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0187发布日期:2019-11-12 21:55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稳压器的配置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摩托车于运转时,其搭载的电性构件需要电源驱动运作,并且通过稳压器的稳压功效将电池提供的电源电压维持在容许的电压值范围内。一旦摩托车开始运转,稳压器就会启动并持续负载,在过程中会产生升温情形,如果产生的热能无法快速排除,就会发生过热现象,降低稳压器的稳压效果,导致稳压器、电性构件使用寿命缩短甚至烧毁。

请参阅图1与图2,其分别为现有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的前视图及部分分解图。在现有技术中,经常将稳压器45设置于前车壳盖内,图1已将前车壳盖拿掉的配置结构的前视图,稳压器45先通过二锁固件42锁固于一稳压器支架41上,该稳压器支架41再锁固于车架单元40上。由于前车壳盖的遮敝使得稳压器45无法通过行驶中的外部空气对流方式散热,容易让稳压器45持续温度升高而降低工作效率。且稳压器45前方仅有塑胶材料制成的前车壳盖保护,一但发生前方撞击时容易撞损价格昂贵的稳压器45,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请参阅图3与图4,其分别为另一现有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的侧视图及部分分解图。在现有技术中,亦有将稳压器55设置于车侧盖56附近的车架单元50上,稳压器55先通过二锁固件52锁固于一稳压器支架51上,该稳压器支架51再锁固于车架单元50上。此种配置方式,其稳压器55会有一部份无法被车侧盖56遮敝,稳压器55虽然可通过此开口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但是会造成摩托车外观的商品性恶化。且车侧盖56碍于外观的完整性,通常无法设置通风孔,遂无法利用行驶中的撞风效应来强制、快速带走稳压器55产生的热量。且稳压器55仅靠塑胶材料制成的车侧盖56保护,一但发生侧倒时容易撞损稳压器55,亦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创作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摩托车的稳压器具备良好的散热性、保护性,且能维持整车外观的完整性。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用以固设一稳压器,该摩托车具有一车架单元,车架单元包括有一头管、一左支管、一右支管、一左脚踏板钣件及一右脚踏板钣件,左支管及右支管固设于头管上且沿该头管分别朝车体方向向后方延伸,左脚踏板钣件固设于左支管上,右脚踏板钣件固设于右支管上;其特征在于:稳压器固设于左脚踏板钣件与左支管之间或者固设于右脚踏板钣件与右支管之间。

上述稳压器可沿着该左支管或该右支管的走势朝车体前后方向配置,可避免稳压器横向配置,造成车宽方向的宽度增加,影响整车外观的流线性。

上述稳压器可位于该左脚踏板钣件或该右脚踏板钣件的下侧面。

上述左支管或右支管的管体上可设置有二柱状构件,以供该稳压器对位组设于该左支管或该右支管的侧面。通过该稳压器被配置在由脚踏板钣件与支管所界定围出的空间内,可避免稳压器因摩托车发生倾倒而被撞损的缺失发生,并且可充分利用该由脚踏板钣件与支管所界定围出的空间。

上述稳压器可通过二锁固件分别穿设该二柱状构件以锁固稳压器于该左支管或该右支管的侧面。

此外,每一柱状构件可具有一内螺牙,而该每一锁固件则具有一与该内螺牙对应的外螺牙,如螺栓,二者螺合锁固稳压器。或者,每一柱状构件可具有一外螺牙,而该每一锁固件则具有一与该外螺牙对应的内螺牙,如螺帽,二者螺合锁固稳压器。

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另一功效在于不需使用前述现有技术的稳压器支架,而是直接在现有的支管管体横置二柱状构件以供稳压器穿设固定。因此,可以减少工件材料成本与工序,且此种配置构造可使稳压器贴合于左支管或该右支管的管体上,通过管体的金属材质来增加散热面积,达成快速导热的效果。

上述稳压器可被该摩托车的一脚踏板与一导流板所包覆,即不论稳压器设置于左边或右边,皆被脚踏板与导流板两件壳体所包覆保护,避免稳压器受到外界尘土与水份的侵蚀,也可避免摩托车发生前方撞击时或发生侧倒时,撞损稳压器。

上述导流板朝车体前方可设有至少一散热孔,以供空气流通对该稳压器进行散热。因此,导流板由车体前方朝向后方延伸的壳体,该导流板朝车体前方设有散热孔,于行驶中,外界冷空气可经由该散热孔进入导流板内,来对稳压器来进行强制散热的动作,并将热气流由导流板后方的开口排出,以使稳压器能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

