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行车车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164发布日期:2019-03-27 11:0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行车车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自行车车座。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行车作为短途代步工具,自行车出行不仅可以避免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同时具有健身锻炼、改善心肺的作用。研究显示,经常骑行自行车能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同时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

然而,现有的技术中,车座常常采用一体式设计,在骑行过程中,人体在骑行过程中身体不断起伏而车座固定,人体会阴部位受到压迫作用从而伤害人体的生殖系统,同时,骑行过程中,人体的与车座接触的骨骼一直处于支撑受力状态,使人体与车座之间的作用力过于集中,骑行时间过长会很不舒服,影响了运动质量。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维持人体长时间骑行且使用过程舒服的车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行车车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自行车车座,它包括一呈类T形结构的连接杆,所述呈类T形结构的连接杆包括横向连接轴和由横向连接轴的中部沿横向连接轴的径向方向向后侧延伸成型的纵向连接轴;所述横向连接轴的左右两端分别套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纵向连接轴上套接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端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分别套接在横向连接轴上的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三套筒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套接在纵向连接轴上的传动伞齿轮,所述传动伞齿轮分别与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坐垫组件和第二坐垫组件;所述横向连接轴的中部向下方延伸出锁定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坐垫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套接于第一套筒外周壁上的第一套环、设置于第一套环上方的第一固定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上方的第一坐垫;所述第二坐垫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套接于第二套筒外周壁上的第二套环、设置于第二套环上方的第二固定板以及设置于第二固定板上方的第二坐垫,所述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均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相对分布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一段呈相互贴合分布的第一平面段和第二平面段,所述第三套筒分布于第一平面段和第二平面段的轮廓下方。

优选地,所述每个第一套环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贯穿第一套环的周壁后与第一套筒相抵接;所述每个第二套环上均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贯穿第二套环的周壁后与第二套筒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坐垫和第一固定板用皮革进行包覆和固定,所述第二坐垫和第二固定板用皮革进行包覆和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外端面沿第一套筒的径向方向向内侧延伸成型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套接在横向连接轴上;所述第二套筒的外端面沿第二套筒的径向方向向内侧延伸成型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套接在横向连接轴上;所述横向连接轴且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外端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栓和第二限位螺栓;所述第三套筒的外端面沿第三套筒的径向方向向内侧延伸成型有第三端盖,所述第三端盖套接在纵向连接轴上;所述纵向连接轴的后端固定设置有一限位板,所述第三端盖的外端面与限位板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由横向连接轴的中部向前下方延伸成型的承重轴、中部与承重轴的底端固定连接的横梁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横梁两端且呈对称分布的第一锁定环和第二锁定环。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车座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车座设计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可以有效地避免车座对于生殖系统的压迫,减小了骑行运动对于人体的伤害;利用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在骑行过程中的来回摆动作用,使人体骨骼受力点在骑行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骑行过程中人很舒服,提高了运动质量;同时,传动伞齿轮分别与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啮合连接的结构,改变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摆动时传递的力的方向,使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始终保持相反的旋转方向,从而节省骑车人员的体力以及提高人体的平衡性。基于此,其结构简单紧凑,且便于安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骑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坐垫组件和第二坐垫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杆10,横向连接轴11,第一限位螺栓111,第二限位螺栓112,纵向连接轴12,限位板121,第一套筒21,第一伞齿轮211,第一端盖212,第二套筒22,第二伞齿轮221,第二端盖222,第三套筒23,传动伞齿轮231,第三端盖232,第一坐垫组件31,第一套环311,第一固定板312,第一坐垫313,第一调节螺栓314,第二坐垫组件32,第一套环321,第二固定板322,第二坐垫323,第二调节螺栓324,锁定组件40,承重轴41,横梁42,第一锁定环43,第二锁定环4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车座,它包括一呈类T形结构的连接杆10,其中呈类T形结构的连接杆10包括横向连接轴11和由横向连接轴11的中部沿横向连接轴11的径向方向向后侧延伸成型的纵向连接轴12;横向连接轴11的左右两端分别套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纵向连接轴12上套接有第三套筒23;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内端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分别套接在横向连接轴11上的第一伞齿轮211和第二伞齿轮221,第三套筒23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套接在纵向连接轴12上的传动伞齿轮231,传动伞齿轮231分别与第一伞齿轮211和第二伞齿轮221啮合连接;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坐垫组31件和第二坐垫组件32;横向连接轴11的中部向下方延伸出锁定组件40。

