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门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272发布日期:2019-09-03 19:5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门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门装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增幅明显。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辆操纵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汽车的更优良的性能,对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装配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汽车的组装过程中,汽车车门的装配是一道较为复杂的工序。车门与车身之间的装配连接会直接影响到仪表板总成在车身上的装配。在将车门与车身之间进行组装定位时,需要灵活地调整车门相对于车身的位置,以满足装配需要,因此需要将车门灵活地进行移动以及搬运。

传统的车身前门装配工艺:一般是通过人工搬运前门,然后使用塞块完成装配或通过平衡器配简易装具吊运前门以完成装配。然而,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长时间搬运容易造成人工疲劳,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通过人工搬运汽车前门造成的人工疲劳,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前门装具,包括一方形的支架框体,在所述支架框体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组件与第一竖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在所述支架框体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杆组件与第二竖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竖杆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汽车前门装具还包括一弧形承载杆,所述弧形承载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杆以及所述第二竖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与所述第二竖杆位于所述支架框体的同一侧,在所述支架框体的顶部设有一用于与电葫芦相互钩合的吊钩件,在所述支架框体的另一侧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用于控制所述电葫芦的操作手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前门装具,包括一支架框体,其中在该支架框体的同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组件以及第二连接杆组件,该第一连接杆组件与第一竖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组件与第二竖杆固定连接,上述的第一竖杆与第一限位杆固定连接,第二竖杆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杆固定连接,由于在上述第一竖杆以及第二竖杆的顶部固定设有一弧形承载杆,在对前门进行吊装时,通过上述的弧形承载杆穿过前门玻璃窗的空隙位置,弧形承载杆对汽车前门进行支撑,并且通过上述的第一限位杆以及第二限位杆对汽车前门进行限位,从而可较为稳定地将汽车前门吊起进行整车装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前门装具,节省工作人员体力,提高了装配效率。

所述汽车前门装具,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短边连接杆以及第二短边连接杆,所述第一短边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短边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架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竖杆的长度。

所述汽车前门装具,其中,在所述第一竖杆的外侧面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加强块,所述第一加强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形状为“L”形。

所述汽车前门装具,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长边连接杆以及第二长边连接杆,所述第一长边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长边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架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长边连接杆与所述第二长边连接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短边连接杆与所述第二短边连接杆之间的间距。

所述汽车前门装具,其中,在所述第二竖杆的内侧面固定设有第二加强块,所述第二加强块设于所述第一长边连接杆与所述第二长边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二加强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形状为“T”形。

所述汽车前门装具,其中,所述弧形承载杆的顶点对应的竖直方向高度低于所述支架框体的最高点高度。

所述汽车前门装具,其中,所述吊钩件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吊钩连接片以及吊钩卡合片,所述吊钩连接片包括相互连接的吊钩连接部以及吊钩扣合部,所述吊钩扣合部与所述吊钩卡合片通过卡接螺栓相对应卡接。

所述汽车前门装具,其中,在所述支架框体内设有一加强横杆,在所述加强横杆与所述支架框体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75°。

所述汽车前门装具,其中,所述汽车前门装具由硬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汽车前门装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前门装具中“V”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汽车前门装具中“M”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汽车前门装具中吊钩件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汽车前门装具的正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汽车前门装具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汽车前门装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传统的车身前门装配工艺:一般是通过人工搬运前门,然后使用塞块完成装配或通过平衡器配简易装具吊运前门以完成装配。然而,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长时间搬运容易造成人工疲劳,装配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前门装具,请参阅图1至图6,对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汽车前门装具,包括一方形的支架框体11,在支架框体11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组件12,该第一连接杆组件12与第一竖杆13固定连接,在该第一竖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15,在支架框体11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组件21,该第二连接杆组件21与第二竖杆22固定连接,在第二竖杆22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限位杆23,汽车前门装具还包括一弧形承载杆14,弧形承载杆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13以及第二竖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

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竖杆13以及第二竖杆22位于支架框体11的同一侧。在上述支架框体11的顶部设有一用于与电葫芦相互钩合的吊钩件32,该吊钩件32通过一吊索与电葫芦连接。在支架框体11的外侧下部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用于控制电葫芦的操作手柄31。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设于支架框体11上的操作手柄31,通过电线与上述的电葫芦电性连接。上述的电葫芦安装在一顶部框架(图中未示出)上,在上述的顶部框架上设有可使得电葫芦横向以及纵向移动的横梁以及纵向梁。

上述的第一连接杆组件12包括第一短边连接杆121以及第二短边连接杆122,第一短边连接杆121以及第二短边连接杆122的一端均与支架框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一竖杆13固定连接。从图6中可以看出,上述第一竖杆13的长度小于第二竖杆22的长度,也即第一竖杆13的竖直高度低于第二竖杆22的竖直高度。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在第一竖杆13的外侧面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加强块131,该第一加强块131与第一限位杆15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杆15的形状为“L”形。

上述的第二连接杆组件21包括第一长边连接杆211以及第二长边连接杆212。其中第一长边连接杆211以及第二长边连接杆212的一端均与支架框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二竖杆22固定连接。从图1中可以看出,上述第一长边连接杆211与第二长边连接杆21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短边连接杆121与第二短边连接杆122之间的间距。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该第二竖杆22的内侧面固定设有第二加强块221,第二加强块221设于第一长边连接杆211与第二长边连接杆212之间。第二加强块221与第二限位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23的形状为“T”形。

如上所述,在上述的第一竖杆13以及第二竖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述的弧形承载杆14,该弧形承载杆14的顶点对应的竖直方向高度低于支架框体11的最高点高度。

上述的吊钩件32而言,该吊钩件32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吊钩连接片321以及吊钩卡合片322。具体的,该吊钩连接片321包括相互连接的吊钩连接部3211以及吊钩扣合部3212,其中吊钩扣合部3212与吊钩卡合片322之间通过卡接螺栓相对应卡接。上述的吊钩件32通过吊索与电葫芦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操控上述的操作手柄31,控制电葫芦在顶部框架上沿横向或纵向进行移动。在实际制作中,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门装具由硬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前门装具,包括一支架框体11,其中在该支架框体11的同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组件12以及第二连接杆组件21,该第一连接杆组件12与第一竖杆1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组件21与第二竖杆22固定连接,上述的第一竖杆13与第一限位杆15固定连接,第二竖杆22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杆23固定连接,由于在上述第一竖杆13以及第二竖杆22的顶部固定设有一弧形承载杆14,在对前门进行吊装时,通过上述的弧形承载杆14穿过前门玻璃窗的空隙位置,弧形承载杆14对汽车前门进行支撑,并且通过上述的第一限位杆15以及第二限位杆23对汽车前门进行限位,从而可较为稳定地将汽车前门吊起进行整车装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前门装具,节省工作人员体力,提高了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7,对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汽车前门装具,其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支架框体11内设有一加强横杆33,在加强横杆33与支架框体11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331,相邻的两个加强筋33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75°。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加强筋33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可以理解的,该设置可大大增强该前门装具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延长了实际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