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备胎后置储物箱侧挂的边三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0162发布日期:2019-10-08 19:18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备胎后置储物箱侧挂的边三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备胎后置储物箱侧挂的边三轮。



背景技术:

边三轮通常是在普通两轮摩托车旁边附加一个座位,一般常作为警察的驾驶工具,现有的边三轮车架由于车型不同,形式多种多样,目前的三轮车通常将储物箱设置在边斗内的前端或/和后端的壳体内,占用了边斗很大一部分的人员乘坐体积,且储物空间内置在边斗内部,在取用储物空间内的物品也极为不便,尤其在边斗上有人员乘坐时,取放货物更加不便。另外,目前的边三轮的备胎通常安放在边斗乘坐仓室的后端的上表面,为了增加边斗上货物的放置和防止撞击,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边斗乘坐仓室的后端的上表面的备胎放置位置改进设计为防撞承载架,即安装一个钢管构成的支架来用于防撞,尽量减少对边斗壳体的撞击摩擦,并可捆缚一些货物在上边,以减少边斗仓内的存储压力;对于这种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边斗和摩托车车身之间的部分增设了备胎安装架,将备胎牢牢地安置在边斗靠摩托车车身的地方,较好地解决了边车(边三轮)本身空间有限,不便安装备胎的问题,但是,由于备胎需要安装在边斗与摩托车车身之间,因此仍然会造成摩托车车身与边斗之间并排设置结构不够紧密,体型上仍然存在可以缩减的空间,亟待进一步地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备胎后置储物箱侧挂的边三轮,该备胎后置储物箱侧挂的边三轮可大大提升乘用时的舒适感,货物放置更加方便,因结构紧凑而行驶时振动小、稳定性好。

一种备胎后置储物箱侧挂的边三轮,包括安装在摩托车侧面的边斗,还包括可拆卸地挂装在边斗前端两侧的两个储物箱以及安装于边斗后端端部的备胎架;

储物箱,呈长方体箱体结构,其上端设有箱盖,靠边斗一侧具有用于挂装在边斗上的挂架,所述挂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挂条,两挂条由一根条状的钢板两端折弯而成,且其上端朝边斗一侧斜向上倾斜折弯成一个钝角,其下端朝背离边斗一侧水平折弯成一个直角且该直角处用于固定放置所述箱体的底端,在两挂条的对应两端处分别通过一根横梁连接形成整体框架,在挂条的两折弯段之间的部分横跨连接有呈[型的挂柄;在所述边斗前端的两侧面上还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卡住上端横梁的挂装结构,所述挂装结构包括固定于边斗侧面的本体,本体底部具有朝上弯曲的用于挂住所述挂柄的挂钩,本体上端设有转轴,转轴与压架固定相连,且在转轴上套设有一根扭簧,所述扭簧使得压架始终与本体形成两个用于夹持上端的所述横梁的夹口。

进一步地,所述备胎架为长方形状的框架,其一端铰接在边斗后端面的左侧,另一端锁紧在边斗后端面的右侧,在所述备胎架上边缘固定有竖直设置的一个弧形的板体,所述板体上朝车尾方向凸出地固定有一根用于套装安放备胎的安装轴。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顶端相对地具有两个凸耳,所述转轴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凸耳中,所述压架为杆状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簧丝一端朝边斗一侧伸出压架并朝边斗上表面竖直下延伸,另一端朝背离边斗的方向水平伸出所述压架。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在其凸耳处具有一个容纳上端横梁两端的缺口;所述压架靠凸耳的两端处均为朝边斗外侧伸出的钩状结构,且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使得钩状结构在自然状态下与本体上端面配合形成卡住上端横梁的所述夹口。

进一步地,所述备胎架通过锁紧机构锁紧在边斗后端的右侧,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两块夹块、两根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一对支撑轨,其中,

壳体,内部具有一个一侧开口的安装腔,腔底侧具有一个朝开口方向凸出的支撑板;

夹块,两夹块呈前后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板两侧;每块夹板均由直板段、弧形段以及引入板三者首尾顺次相连而成,在所述弧形段与引入板之间相交处彼此正对地具有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侧面为竖直平面,其二者正对的一侧具有一个半圆形缺口,两半圆形缺口拼接成的整圆刚好可以夹住所述备胎架另一端上的插杆;两夹块的所述引入板分别朝彼此相背的方向偏离形成V型的供所述插杆径向滑入的引导口;

两所述夹块平放在所述支撑轨上并可在支撑轨上滑动,两所述直板段分别通过一根第一弹簧与所述支撑板垂直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紧贴所述凸起部的竖直平面设置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弧形段的圆弧内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使得在自然状态下两夹块的半圆形缺口拼接成所述整圆而夹紧插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边斗两侧挂载储物箱的形式扩展储物空间,且物品取拿方便,可以在边斗内预留更大的空间作为乘用空间,不会在乘人时导致从边斗内取拿货物的不便,也使得原来上端盖盖合的储物仓使用频率变小,一般不用频繁开启,减少对乘坐人员的干扰影响;且本实用新型为了保证储物箱可以牢固且快捷安装,设置了专门的箱体结构,利用挂架的两头折弯结构更好地与边斗两侧边缘匹配,与边斗紧密结合在一起,装拆迅速,还节约空间;并在边斗尾部设置备胎架来安放备胎,将现有的备胎从边斗的后端上盖上或者摩托车车身与边斗之间转移至边斗尾端面,使得边斗与车身之间衔接更紧密,大大减少形式中的振动,提升乘坐体验,并且为了克服因为备胎后置这一设计的干扰,将备胎架以门的形式铰接在边斗尾端,在需要打开边斗后端的上端盖时,可以将备胎架迅速打开,以供钥匙打开上端盖盖合的原先的储物仓,作为必要情况下的紧急备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图2为储物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挂条示意图;

