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运输辊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8852发布日期:2020-05-26 16:5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运输辊轴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物流运输辊轴车。



背景技术: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物流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物流的运输环节通常是由物流车体完成的。

公告号为cn2056016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体自动伸缩棚及具有该自动伸缩棚的车体,包括棚架装置、伸缩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工作时,通过人工上货的方式将货物放置到车体内,上货完成后,通过车体对货物进行运输,同时驾驶员在驾驶室内通过控制按钮控制减速机的转动,减速机驱动轴两端的链轮带动链条运动,从而带动自动伸缩棚伸缩,当对货物运输完成后,通过人工卸货的方式将货物从车体上卸下。虽然能够将货物进行装卸和运输,但是在采用人工装卸货的方式,装卸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运输辊轴车,通过在车体上设置有货物装卸装置,上货装置和运输装置一将货物装填到车体内以及将车体内的货物进行卸货,使货物的装卸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流运输辊轴车,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车厢,所述车厢内固定设置有安装板一,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货物装卸装置,所述货物装卸装置包括上货装置和运输装置一,所述车体上固定设置有放置箱,所述上货装置设置于放置箱内,放置箱与上货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运输装置一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一上,且上货装置与运输装置一相对应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车厢内固定设置有安装板一,安装板一上设置有运输装置一,车体上固定设置有放置箱,放置箱内设置有上货装置,通过上货装置将需要运输的货物从车体外部输送到车厢内,然后通过运输装置一将输送到车厢入口处的货物输送车厢内,卸货时通过运输装置一将货物从车厢内输送到车厢入口处,然后通过上货装置将货物输送到车厢外部,使货物的装卸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装置一包括驱动装置、转动齿轮和输送辊,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一上,所述转动齿轮同轴固定于驱动装置输出端上,所述转动齿轮上套设有链条,且链条与转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输送辊穿设于转动齿轮内,且输送辊与转动齿轮相对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板一上固定设置有驱动装置,传动齿轮与驱动装置输出端同轴固定,转动齿轮上套设有链条,转动齿轮内穿设有输送辊,需要对货物进行装卸时,启动驱动装置,带动转动齿轮和链条转动,使输送辊转动,从而实现对车厢内的货物进行装卸货物的运输作业,将货物进行自动输送,装卸货物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大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齿轮沿链条的长度方向上在链条内设置有多个,且转动齿轮在链条上等距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齿轮沿链条的长度方向上在链条内设置有多个,从而使驱动装置转动时,能够带动链条和转动齿轮运动,从而能够带动输送辊转动,对输送辊上的货物进输送,同时转动齿轮在链条上等距间隔设置,使输送辊在车厢内等距间隔设置,能够使输送辊对货物能够进行有效的输送,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货装置包括驱动组件、输送组件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安装板一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架,所述固定架搭设于连接架上,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架上,输送组件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架,安装板一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架,固定架搭设于连接架上,使对货物进行装卸,需要使用上货装置时,能够将支撑架放置在连接架上,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输送组件运动,对输送组件上的货物进行装卸,对货物的装卸操作更加便捷,同时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支撑架转动配合,底座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架从底座内转动的液压缸,且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支撑架铰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上设置有底座,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架从底座内转动的液压缸,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支撑架铰接,需要将上货装置撑开进行使用时,启动液压缸,通过液压缸将支撑架撑起,放置于连接架上,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转动辊设置于支撑架上,转动辊与支撑架转动配合,所述转动辊和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均同轴固定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上套设有皮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转动辊设置在支撑架上,并通过皮带轮和皮带与驱动装置相连接,需要对货物进行装卸时,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皮带轮转动,带动皮带转动,使皮带带动转动辊转动,从而带动输送组件运动,结构简单,能够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电机带动输送组件运动,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组件包括齿轮、齿链和运输架,所述齿轮套设于转动辊上,齿轮与转动辊同轴固定,所述齿链套设于齿轮上,且齿链与齿轮相啮合,所述运输架设置于齿链上,且运输架沿齿链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辊上套设有齿轮,齿轮上套设有齿链,齿链和齿链啮合,转动辊转动时,带动齿轮转动,带动齿链进行转动,运输架设置于齿链上,且运输架沿齿链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使齿链运动时,能够带动运输架同时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对运输架上的货物的运输作业,对货物进行运输,操作便捷,同时能够大大的提升货物的装卸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架上固定设置有抵挡架,且抵挡架与运输架呈角度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架固定设置有抵挡架,且抵挡架与运输架呈角度设置,使货物能够放置于运输架上,同时使货物能够更好的放置,避免货物放置在运输架上运输时,货物从运输架上掉落,从而对货物的正常运输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厢内设置有与安装板一和运输装置一相同结构的安装板二和运输装置二,运输装置二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二上,且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沿竖直方向上在车厢上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车厢内设置有与安装板一和运输装置一相同结构的安装板二和运输装置二,且安装板一个安装板二沿竖直方向上在车厢上间隔设置,车厢内采用双层放置结构,能够对货物进行分层存储,使货物的储存量更多,同时能够避免货物之间的相互堆积,使货物产生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车体上设置有货物装卸装置,上货装置和运输装置一将货物装填到车体内以及将车体内的货物进行卸货,使货物的装卸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低;

