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638发布日期:2019-04-16 23:0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车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童车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童车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其中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儿童电动车五大类童车这是一种供儿童玩耍用的一种工具车,有各种车型,一般1到2岁的孩子玩的是婴儿车,2岁以上玩的是有带轮子的玩具车,童车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增加孩子的头脑发育。

市场上的童车结构设置较为简捷,在未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结构时,由于受到外力的碰撞,儿童和童车将会同时发生倾倒摔落的现象,严重时将会危及儿童的人身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童车的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童车的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童车结构设置较为简捷,在未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结构时,由于受到外力的碰撞,儿童和童车将会同时发生倾倒摔落的现象,严重时将会危及儿童的人身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童车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架、按摩块和橡胶隔层,所述支架的左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外端通过卡扣连接安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通过子母卡扣带和支撑块相连接,且支撑块和防滑垫的连接处分布有弹簧,所述按摩块通过粘接固定设置于防滑垫的外壁,且防滑垫的内部开设有渗透槽,所述支架的左上端安装有防护栏,且防护栏通过第一活动连轴和支架活动连接,所述橡胶隔层通过粘接固定设置于防护栏的外壁,且防护栏的左下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块,所述连接卡块的外端包裹有连接凹槽,且连接凹槽和连接卡块的连接处贯穿有固定螺栓,所述连接凹槽的外侧通过浇筑装配连接有竖向支杆,且竖向支杆通过第二活动连轴和支架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渗透槽的正上方覆盖有弹性网板,且弹性网板通过合页板和渗透槽之间活动连接,所述防滑垫的正面通过粘接固定设置有防滑带,所述防护栏的内侧安置有安全气囊,且安全气囊通过连接带和防护栏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气囊的正面开设有打气口。

优选的,所述支架和防滑垫分别呈“L”字结构设置,且防滑垫通过子母卡扣带和支架构成卡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按摩块呈半圆凸状结构设置于防滑垫的外壁,且防滑垫和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呈等距结构的弹簧。

优选的,所述防护栏呈“U”字结构通过第一活动连轴和支架构成活动结构,且防护栏和橡胶隔层之间构成嵌套结构,所述防护栏通过连接卡块、连接凹槽和竖向支杆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性网板呈网状结构设置于渗透槽的正上方,且渗透槽的内部呈中空结构设置于防滑垫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的顶部呈弧形结构设置于防护栏的内侧,且防护栏的内部直径等于安全气囊的横向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童车的安全防护装置设置有防护栏和安全气囊,在儿童坐在防滑垫上时,伴随着呈“U”字结构的防护栏在围绕儿童环形设置,且家长通过打气口对安全气囊进行充气的工作,该装置通过两者分别从儿童正常坐姿的周围和正前端,来实现对儿童的安全防护工作,在得到安全防护的措施后,可有效地减少儿童摔落的次数,使得儿童对童车的用车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下,当体形较重的儿童对童车的使用十分困难时,家长首先根据防护栏和竖向支杆的卡合结构对两者进行拆卸的工作,随后结合防护栏和支架的活动连接,家长推动防护栏向上翻转,该装置通过儿童优先坐在防滑垫上后,对防护栏、竖向支杆和支架进行拼装,来实现体形较重的儿童对童车的使用,整个过程大致可划分成:先拆、后坐、再组合三个流程;

防滑垫通过子母卡扣带和支架连接时,根据卡扣连接特有的便拆式,可便于使用者更换已被磨损的防滑垫,对于一些无法控制新陈代谢的儿童坐在防滑垫上,渗透槽的中空设置可对具有吸附功能的纸巾提供相应的存储功能,结构渗透槽的所处位置,渗透槽的设置将会对儿童排出的新陈代谢起到吸附清洁的作用,体现了该装置整体的实用性,本身为橡胶材质的按摩块在连接后恰好处于儿童背部,该项设置在使得该装置具有相对的按摩功能的同时,也使得儿童在用车过程中将会感到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支撑块;3、防滑垫;4、子母卡扣带;5、弹簧;6、按摩块;7、渗透槽;8、防护栏;9、第一活动连轴;10、橡胶隔层;11、连接卡块;12、连接凹槽;13、固定螺栓;14、竖向支杆;15、第二活动连轴;16、弹性网板;17、合页板;18、防滑带;19、安全气囊;20、连接带;21、打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童车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架1、按摩块6和橡胶隔层10,支架1的左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支撑块2,且支撑块2的外端通过卡扣连接安置有防滑垫3,支架1和防滑垫3分别呈“L”字结构设置,且防滑垫3通过子母卡扣带4和支架1构成卡扣连接,防滑垫3通过子母卡扣带4和支架1连接时,根据卡扣连接特有的便拆式,可便于使用者更换已被磨损的防滑垫3,防滑垫3通过子母卡扣带4和支撑块2相连接,且支撑块2和防滑垫3的连接处分布有弹簧5,按摩块6通过粘接固定设置于防滑垫3的外壁,且防滑垫3的内部开设有渗透槽7,按摩块6呈半圆凸状结构设置于防滑垫3的外壁,且防滑垫3和支架1的连接处设置有呈等距结构的弹簧5,本身为橡胶材质的按摩块6在连接后恰好处于儿童背部,按摩块6和儿童的背部反复摩擦,该项设置在使得该装置具有相对的按摩功能的同时,也使得儿童在用车过程中将会感到更加舒适;

