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运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406发布日期:2019-03-15 19:4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运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运料装置,属于建筑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工人将混凝土或者搅拌好的物料运送至施工工人位置,对一些小型建筑施工队来说,常常采用人工搬运储料桶或者提兜用以运料,或者采用一些手推车进行搬运,但是在普通手推车运料途中,由于混凝土或者搅拌好的建筑施工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会沉淀,造成混合不均匀,影响施工使用,且到达目的地后,将其倒入施工地后不太方便,因此,为了方便混凝土的倾倒和保持运输途中的混合均匀性,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建筑施工运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运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运料装置,是由移动轮、液压千斤顶、支撑架、手扶把、转动连接管、后固定支撑架、底板、前固定支撑架、伸缩弹簧、储放板、出料筒、出料挡板、储料箱、下连接管、上连接管组成的。

其特征在于:在底板底部安装有四个移动轮,在底板后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架,在支撑架上方安装有手扶把,后固定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板后上方,在左侧后固定支撑架上方安装有液压千斤顶,在液压千斤顶上方安装有转动连接管,在右侧后固定支撑架上方安装有下连接管,在下连接管上方连接有上连接管,上连接管可以在下连接管内部伸缩移动,在上连接管上端安装有转动连接管,在底板前上方固定安装有前固定支撑架,储料箱通过转动连接管与前固定支撑架、后固定支撑架和上连接管连接在一起,在储料箱和底板中间安装有四根伸缩弹簧,在移动过程中,通过伸缩弹簧的伸缩性,带动储料箱来回摆动,使储料箱内的物料混合均匀,在储料箱前端底部安装有出料筒,在出料筒和储料箱连接处设有出料挡板,抽动出料挡板,可以使储料箱内的物料顺利流出,在底板前方固定安装有储放板。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一种建筑施工运料装置,通过在储料箱和底板中间安装有四根伸缩弹簧,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伸缩弹簧的伸缩性,会带动储料箱来回摆动,进而可以使储料箱内的物料混合均匀,提高物料的利用性,同时通过控制液压千斤顶的升降,可以带动储料箱实现一定的倾斜,可以顺利使储料箱内的物料经出料筒流出,储料桶或者储放盒等可以放置在储放板上,方便拿取和物料的倾倒,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使运输过程中的建筑物料均匀混合,方便施工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轮,2、液压千斤顶,3、支撑架,4、手扶把,5、转动连接管,6、后固定支撑架,7、底板,8、前固定支撑架,9、伸缩弹簧,10、储放板,11、出料筒,12、出料挡板,13、储料箱,14、下连接管,15、上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建筑施工运料装置,是由移动轮1、液压千斤顶2、支撑架3、手扶把4、转动连接管5、后固定支撑架6、底板7、前固定支撑架8、伸缩弹簧9、储放板10、出料筒11、出料挡板12、储料箱13、下连接管14、上连接管15组成的,其特征在于:在底板7底部安装有四个移动轮1,在底板7后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架3,在支撑架3上方安装有手扶把4,后固定支撑架6固定安装在底板7后上方,在左侧后固定支撑架6上方安装有液压千斤顶2,在液压千斤顶2上方安装有转动连接管5,在右侧后固定支撑架6上方安装有下连接管14,在下连接管14上方连接有上连接管15,上连接管15可以在下连接管14内部伸缩移动,在上连接管15上端安装有转动连接管5,在底板7前上方固定安装有前固定支撑架8,储料箱13通过转动连接管5与前固定支撑架8、后固定支撑架6和上连接管15连接在一起,在储料箱13和底板7中间安装有四根伸缩弹簧9,在移动过程中,通过伸缩弹簧9的伸缩性,带动储料箱13来回摆动,使储料箱13内的物料混合均匀,在储料箱13前端底部安装有出料筒11,在出料筒11和储料箱13连接处设有出料挡板12,抽动出料挡板12,可以使储料箱13内的物料顺利流出,在底板7前方固定安装有储放板10。

当该装置工作时,首先,将搅拌机内的混凝土等物料倒入储料箱13内部,将出料挡板12安装在出料筒11内部,防止物料的流出,然后推动装置至目标位置处,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伸缩弹簧9的伸缩弹性,会带动储料箱13来回摆动,从而使内部的物料可以混合均匀,最后,将储料桶或者储放盒等工具放置在储放板10上,抽开出料挡板12,调节液压千斤顶2,使其上升,带动储料箱13前端升高,上连接管15在下连接管14内部伸缩移动,储料箱13内部的物料经出料筒11流出,完成对混凝土等物料的运输,方便了建筑施工使用。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