(2)通过在车厢内设置有与安装板一和运输装置一相同结构的安装板二和运输装置二,且安装板一个安装板二沿竖直方向上在车厢上间隔设置,车厢内采用双层放置结构,能够对货物进行分层存储,使货物的储存量更多,同时能够避免货物之间的相互堆积,使货物产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厢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车体;2、车厢;3、安装板一;31、连接架;4、货物装卸装置;5、上货装置;51、驱动组件;511、驱动电机;512、转动辊;513、皮带轮;514、皮带;52、输送组件;521、齿轮;522、齿链;523、运输架;524、抵挡架;53、支撑架;531、底座;532、液压缸;54、固定架;6、运输装置一;61、驱动装置;62、转动齿轮;63、输送辊;64、链条;7、放置箱;8、安装板二;9、运输装置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物流运输辊轴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车体1和设置在车体1上的车厢2,车厢2用于装载货物,车体1用于对装载完成后的货物进行运输。结合图3,车厢2内固定设置有安装板一3。车体1上设置有货物装卸装置4,用于对运输的货物进行便捷的装货和卸货,货物装卸装置4包括上货装置5和运输装置一6,车体1上固定设置有放置箱7,上货装置5设置于放置箱7内,放置箱7与上货装置5可拆卸连接,便于对上货装置5从放置箱7内取出或是放入进行使用,运输装置一6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一3上,且上货装置5和运输装置一6相对应设置。需要对货物进行运输进行装货时,将上货装置5从放置箱7内取出,并将上货装置5进行支撑,使上货装置5放置于运输装置一6上,通过上货装置5将货物从车厢2外部运输到运输装置一6处,然后通过运输装置一6对其上的货物进行输送,输送到车厢2内部,输送完成后,将上货装置5再次放置于放置箱7内,进行存放,完成对货物的装货作业。

如图2和图5所示,上货装置5包括驱动组件51、输送组件52和支撑架53,支撑架53搭设在运输装置一6上,输送组件52设置于支撑架53上,驱动组件51设置于支撑架53上,输送组件52与驱动组件51固定连接。需要将货物从车厢2外部输送到车厢2内部时,先将上货装置5撑开,使支撑架53搭设在运输装置一6处,然后启动驱动组件51,通过驱动组件51驱动输送组件52对货物进行输送作业。

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支撑架53上设置有底座531,底座531与支撑架53转动配合,底座531与驱动组件51固定连接,底座53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架53从底座531内转动的液压缸532,且液压缸53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531和支撑架53铰接,需要将上货装置5撑开进行使用时,启动液压缸532,使液压缸532的两端待定底座531和支撑架53运动,使支撑架53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升高,升高到运输装置一6处时,关闭液压缸532,停止支撑架53的升高。

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组件51包括驱动电机511和转动辊512,驱动电机511固定设置于底座531上,转动辊512设置于支撑架53上,转动辊512与支撑架53转动配合,转动辊512和驱动电机511输出轴上均同轴固定有皮带轮513,皮带轮513上套设有皮带514。将支撑架53支撑到运输装置一6处后,需要将货物输送到运输装置一6处时,启动驱动电机511,带动皮带轮513转动,带动皮带514转动,带动转动辊512转动,使转动辊512带动输送组件52进行运动,对输送组件52上的货物进行输送。

如图5和图6所示,输送组件52包括齿轮521、齿链522和运输架523,齿轮521套设于转动辊512上,齿轮521与转动辊512同轴固定,齿链522套设于齿轮521上,且齿链522与齿轮521相啮合,运输架523设置于齿链522上,且运输架523沿齿链522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转动辊512转动时,带动齿轮521转动,带动齿链522转动,使固定设置在齿链522上的运输架523进行运动,对放置在运输架523上货物进行输送,同时货运输送到抵接在运输装置一6处后,从运输架523上掉落,并掉落到运输装置一6处。运输架523上固定设置有抵挡架524,且抵挡架524与运输架523呈角度设置,使货物能够放置于运输架523上,同时使货物能够更好的放置,避免货物放置在运输架523上运输时,货物从运输架523上掉落,从而对货物的正常运输造成影响。

