结构;该驾区地板31与车身2的驾驶区舱21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同时,该驾区地板31上位于左侧还匹配设置有主驾驶座椅。该客区地板32匹配固定在底盘1的底架11的中段和后段上部且为水平平台状结构,该客区地板32高于驾区地板31且与驾区地板31形成一个250mm的落差。同时,该客区地板32上还均匀设置有多个乘客座椅;该客区地板32与车身2的客区舱22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

该发动机4布置在底盘1的前轴总成12的后方,其固定安装在底盘1的底架11下部且隐藏于该客区地板32下侧;其中,该后部行李舱232由于发动机4前置,使车身2后部空间没有障碍。

本实用新型结构布局合理、紧凑,能大幅提升行李舱的使用空间,提高乘客放置和提取行李的效率,提高维修接近性,整体感强,美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