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9394发布日期:2018-12-11 19:3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座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座架,可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鞍座、座椅等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减震鞍座大多是在座体下部安装两个粗大的圆形弹簧,笨重还易坏,小型的鞍座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粗大的弹簧,细小的弹簧又没有足够的承受力,所示很少看到带减震功能的小型鞍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弹簧不易坏,耐用度高的减震座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座架,包括下支架(1)、后支架(2)、前支架(3)、固定架(4)、拉杆(5)、弹簧(6)、座体(7),其特征为:前、后支架(3、2)的下端分别安装在下支架(1)前后两端,前、后支架(3、2)并能以各自的下端安装点为轴左右转动;前支架(3)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架(4)上,前支架(3)能以上端安装点为轴左右转动;后支架(2)的上端安装在拉杆(5)上,后支架(2)能以上端安装点为轴左右转动;弹簧(6)安装在固定架(4)内,并套在拉杆(5)上;拉杆(5)能左右移动,并能带动弹簧(6)伸缩;固定架(4)固定安装在座体(7)上。

所述的一种减震座架,其特征在于:下支架(1)、前支架(3)、后支架(2)为单个或多个并列组成;前支架(3)上端安装在座体(7)上或拉杆(5)上;弹簧(6)位于拉杆(5)的一侧;座体(7)由单部分或多部分组成。

所述的一种减震座架,其特征还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座架,其特征在于:前支架(3)由前下支架(10)和前上支架(11)组成;后支架(2)由后下支架(8)和后上支架(9)组成;固定架(4)安装在前上、下支架(11、10)的连接处或安装在后上、下支架(9、8)的连接处;拉杆(5)安装在后上、下支架(9、8 )的连接处或安装在前上、下支架(11、10)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克服了现有自行车减震鞍座所用弹簧笨重、易坏的问题,让小型鞍座也可以有舒适的减震效果,且此减震座架结构简单、弹簧不易坏,耐用度高。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支架,2、后支架,3、前支架,4、固定架,5、拉杆,6,弹簧,7、座体,8、后下支架,9、后上支架(9),10、前下支架,11、前上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精选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前、后支架(3、2)的下端分别安装在下支架(1)前后两端,前、后支架(3、2)并能以各自的下端安装点为轴左右转动;前支架(3)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架(4)(也可安装在座体(7))上,前支架(3)能以上端安装点为轴左右转动;后支架(2)的上端安装在拉杆(5)上,后支架(2)能以上端安装点为轴左右转动;前、后支架(3、2)两个上端安装点的距离大于两个上端安装点的距离;弹簧(6)安装在固定架(4)内,并套在拉杆(5)上;拉杆(5)能左右移动,并能带动弹簧(6)伸缩;固定架(4)固定安装在座体(7)上。

工作原理:当座体(7)受到压力上下移动时,前、后支架(3、2)之间夹角的大小发生改变,前、后支架(3、2)两上端点之间的距离也在发生改变,此时拉杆(5)左右移动来拉动弹簧(6),弹簧(6)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减震效果。

如图2所示,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弹簧(6)位于拉杆(5)的右侧;前、后支架(3、2)两个上端安装点的距离小于两个上端安装点的距离;工作原理与图1相同。

如图3所示,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前支架(3)由前下支架(10)和前上支架(11)连接组成;后支架(2)由后下支架(8)和后上支架(9)连接组成;前上支架(11)的上端安装在座体(7)上;前后支架的中间连接点的距离大于上端或下端的安装点间的距离;固定架(4)安装在前上、下支架(11、10)的连接处;拉杆(5)安装在后上、下支架(9、8 )的连接处;工作原理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前后支架中间连接点距离的改变使拉杆(5)左右移动来拉动弹簧(6)。

如图4所示,与图3不同之处在于,弹簧(6)位于拉杆(5)的右侧,前后支架的中间连接点的距离小于上端或下端的安装点间的距离;工作原理与图3相同。

以上实例中的前、后支架(3、2)不可以同时竖直,以免失去减震效果;拉杆(5)可以安装在前支架上;固定架(4)可以安装有后支架上;下支架(1)、前支架(2)、后支架(3)为单个或多个并列组成;座体(7)由单部分或多部分组成,比如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叠加或连接组成来满足不同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