如图2和4所述,将货物从车厢2外部输送到运输装置一6处后,通过运输装置一6将货物输送到车厢2内部。运输装置一6包括驱动装置61、转动齿轮62和输送辊63,驱动装置61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一3上,驱动装置61可直接采用电机构成。转动齿轮62同轴固定于驱动装置61输出端上,转动齿轮62上套设有链条64,且链条64与转动齿轮62相啮合,输送辊63穿设于转动齿轮62内,且输送辊63与转动齿轮62相对设置。需要将货物从运输装置一6入口处输送到车厢2内部时,启动驱动装置61,驱动装置61带动转动齿轮62转动,带动输送辊63转动,将运输装置一6处的货物输送到车厢2内部。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车厢2能够对货物进行分层存储,使货物的储存量更多,同时能够避免货物之间的相互堆积,使货物产生损坏,在车厢2内设置有与安装板一3和运输装置一6相同结构的安装板二8和运输装置二9,运输装置二9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二8上,且安装板一3和安装板二8沿竖直方向上在车厢2上间隔设置。当将运输装置一6和车厢2所形成的空间装货完成后,启动液压缸532,使液压缸532带动支撑架53升高,同时将底座531向靠近车厢2处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支撑架53能够搭设在运输装置二9处,然后关闭液压缸532,同时启动上货装置5和运输装置二9对货物进行输送,将货物装满运输装置二9和车厢2所形成的空间后,停止对货物的运输。通过液压缸532将支撑架53向靠近底座531的方向上运动,进行收回,然后将上货装置5放置于放置箱7内,完成对货物的装填。

如图1和图2所示,需要卸货时,将上货装置5从放置箱7内取出,并启动液压缸532将支撑架53升高到运输装置一6处,然后启动运输装置一6,使运输装置一6做与装货时相反的运动,将货物从车厢2内部运输到上货装置5处,人工将货物放置在上货装置5处,同时使上货装置5做与装货时相反的运动,将货物从车厢2内上货装置5处运输到车厢2外部。输送完成后,启动液压缸532,同时将底座531向靠近车厢2的方向上移动,使支撑架53搭设在运输装置二9处。启动运输装置二9,使运输装置二9做与装货时相反的运动,将货物从车厢2内部输送到上货装置5处,人工将货物放置于上货装置5上,然后启动上货装置5,使上货装置5做与装货时相反的运动,从而将货物从车厢2内输送到车厢2外,启动液压缸532,将支撑架53向靠近底座531的方向上运动,进行收回,然后将上货装置5放置于放置箱7内,完成对货物的卸载。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使支撑架53搭设在安装板一3和安装板二8上时,能够更加稳固,避免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支撑架53与安装板一3和安装板二8上连接不稳固时,支撑架53从安装板一3和安装板二8上滑落或是货物在上货装置5处输送时,上货装置5产生晃动、倾斜,造成上货装置5无法正常对货物进行输送,在支撑架53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架54,安装板一3和安装板二8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架31,固定架54搭设在连接架31上,将固定架54连接在连接架31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对货物进行运输进行装货时,将上货装置5从放置箱7内取出,并将上货装置5进行支撑,使上货装置5放置于运输装置一6上,通过上货装置5将货物从车厢2外部运输到运输装置一6处,然后通过运输装置一6对其上的货物进行输送,输送到车厢2内部,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将货物运输到运输装置二9处进行装货,输送完成后,将上货装置5再次放置于放置箱7内,进行存放,完成对货物的装货作业。通过车体1对货物进行运输,运输完成后需要对货物进行卸载时,将上货装置5从放置箱7内取出,并将支撑架53升高到运输装置一6处,启动运输装置一6,使运输装置一6将货物从车厢2内部运输到上货装置5处,人工将货物放置在上货装置5处,同时使上货装置5将货物从车厢2内上货装置5处运输到车厢2外部。输送完成后,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将货物运输到运输装置二9处,将支撑架53搭设在运输装置二9处,使运输装置二9将货物从车厢2内部输送到上货装置5处进行卸货,卸货完成后,将上货装置5进行收回,并放置于放置箱7内,完成对货物的卸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