图4为边斗后端备胎架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边斗后端备胎架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体与压架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边斗1、储物箱2、挂架3、挂条4、挂柄5、上端横梁6、本体7、挂钩8、转轴9、压架10、扭簧11、夹口12、板体13、安装轴14、凸耳15、钩状结构16、壳体17、夹块18、第一弹簧19、第二弹簧20、支撑轨21、直板段1801、弧形段1802、引入板18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备胎后置储物箱侧挂的边三轮,包括安装在摩托车侧面的边斗1,还包括可拆卸地挂装在边斗1前端两侧的两个储物箱2以及安装于边斗1后端端部的备胎架。本实施例的储物箱2,如图2所示,呈长方体箱体结构,其上端设有箱盖,靠边斗1一侧具有用于挂装在边斗1上的挂架3,所述挂架3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挂条4,如图3所示,两挂条4由一根条状的钢板两端折弯而成,且其上端朝边斗1一侧斜向上倾斜折弯成一个钝角,其下端朝背离边斗1一侧水平折弯成一个直角且该直角处用于固定放置所述箱体的底端,在两挂条4的对应两端处分别通过一根横梁连接形成整体框架,在挂条4的两折弯段之间的部分横跨连接有呈[型的挂柄5。在所述边斗1前端的两侧面上还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卡住上端横梁6的挂装结构,所述挂装结构包括固定于边斗1侧面的本体7,如图1和图6所示,本体7底部具有朝上弯曲的用于挂住所述挂柄5的挂钩8,本体7上端设有转轴9,转轴9与压架10固定相连,且在转轴9上套设有一根扭簧11,所述扭簧11使得压架10始终与本体7形成两个用于夹持上端的所述横梁的夹口12,使得储物箱2迅速挂载在边斗1侧边,并且由于两侧相对安装,在重力作用下,对边斗1还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行驶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制作,方便安装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如图4—5所示,所述备胎架为长方形状的框架,其一端铰接在边斗1后端面的左侧,另一端锁紧在边斗1后端面的右侧,在所述备胎架上边缘固定有竖直设置的一个弧形的板体13,所述板体13上朝车尾方向凸出地固定有一根用于套装安放备胎的安装轴14,安装轴14端部有连接螺纹,安装备胎时将备胎套在该安装轴14上并拧紧螺母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本体7的顶端相对地具有两个凸耳15,所述转轴9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凸耳15中,所述压架10为杆状且套设在所述转轴9上,所述扭簧11的簧丝一端朝边斗1一侧伸出压架10并朝边斗1上表面竖直下延伸,另一端朝背离边斗1的方向水平伸出所述压架10,使得转轴9具有更大的扭转趋势,使得压架10与本体7形成的所述夹口12更加稳定,夹持能力更强,为进一步实现该功能,进一步地,所述本体7在其凸耳15处具有一个容纳上端横梁6两端的缺口;所述压架10靠凸耳15的两端处均为朝边斗1外侧伸出的钩状结构16,且在所述扭簧11的作用下使得钩状结构16在自然状态下与本体7上端面配合形成卡住上端横梁6的所述夹口12。

进一步地,为实现快速锁紧功能,所述备胎架通过锁紧机构锁紧在边斗1后端的右侧,如图7所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壳体17以及安装在壳体17内的两块夹块18、两根第一弹簧19、第二弹簧20以及一对支撑轨21,其中,壳体17,内部具有一个一侧开口的安装腔,腔底侧具有一个朝开口方向凸出的支撑板。夹块18,两夹块18呈前后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板两侧。每块夹板均由直板段1801、弧形段1802以及引入板1803三者首尾顺次相连而成,在所述弧形段1802与引入板1803之间相交处彼此正对地具有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侧面为竖直平面,其二者正对的一侧具有一个半圆形缺口,两半圆形缺口拼接成的整圆刚好可以夹住所述备胎架另一端上的插杆。两夹块18的所述引入板1803分别朝彼此相背的方向偏离形成V型的供所述插杆径向滑入的引导口;两所述夹块18平放在所述支撑轨21上并可在支撑轨21上滑动,两所述直板段1801分别通过一根第一弹簧19与所述支撑板垂直相连。所述第二弹簧20紧贴所述凸起部的竖直平面设置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弧形段1802的圆弧内侧;所述第一弹簧19和第二弹簧20均使得在自然状态下两夹块18的半圆形缺口拼接成所述整圆而夹紧插杆。该锁紧机构结构简单可靠,在设计上充分迎合了备胎架开启的工作特性,用插杆与圆孔的夹持配合,实现备胎架迅速卡紧,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19和第二弹簧20的特殊设置结构,使得插杆从V型的引导口按入时可以迅速进入到两夹块18之间,并滑入半圆形缺口内,松开手后,在第一弹簧19和第二弹簧20的回复力作用下,两夹块18重新复位,而将两半圆形缺口内的插杆夹住而自锁,在无外界对两引导板施以张开的力时,插杆被自锁,难以自动向外滑出,使得行驶中不会发生备胎架突然打开的意外情况,安全可靠。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