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副车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6182发布日期:2019-10-19 03:1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副车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副车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中,后副车架是底盘中重要的承载件。作为汽车后部承载基体,承受和传递行驶过程中各种力和力矩,这就要求后副车架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随着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满足产品性能要求,还需不断满足低成本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后副车架多通过冲压模具整体冲压而成,整体不可拆卸,对安装在其上的各零部件的安装局限性较大,并且由于需要采用冲压模具,在设计、模具以及冲压机床等方面的投入,导致后副车架的整体成本偏大。

对此,现有技术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20170779.5的在先专利公开了一种后副车架结构,其将后副车架整体拆解前横梁、后横梁、两个纵梁以及多个连接部件,通过前横梁、后横梁、两个纵梁拼焊成承载基体,各个连接部件焊接或采用螺栓固定在承载基体上,该后副车架结构虽然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零部件安装局限性较大的问题,但是其前横梁、后横梁以及两个纵梁均为不规则部件,需要通过折弯工艺加工,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折弯机床,不能很好的降低后副车架的整体加工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后副车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副车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结构的成本较高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副车架结构,该后副车架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沿左右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安装在所述前横梁左右方向两端的第一后悬架支架和第二后悬架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后横梁左右方向两端的第三后悬架支架和第四后悬架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前横梁左右方向两端的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后横梁左右方向两端的第三安装支架和第四安装支架,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采用平直的钢管制成,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两端均分别和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副车架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前横梁上的第一电机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后横梁上的第二电机安装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左纵梁或所述右纵梁上的第三电机安装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支架、所述第二电机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电机安装支架上均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左右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电机安装支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支架上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支架的左右两端,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贴附于所述前横梁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后副车架结构还包括支撑梁,所述第三电机安装支架焊接于所述左纵梁,所述支撑梁焊接于所述左纵梁远离所述右纵梁的侧壁上,所述第三电机安装支架的一部分焊接于所述支撑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三电机安装支架的另一部分焊接于所述左纵梁的上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后副车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横梁上的电机控制器安装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均由平直的钢管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纵截面均呈方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后副车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采用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构成后副车架的承载基体,从而无需整体冲压成型,便于简化设计,简化加工工艺,并且采用平直的钢管制作前横梁和后横梁,无需增加折弯工艺及折弯机床等相关投入,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副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副车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

1、前横梁;2、后横梁;3、左纵梁;4、右纵梁;5、第一后悬架支架;6、第二后悬架支架;7、第三后悬架支架;8、第四后悬架支架;9、第一安装支架、10、第二安装支架;11、第三安装支架;12、第四安装支架;13、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1、第一安装孔;14、第二电机安装支架;15、第三电机安装支架;16、支撑梁;17、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8、第二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副车架结构,该后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右纵梁4、第一后悬架支架5、第二后悬架支架6、第三后悬架支架7、第四后悬架支架8、第一安装支架9、第二安装支架10、第三安装支架11和第四安装支架12。其中,前横梁1和后横梁2沿前后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左纵梁3和右纵梁4沿左右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后悬架支架5和第二后悬架支架6分别安装在前横梁1左右方向的两端,第一后悬架支架5和第二后悬架支架6上均设有第一通孔,第三后悬架支架7和第四后悬架支架8分别安装在后横梁2左右方向的两端,第三后悬架支架7和第四后悬架支架8上同样均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通孔用于和后悬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一安装支架9和第二安装支架10分别安装在前横梁1左右方向的两端;第三安装支架11和第四安装支架12分别安装在后横梁2左右方向的两端。第一安装支架9、第二安装支架10、第三安装支架11和第四安装支架12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通孔用于通过螺栓和车辆的其他部件可拆卸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前横梁1和后横梁2均采用平直的钢管制成,左纵梁3和右纵梁4的两端均分别和前横梁1和后横梁2固定连接,具体通过焊接工艺焊接。

优选的左纵梁3和右纵梁4同样均由平直的钢管制成,并且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和右纵梁4拼焊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作为该后副车架结构的承载基体。本实施例中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和右纵梁4的纵截面均呈方形,也就是说,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和右纵梁4均采用方钢制成,方钢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抗弯折能力,并且方钢为型材,便于取材和加工,可大大降低成本投入并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和右纵梁4构成后副车架的承载基体,从而无需整体冲压成型,便于简化设计,简化加工工艺,并且采用平直的钢管制作前横梁1和后横梁2,同样还采用平直的钢管制作左纵梁3和右纵梁4,无需增加折弯工艺及折弯机床等相关投入,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后副车架结构还包括安装在前横梁1上的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安装在后横梁2上的第二电机安装支架14,以及安装在左纵梁3或右纵梁4上的第三电机安装支架15。可通过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第二电机安装支架14和第三电机安装支架15对电机进行固定。具体地,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和第二电机安装支架14相对设置,第三电机安装支架15焊接于左纵梁3,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第二电机安装支架14和第三电机安装支架15上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31,第一安装孔13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安装孔131便于通过螺栓实现后副车架结构和电机的可拆卸连接。

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和第二电机安装支架14的结构相同,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上除设有第一安装孔131外还设有安装槽,第一安装孔131和安装槽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安装槽贯穿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的左右两端,安装槽的内表面贴附于前横梁1的外表面,并通过焊接工艺在安装槽和前横梁1的贴合处将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焊接于前横梁1。可保证第一电机安装和前横梁1的连接稳固性。

后副车架结构还包括支撑梁16,第三电机安装支架15焊接于左纵梁3,支撑梁16焊接于左纵梁3远离右纵梁4的侧壁上,第三电机安装支架15的一部分焊接于支撑梁16的上表面,第三电机安装支架15的另一部分焊接于左纵梁3的上表面,通过设置支撑梁16,增大第三电机安装支架15与承载基体的连接面积,便于更稳固的将电机固定。

后副车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后横梁2上的电机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用于安装电机控制器。具体地,电机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7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8,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7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8的结构相同,以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7为例,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7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件和水平设置的连接件,连接件和支撑件焊接,并且支撑件焊接于后横梁2的上端面,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螺栓可通过第二安装孔与电机控制器实现可拆卸连接。优选地,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7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8分置于第二电机安装支架14的左右两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方案中的后副车架结构,该后副车架结构的第一电机安装支架13、第二电机安装支架14和第三电机均通过螺栓与电机可拆卸连接,该后副车架结构的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7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18均通过螺栓与电机控制器可拆卸连接,该后副车架结构的第一安装支架9、第二安装支架10、第三安装支架11和第四安装支架12均通过螺栓与后悬架可拆卸连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