上述左支管与该右支管之间可设有一散热器组,散热器组包括有一散热风扇及一散热水箱,该稳压器位于该散热器组的后方,当摩托车在怠速状态下,可通过散热器组的散热风扇运作所产生朝车体后方的散热气流,该散热气流可引导外界冷空气直接吹袭稳压器,将高温带走,进而使稳压器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的前视图。

图2为图1的配置结构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另一现有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配置结构的部分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整车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组装导流板与脚踏板后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组装导流板与脚踏板后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组装导流板与散热器组后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摩托车

10 头管

11 右支管

111 右脚踏板钣件

12 左支管

121 左脚踏板钣件

13 柱状构件

14 锁固件

15 脚踏板

16 导流板

161 散热孔

162 开口

18 散热器组

181 散热风扇

182 散热水箱

20 稳压器

3 车架单元

40 车架单元

41 稳压器支架

42 锁固件

45 稳压器

50 车架单元

51 稳压器支架

52 锁固件

55 稳压器

56 车侧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整车侧视图、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的立体图及分解图。本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如图5所示,摩托车1具有一车架单元3,该车架单元3包括有一头管10、一左支管12、一右支管11、一左脚踏板钣件121及一右脚踏板钣件111,左支管12及右支管11固设于头管10上且沿该头管10分别朝车体方向向后方延伸,左脚踏板钣件121固设于左支管12上,右脚踏板钣件111固设于右支管11上;该稳压器20可固设于左脚踏板钣件121与左支管12之间或者固设于右脚踏板钣件111与右支管1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稳压器20固设于右脚踏板钣件111与右支管11之间。且稳压器20沿着该右支管11的走势朝车体前后方向配置,并位于该右脚踏板钣件111的下侧面。因此,可避免稳压器20横向配置,造成车宽方向的宽度增加,影响整车外观的流线性。

本实施例的稳压器20的设置方式,在右支管11的管体上设置有二柱状构件13以供该稳压器20对位组设于右支管11的侧面。稳压器20并通过二锁固件14分别穿设该二柱状构件13以锁固于右支管11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柱状构件13具有一内螺牙,每一锁固件14具有一与该内螺牙对应的外螺牙,二者螺合锁固稳压器20。在本实施例中,锁固件14指螺栓,柱状构件13为中空的结构,其内设有与螺栓的外螺牙相对应的内螺牙,二者螺合锁固稳压器20。当然,锁固件14也可为螺帽,而柱状构件13则为实心结构,其外设有与螺帽的内螺牙相对应的外螺牙,二者螺合锁固稳压器20。

因此,稳压器20被配置在由右脚踏板钣件111与右支管11所界定围出的空间内,可避免稳压器20因摩托车1发生倾倒而被撞损的缺失发生,并且可充分利用该由右脚踏板钣件111与右支管11所界定围出的空间。此外,本实施例的另一功效在于不需使用前述现有技术(图1至图4所示)的稳压器支架41,51,而是直接在现有的右支管11的管体横置二柱状构件13以供稳压器20穿设固定。因此,可以减少工件材料成本与工序,且此种配置构造可使稳压器20贴合于该右支管11的管体上,通过管体的金属材质来增加散热面积,达成快速导热的效果。

请参阅图8、图9、及图10,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组装导流板与脚踏板后的分解图、立体图及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的配置结构组装导流板与散热器组后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因稳压器20固设于右脚踏板钣件111与右支管11之间,稳压器20被摩托车1右侧的脚踏板15与导流板16所包覆保护,可避免稳压器20受到外界尘土与水份的侵蚀,也可避免摩托车1发生前方撞击时或发生侧倒时,撞损稳压器20。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导流板16朝车体前方设有二散热孔161,可供空气流通对该稳压器20进行散热,导流板16由车体前方朝向后方延伸的壳体,该导流板16朝车体前方设有二散热孔161,于行驶中,外界冷空气可经由该二散热孔161进入导流板16内,来对稳压器20来进行强制散热的动作,并将热气流由导流板16后方的开口162排出,可使稳压器20能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左支管12与右支管11之间设有一散热器组18,散热器组18包括有一散热风扇181及一散热水箱182,稳压器20位于散热器组18的后方。因此,当摩托车1在怠速状态下,可通过1散热器组18的散热风扇11运作所产生朝车体后方的散热气流,该散热气流可引导外界冷空气直接吹袭稳压器20,将高温带走,进而使稳压器20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