基于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车座设置为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两个部分,使人体的臀部与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进行充分接触,从而可以解除骑行过程中车座对于人体会阴部位的压迫作用,减小骑行运动对生殖系统的伤害;同时利用第一坐垫组件31、第一套筒21和第一伞齿轮211固定为一体,以及第二坐垫组件32、第二套筒22和第二伞齿轮221固定为一体,在骑行过程中,人体的其中一半臀部对第一坐垫组件31进行作用,使第一坐垫组件31进行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套筒21和第一伞齿轮211以横向连接轴11为轴进行同步旋转,利用传动伞齿轮231与第一伞齿轮211啮合连接这一特点,带动第三套筒23和传动伞齿轮231以纵向连接轴12为轴进行旋转,再利用传动伞齿轮231与第二伞齿轮221啮合连接这一特点,带动第二套筒22及第二坐垫组件32以横向连接轴11为轴进行方向旋转运动(即与第一坐垫组31件、第一套筒21和第一伞齿轮211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最终形成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保持同步旋转且旋转方向相反,并且可使人体利用其中一个大腿通过臀部主动带动第一坐垫组件31进行运动的同时,使第二坐垫组件32反向带动另一个大腿通过臀部做反向运动,从而节省骑车人员的体力以及提高人体的平衡性;利用锁定组件40可便于将车座固定于车体上。基于此,其结构简单紧凑,且便于安装,通过连接杆10、第一套筒21、第一伞齿轮211、第二套筒22、第二伞齿轮221、第三套筒23以及传动伞齿轮231之间的配合,带动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保持旋转方向相反同步旋转运动,在解除车座对于人体会阴部位的压迫的同时,节省骑车人员的体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为提高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提高人体乘坐的舒适性;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一坐垫组件31包括至少一个套接于第一套筒21外周壁上的第一套环311、设置于第一套环311上方的第一固定板312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12上方的第一坐垫313;第二坐垫组件32包括至少一个套接于第二套筒22外周壁上的第二套环321、设置于第二套环321上方的第二固定板322以及设置于第二固定板322上方的第二坐垫323,第一坐垫313和第二坐垫323可由泡沫、海绵等软质材料制作而成。由此,可利用第一套筒21、第一套环311与第一固定板312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以及第二套筒22、第二套环321与第二固定板322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可使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分别与第一坐垫313和第一坐垫313固定连接,有利于维持车座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利用第一坐垫313和第二坐垫323可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可进一步增加人体臀部分别与第一坐垫313和第二坐垫32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高体乘坐的舒适性。

为限制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的旋转角度,维护人体与车座之间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坐垫313和第二坐垫323相对分布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一段呈相互贴合分布的第一平面段(图中未标示)和第二平面段(图中未标示),第三套筒23分布于第一平面段和第二平面段的轮廓下方。由此,可利用第一平面段和第二平面段相贴合分布,且第三套筒23分布于第一平面段和第二平面段的轮廓下方的结构设置,当第一坐垫组件31(或第二坐垫组件32)向后运动到一定的位置会与第三套筒23的后端部相抵接,阻止第一坐垫组件31(或第二坐垫组件32)继续旋转,并利用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同步运动的特点,进一步阻止第二坐垫组件32(或第一坐垫组件31)继续旋转,最终实现限制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的旋转角度。因此,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不会无限制地转动,进一步地保持了人体与车座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在人体停止施力利用惯性前行时,可以为人体提供一个稳定的物理支撑,使大腿和臀部得到进一步地放松。

为便于对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进行固定和拆卸,同时便于调节第一坐垫313和第二坐垫323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套环311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314,第一调节螺栓314贯穿第一套环311的周壁后与第一套筒21相抵接;在每个第二套环321上均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324,第二调节螺栓324贯穿第二套环321的周壁后与第二套筒22相抵接。基于以上结构,可利用第一调节螺栓314和第二调节螺栓324分别调节第一套环311与第一套筒21之间以及第二套环321与第二套筒22之间的松紧程度,从而便于对第一坐垫组件31和第二坐垫组件32分别相对于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进行固定和拆卸;同时可便于调节第一坐垫313和第二坐垫323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根据不同的骑行人员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不同骑车人员的骑行舒适性。

为提高第一坐垫313和第二坐垫323的美观性和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坐垫313和第一固定板312用皮革(图中未示出)进行包覆和固定,第二坐垫323和第二固定板322用皮革进行包覆和固定。

为优化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结构,并对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进行限位;本实施例的第一套筒21的外端面沿第一套筒21的径向方向向内侧延伸成型有第一端盖212,第一端盖212套接在横向连接轴11上;第二套筒22的外端面沿第二套筒22的径向方向向内侧延伸成型有第二端盖222,第二端盖222套接在横向连接轴11上;横向连接轴11且位于第一端盖212和第二端盖222的外端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栓111和第二限位螺栓112;第三套筒23的外端面沿第三套筒23的径向方向向内侧延伸成型有第三端盖232,第三端盖232套接在纵向连接轴12上;纵向连接轴12的后端固定设置有一限位板121,第三端盖232的外端面与限位板121相抵接。基于以上结构,可利用第一端盖212和第二端盖222的设置,分别使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外端分别套接在横向连接轴11上,从而提高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相对于横向连接轴11的旋转稳定性;同理利用第三端盖232的设置,使第三套筒23的外端套接在纵向连接轴12上,提高第三套筒23相对于纵向连接轴12的旋转稳定性。同时利用第一限位螺栓111和第二限位螺栓112分别对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进行限位,利用限位板121对第三套筒23进行限位,从而有效保证第一伞齿轮211、第二伞齿轮221以及传动伞齿轮231之间啮合连接的稳定性,使产品的性能更加稳定。

为便于将车座安装在自行车车身上,以提升车座与车身之间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锁定组件40包括由横向连接轴11的中部向前下方延伸成型的承重轴41、中部与承重轴41的底端固定连接的横梁42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横梁42两端且呈对称分布的第一锁定环43和第二锁定环44。由此,利用螺栓等锁紧机构穿过第一锁定环43和第二锁定环44将车座固定在车身上,通过设置横梁42长度的不同,可适用于不同车型的自行车,以便于将本实施例的车座安装于不同车型的车体上,同时提升了车座与车身之间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