支架1的左上端安装有防护栏8,且防护栏8通过第一活动连轴9和支架1活动连接,防护栏8呈“U”字结构通过第一活动连轴9和支架1构成活动结构,且防护栏8和橡胶隔层10之间构成嵌套结构,防护栏8通过连接卡块11、连接凹槽12和竖向支杆14构成卡合结构,当体形较重的儿童需要用车时,家长通过逆时针转动固定螺栓13,实现对连接凹槽12和连接卡块11的拆卸,结合防护栏8和支架1的活动连接,家长推动防护栏8向上翻转,儿童坐在防滑垫3上,随后家长按照原本的组装步骤开完成防护栏8、竖向支杆14和支架1的拼装,整个过程大致可划分成:先拆、后坐、再组合三个流程,橡胶隔层10通过粘接固定设置于防护栏8的外壁,且防护栏8的左下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块11;

连接卡块11的外端包裹有连接凹槽12,且连接凹槽12和连接卡块11的连接处贯穿有固定螺栓13,连接凹槽12的外侧通过浇筑装配连接有竖向支杆14,且竖向支杆14通过第二活动连轴15和支架1的左端活动连接,渗透槽7的正上方覆盖有弹性网板16,且弹性网板16通过合页板17和渗透槽7之间活动连接,弹性网板16呈网状结构设置于渗透槽7的正上方,且渗透槽7的内部呈中空结构设置于防滑垫3的内部,对于一些无法控制新陈代谢的儿童坐在防滑垫3上,渗透槽7的中空设置可对具有吸附功能的纸巾提供相应的存储功能,结构渗透槽7的所处位置,渗透槽7的设置将会对儿童排出的新陈代谢起到吸附清洁的作用,避免儿童排出的新陈代谢残留在防滑垫3的表面,不便于家长对其的清洁工作,防滑垫3的正面通过粘接固定设置有防滑带18,防护栏8的内侧安置有安全气囊19,且安全气囊19通过连接带20和防护栏8固定连接,安全气囊19的顶部呈弧形结构设置于防护栏8的内侧,且防护栏8的内部直径等于安全气囊19的横向直径,随后家长通过打气口21对安全气囊19进行充气的工作,在安全气囊19的内部充满空气后,安全气囊19处于弹性膨胀的状态,这时安全气囊19根据其特有的反弹性将会从儿童正常坐姿的正前端,来实现对儿童的安全防护工作,在得到安全防护的措施后,可有效地减少儿童摔落的次数,安全气囊19的正面开设有打气口21。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童车,首先家长根据儿童的体形来判别是否需要进行拆卸组合的工作,当体形较重的儿童需要用车时,家长通过逆时针转动固定螺栓13,实现对连接凹槽12和连接卡块11的拆卸,结合防护栏8和支架1的活动连接,家长推动防护栏8向上翻转,儿童坐在防滑垫3上,随后家长按照原本的组装步骤开完成防护栏8、竖向支杆14和支架1的拼装,整个过程大致可划分成:先拆、后坐、再组合三个流程,这时伴随着呈“U”字结构的防护栏8在围绕儿童环形设置,环状的结构使得防护栏8可从儿童正常坐姿的周围对儿童的用车起到防护的作用,随后家长通过打气口21对安全气囊19进行充气的工作,在安全气囊19的内部充满空气后,安全气囊19处于弹性膨胀的状态,这时安全气囊19根据其特有的反弹性将会从儿童正常坐姿的正前端,来实现对儿童的安全防护工作,在得到安全防护的措施后,可有效地减少儿童摔落的次数,防滑垫3通过子母卡扣带4和支架1连接时,根据卡扣连接特有的便拆式,可便于使用者更换已被磨损的防滑垫3,对于一些无法控制新陈代谢的儿童坐在防滑垫3上,渗透槽7的中空设置可对具有吸附功能的纸巾提供相应的存储功能,结构渗透槽7的所处位置,渗透槽7的设置将会对儿童排出的新陈代谢起到吸附清洁的作用,避免儿童排出的新陈代谢残留在防滑垫3的表面,不便于家长对其的清洁工作,本身为橡胶材质的按摩块6在连接后恰好处于儿童背部,按摩块6和儿童的背部反复摩擦,该项设置在使得该装置具有相对的按摩功能的同时,也使得儿童在用车过程中将会感到更加舒适,就这样完成整个童车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