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头车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2037发布日期:2020-04-28 19:4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头车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头车厢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厢结构通常为方形,前端为方头平面,这种结构的车厢承受的风阻较大,不仅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能耗,并且在长期使用后车厢的结构稳定性势必下降,对车厢壁板的维护、更换也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延长车厢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的圆头车厢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头车厢结构,包括四棱柱状的厢体,所述厢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厢体朝向厢车前进方向的前墙板相对于厢体呈外凸的弧面;

所述前墙板包括二个以上的型材,所述型材的挤出轴向垂直于水平面,二个以上所述型材沿垂直于所述挤出轴线的方向依次拼接,所述型材上朝向厢体内腔的端面与远离厢体内腔的端面均为弧面;

所述厢体的底架呈阶梯状,所述底架包括靠近前墙板设置的第一台阶面以及远离前墙板设置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台阶面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台阶面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台阶面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2~4。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厢体还包括侧墙板、后门和顶盖,所述顶盖和底架分别与前墙板、侧墙板以及后门拼接、胶接或焊接。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墙板、侧墙板、底架、后门和顶盖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墙板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立柱,所述型材通过第一横梁与顶盖连接,所述型材通过第二横梁与底架连接,所述型材通过立柱与侧墙板连接。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电气接头组件的开槽。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台阶面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台阶面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的比值为3。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通过截面为“z”形的连接板连接。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型材的弧面的弧度范围为0.7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圆头车厢结构,包括四棱柱状的厢体,所述厢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厢体朝向厢车前进方向的前墙板相对于厢体呈外凸的弧面,厢体的前墙板采用二个以上的型材并列拼接而成,型材的成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厢体的底架采用阶梯状设置,第二台阶面的长度与第一台阶面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2~4,在保证厢体容积的同时降低了前端受风面积,减小了风阻,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使厢体位于第一台阶面处的防水性更优,可用于放置电气接头等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头车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头车厢结构的侧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厢体;

2-前墙板;21-型材;22-第一横梁;23-第二横梁;24-立柱;

3-底架;31-第一台阶面;32-第二台阶面;

4-侧墙板;

5-后门;

6-顶盖;

7-电气接头组件;

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减小了车厢前端所受风阻,提高了车厢的防水密封性。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头车厢结构,包括四棱柱状的厢体,所述厢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厢体朝向厢车前进方向的前墙板相对于厢体呈外凸的弧面;

所述前墙板包括二个以上的型材,所述型材的挤出轴向垂直于水平面,二个以上所述型材沿垂直于所述挤出轴线的方向依次拼接,所述型材上朝向厢体内腔的端面与远离厢体内腔的端面均为弧面;

所述厢体的底架呈阶梯状,所述底架包括靠近前墙板设置的第一台阶面以及远离前墙板设置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台阶面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台阶面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台阶面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2~4。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圆头车厢结构,包括四棱柱状的厢体,所述厢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厢体朝向厢车前进方向的前墙板相对于厢体呈外凸的弧面,厢体的前墙板采用二个以上的型材并列拼接而成,型材的成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厢体的底架采用阶梯状设置,第二台阶面的长度与第一台阶面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2~4,在保证厢体容积的同时降低了前端受风面积,减小了风阻,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使厢体位于第一台阶面处的防水性更优,可用于放置电气接头等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厢体还包括侧墙板、后门和顶盖,所述顶盖和底架分别与前墙板、侧墙板以及后门拼接、胶接或焊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根据现场安装需要、车型结构可自主选择车厢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前墙板、侧墙板、底架、后门和顶盖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从上述描述可知,采用铝合金材质的车厢结构稳定、轻便防水。

进一步的,所述前墙板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立柱,所述型材通过第一横梁与顶盖连接,所述型材通过第二横梁与底架连接,所述型材通过立柱与侧墙板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型材通过第一横梁与顶盖连接、通过第二横梁与底架连接、通过立柱与侧墙板连接,密封性好、便于拆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电气接头组件的开槽。

从上述描述可知,电气接头组件下沉于第二横梁下,结构合理、防水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台阶面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台阶面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的比值为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通过截面为“z”形的连接板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连接板起到提高连接强度、保证结构稳定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型材的弧面的弧度范围为0.75。

从上述描述可知,此弧度的墙板不仅增加了车厢的容积、降低了车体所受前风阻,同时保证了型材的力学性能较好。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圆头车厢结构,包括四棱柱状的厢体1,所述厢体1的内部中空,所述厢体1朝向厢车前进方向的前墙板2相对于厢体1呈外凸的弧面;

所述前墙板2包括二个以上的型材21,所述型材21的挤出轴向垂直于水平面,二个以上所述型材21沿垂直于所述挤出轴线的方向依次拼接,所述型材21上朝向厢体1内腔的端面与远离厢体1内腔的端面均为弧面;

所述厢体1的底架3呈阶梯状,所述底架3包括靠近前墙板2设置的第一台阶面31以及远离前墙板2设置的第二台阶面32,所述第一台阶面31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台阶面32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台阶面32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台阶面31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2~4。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一种圆头车厢结构,包括四棱柱状的厢体1,所述厢体1的内部中空,所述厢体1朝向厢车前进方向的前墙板2相对于厢体1呈外凸的弧面;

所述前墙板2包括二个以上的型材21,所述型材21的挤出轴向垂直于水平面,二个以上所述型材21沿垂直于所述挤出轴线的方向依次拼接,所述型材21上朝向厢体1内腔的端面与远离厢体1内腔的端面均为弧面;

所述厢体1的底架3呈阶梯状,所述底架3包括靠近前墙板2设置的第一台阶面31以及远离前墙板2设置的第二台阶面32,所述第一台阶面31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台阶面32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台阶面32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台阶面31沿厢车前进方向的长度的比值为3。

所述厢体1还包括侧墙板4、后门5和顶盖6,所述顶盖6和底架3分别与前墙板2、侧墙板4以及后门5拼接、胶接或焊接。所述前墙板2、侧墙板4、底架3、后门5和顶盖6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所述前墙板2还包括第一横梁22、第二横梁23和立柱24,所述型材21通过第一横梁22与顶盖6连接,所述型材21通过第二横梁23与底架3连接,所述型材21通过立柱24与侧墙板4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3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电气接头组件7的开槽。所述第一台阶面31与第二台阶面32之间通过截面为“z”形的连接板8连接。所述型材21的弧面的弧度范围为0.7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头车厢结构,包括四棱柱状的厢体,所述厢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厢体朝向厢车前进方向的前墙板相对于厢体呈外凸的弧面,厢体的前墙板采用二个以上的型材并列拼接而成,型材的成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厢体的底架采用阶梯状设置,第二台阶面的长度与第一台阶面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2~4,在保证厢体容积的同时降低了前端受风面积,减小了风阻,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使厢体位于第一台阶面处的防水性更优,可用于放置电气接头等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