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停放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9438发布日期:2019-05-28 18:0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停放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停车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停放亭。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健康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出行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重点,其中自行车因轻便性和环保性的特点而成为人们绿色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前除了个人持有的自行车,各城市政府推出的城市公共自行车以及商业机构推出的共享单车等使投入到城市交通中的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多,自行车数量的增加方便了人们出行,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乱停乱放问题,给城市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棚式自行车库存在占地面积大和存取车不方便的问题,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些立体式停车库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且造价高,仍然不能有效解决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因此设计一款小型的方便自行车存取的自行车停放装置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停放亭,该自行车停放亭结构稳固、设计简单、占地面积小且自行车存取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停放亭,包括立柱和用于遮阳或挡雨的亭盖,所述立柱垂直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亭盖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立柱轴向设置在立柱上的轨道,所述轨道上设置有用于夹持自行车前轮的夹持机构。

上述的一种自行车停放亭,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自行车前轮的底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相对设置的两块固板,每块所述固板与另一块固板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夹持自行车前轮的斜利。

上述的一种自行车停放亭,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其中一块固板上的夹持动力传动机构,其中一个斜利通过弹簧与所述夹持动力传动机构连接,另一个斜利通过弹簧与另一块固板连接。

上述的一种自行车停放亭,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从动轴、主动轴以及垂直啮合的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主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穿出固板,穿出固板的主动轴上设置有用于带动主动轴转动的把手;所述从动齿轮与从动轴的一端连接,从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自行车停放亭,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两块相对设置的固板的连杆。

上述的一种自行车停放亭,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上安装有用于沿轨道长度方向滑行的滚珠。

上述的一种自行车停放亭,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数量为多条。

上述的一种自行车停放亭,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还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设置于所述轨道与所述亭盖之间;所述固定台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自行车前轮的卡槽。

上述的一种自行车停放亭,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下端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立柱的底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立柱周身设置多条轨道和夹持机构,能够实现同时停放多辆自行车的目的,有效解决自行车停放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对设置在两块固板上的斜利实现对自行车前轮的夹持,夹持稳固,通过设置一个斜利经弹簧固定于其中一个固板上,另一个斜利通过弹簧与夹持动力传动机构连接,通过夹持动力传动机构实现斜利的弹出和收回,进而实现对车轮的锁定和取出,使自行车的停放的操作更简单方便。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台以及开设在固定台上的卡槽,能够固定自行车的前轮,确保自行车不会左右晃动,影响两侧自行车的正常停放。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用于遮阳或挡雨的亭盖,有效保护自行车,进而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动力传动机构与弹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与夹持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把手; 2—主动齿轮 3—从动齿轮;

4—弹簧; 5—斜利; 6—从动轴;

7—主动轴; 8—夹持机构; 9—亭盖;

10—立柱; 11—轨道; 12—固板;

13—底板; 14—固定台; 15—卡槽;

16—连杆; 17—底盘; 18—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停放亭,包括立柱10和用于遮阳或挡雨的亭盖9,所述立柱10垂直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亭盖9设置在所述立柱10的顶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立柱10轴向设置在立柱10上的轨道11,所述轨道11上设置有用于夹持自行车前轮的夹持机构8。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夹持机构8包括用于支撑自行车前轮的底板13以及安装于所述底板13上且相对设置的两块固板12,每块所述固板12与另一块固板12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夹持自行车前轮的斜利5。底板13和固板12使得托举和支撑自行车前轮更容易,采用斜利5实现对自行车前轮的夹持,夹持稳固。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夹持机构8还包括设置于其中一块固板12上的夹持动力传动机构,其中一个斜利5通过弹簧4与所述夹持动力传动机构连接,另一个斜利5通过弹簧4与另一块固板1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从动轴6、主动轴7以及垂直啮合的从动齿轮3和主动齿轮2;所述主动齿轮2与主动轴7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动轴7的另一端穿出固板12,穿出固板12的主动轴7上设置有用于带动主动轴7转动的把手1;所述从动齿轮3与从动轴6的一端连接,从动轴6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4固定连接。一个斜利5经弹簧4固定于其中一个固板12上,另一个斜利5通过弹簧4与夹持动力传动机构连接,通过夹持动力传动机构实现斜利的弹出和收回,进而实现对车轮的锁定和取出,使自行车的停放的操作更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板1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两块相对设置的固板12的连杆16。连杆16的设置用于稳固相对设置的固板12,保证两个斜利5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夹持机构8上安装有用于沿轨道11长度方向滑行的滚珠18,所述夹持机构8沿轨道11长度方向滑行,固板12上开设有滚珠18滑行的半球槽。滚珠18的设置使得夹持机构沿轨道11长度滑行更为容易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11的数量为多条。多条轨道的设置能够实现同时停放多辆自行车。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0上还设置有固定台14,所述固定台14设置于所述轨道11与所述亭盖9之间;所述固定台14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自行车前轮的卡槽15;所述固定台14为圆环状固定台。固定台14的设置能够用于固定自行车的前轮,确保自行车不会左右晃动,影响两侧自行车的正常停放。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0下端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立柱10的底盘17,所述底盘17下部分埋于地下用于固定停放亭。底盘17的设置用于固定停放亭,提高停放亭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在该装置中停放自行车时,选择空车位,将自行车前轮推进夹持机构8的两个固板之间,车轮碰撞固板上设置的斜利5,通过下压或上抬把手1,使夹持机构8中的主动轴7旋转,主动齿轮2旋转,带动从动齿轮3旋转,则从动轴6旋转,收紧弹簧4,弹簧4带动斜利5,使斜利5弹出,两个斜利5将车轮固定在夹持机构8内,再轻抬车头带动夹持机构8在轨道11上沿轨道11向上滑行,当后轮接触立柱10,前车轮卡入固定台14上的卡槽15内,即完成自行车停放过程;

当需要取用车辆时,轻拉动自行车使后轮拉出,则自行车车身可利用自身重力带动前车轮从卡槽15脱出,前车轮带动夹持机构8从轨道11沿轨道11向下滑行,当前轮接触地面时,通过下压或上抬把手1,使夹持机构8中的主动轴7旋转,主动齿轮2旋转,带动从动齿轮3旋转,则从动轴6旋转,拉长弹簧4,弹簧4带动斜利5,使斜利5收回,两个斜利5分开,可将自行车轻松取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