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修的鞍座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7461发布日期:2019-04-05 21:2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修的鞍座底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修的鞍座底壳。



背景技术:

鞍座是自行车上供人骑座的部件,是自行车的必备零件之一,鞍座的选择意味着自行车的直接舒适度。

市面上的鞍座底壳,通常采用金属和螺丝固定连接,维修时通过工具拆卸螺丝进行维修工作。

市面上的鞍座底壳,只能通过工具拆卸,拆卸过程繁缛又慢,不方便维修,并且一般维修需要拆卸整个鞍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维修的鞍座底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鞍座垫,所述鞍座垫的下方设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和鞍座垫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弹簧,多个减震弹簧呈等距分布,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且减震弹簧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端与鞍座垫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围中心处焊接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围套接有第二限位柱,且第二限位柱的底端焊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底端螺旋连接有鞍管,且第一限位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焊接有卡块,且支撑杆的底端靠近限位板的一端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均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卡柱,且两个卡柱的底端靠近弹簧的一侧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夹持杆,两个所述夹持杆呈交叉设置,且两个所述夹持杆交叉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鞍座垫通过第一转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板均位于鞍座垫的底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限位柱通过连接轴与鞍管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卡块相对应的方形卡位孔,并且两个方形卡位孔处于同一水平直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卡块位于方形卡位孔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对一侧表面均贯穿开设有与卡柱相对应的圆形卡位孔,并且两个圆形卡位孔的高度均大于两个卡柱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转轴,能够使鞍座垫旋转翻开,便于查看和维修,通过设置的限位板和卡柱,能够将鞍座垫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支撑杆卡合连接,通过设置的夹持杆和第二转轴,能够将弹簧夹持使弹簧收缩,使卡柱快速卡合和抽出,通过设置的支撑弹簧,能够利用弹力将卡块卡在方形卡位孔内,从而将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固定,通过设置的卡块,能够快速卡住限位柱位置和快速组装拆卸,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维修的鞍座底壳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维修的鞍座底壳中第二限位柱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维修的鞍座底壳中限位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例说明:

1、鞍座垫;2、减震弹簧;3、支撑杆;4、第一转轴;5、限位板;6、固定杆;7、第一限位柱;8、连接轴;9、鞍管;10、第二限位柱;11、支撑弹簧;12、卡块;13、连接块;14、卡柱;15、夹持杆;16、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一种便于维修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垫1,鞍座垫1的下方设有支撑杆3,且支撑杆3和鞍座垫1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弹簧2,多个减震弹簧2呈等距分布,利用减震弹簧2能够大大减少行车时产生的颠簸,支撑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通过第一转轴4能够使鞍座垫1旋转翻开,便于查看和维修,且减震弹簧2远离第一转轴4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5,限位板5的顶端与鞍座垫1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板5能够能够将鞍座垫1远离第一转轴4的一端与支撑杆3卡合连接,支撑杆3的底部焊接有固定杆6,能够将支撑杆3与第一限位柱7固定连接,且固定杆6的外围中心处焊接有第一限位柱7,第一限位柱7的外围套接有第二限位柱10,且第二限位柱10的底端焊接有连接轴8,连接轴8的底端螺旋连接有鞍管9,且第一限位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弹簧11,支撑弹簧11能够使卡块12与第一限位柱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并且制造弹力,支撑弹簧11的一端焊接有卡块12,能够快速卡住限位柱位置和快速组装拆卸,便于维修,且支撑杆3的底端靠近限位板5处焊接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的两侧均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卡柱14,且两个卡柱14的底端靠近弹簧的一侧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夹持杆15,能够通过第二转轴16将弹簧向连接块13方向挤压,同时将两个卡柱14从限位板5上的两个圆形卡位孔内向支撑杆3方向移动,两个夹持杆15呈交叉设置,且两个夹持杆15交叉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6。

鞍座垫1通过第一转轴4与支撑杆3转动连接,两个限位板5均位于鞍座垫1的底端,通过限位板5能够能够将鞍座垫1远离第一转轴4的一端与支撑杆3卡合连接;第二限位柱10通过连接轴8与鞍管9转动连接;第一限位柱7与第二限位柱10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卡块12相对应的方形卡位孔,通过方形卡位孔能够将卡块12嵌合,并且两个方形卡位孔处于同一水平直线;支撑弹簧11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柱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弹簧11能够使卡块12与第一限位柱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并且制造弹力,且卡块12位于方形卡位孔内部;两个限位板5的相对一侧表面均贯穿开设有与卡柱14相对应的圆形卡位孔,通过圆形卡位孔能够将卡柱14嵌合,并且两个圆形卡位孔的高度均大于两个卡柱14的高度。

工作原理:握住两个夹持杆15远离卡柱14的一端,向相对一侧收缩,通过第二转轴16将弹簧向连接块13方向挤压,同时将两个卡柱14从限位板5上的两个圆形卡位孔内向支撑杆3方向移动,并且使卡柱14脱离圆形卡位孔,此时,握住鞍座垫1以第一转轴4为轴顺时针翻转鞍座垫1,即可查看和维修鞍座垫1底部,需要快速拆卸时,按住卡块12向支撑弹簧11施加压力,直至卡块12嵌入方形卡位孔,同时将第一限位柱7向上运动,直至将第一限位柱7从第二限位柱10内部抽离,即可将整个鞍座从鞍管9和连接轴8顶端快速组装拆卸,便于维修,利用减震弹簧2,能够大大减少行车时产生的颠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