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698发布日期:2020-11-27 10:0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车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车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9925883u于2020年01月10日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的壳体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基体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铰接在支架上的活动板,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支架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其中,第二横杆的端部设置有缩颈,中间连接件的一端与轴套相接,轴套套设在缩颈上,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活动板的内壁相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中部呈弧形,中间连接件的中部朝向活动板所在位置弯曲。所述轴套的外径与第一横杆的外径及第二横杆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分别为圆管。所述活动板的中部朝外突出设置。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散热孔和/或观察孔;活动板上设置有呈l形的把手,该把手沿活动板的相邻两侧设置。这种活动板与支架之间连接的灵活性较差,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易操作的工程车的壳体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工程车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以及铰接在壳体上的门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壳体的顶部覆盖有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一端突出于壳体外,连接板一端的侧壁上穿设有连接轴,该连接轴上穿套有与门体相接的铰接座。

进一步,所述连接轴为一件且穿设在连接板两侧的侧壁上,或者,连接轴为二件且分别穿设在连接板两侧的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突出于壳体外且向下弯折。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一端向下弯折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翻边,该翻边位于连接轴及铰接座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装配孔,连接轴穿设在装配孔中,连接轴上还穿套有第一轴套,该第一轴套的端部抵靠在铰接座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内壁上突出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中空的固定件,该中空的固定件穿套在第一轴套上且位于铰接座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铰接座包括位于一侧的耳板和位于另一侧的第二轴套,第二轴套压接在耳板上或第二轴套通过连接件与耳板相接,第一轴套的端部抵靠第二轴套一端的端部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轴一端的端部设有定位凸台,该定位凸台抵靠在第二轴套另一端的端部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轴依次穿过第二轴套、第一轴套和装配孔后与遮设在装配孔上的盖板相接,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盖板上设置有对应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后将连接轴与连接板连成一体。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侧板,该侧板与连接板相邻设置,连接板一端的侧壁抵靠在侧板上,侧板分别与支柱的两端相接,弹性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门体上,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柱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的顶部覆盖有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一端突出于壳体外,连接板一端的侧壁上穿设有连接轴,该连接轴上穿套有与门体相接的铰接座;通过铰接座与连接轴之间装配并穿设在连接板上即可实现门体相对于壳体的转动,其不仅降低了加工强度,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装配效率,并且,通过将连接板覆盖在壳体顶部,减少了连接板对壳体内部空间的占用率,既增加了壳体内部的操作空间,又增强了连接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了本产品的空间利用率以及整体强度。由于连接板既可以整体覆盖在壳体的顶部,又可以局部覆盖壳体的顶部,故能适应用户不同的需求,从而扩大了本产品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板一端弯折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翻边,该翻边位于连接轴及铰接座的下方;由于铰接座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的两侧,当门体沿穿设在连接板、铰接座上的连接轴转动时,连接板的中部会承受较大的力,而通过设置翻边来加强连接板的整体强度,可以极大的提高本产品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图3中p-p向的剖视图。

图中:1为侧板,2为门体,3.1为装配孔,3.2为连接轴,3.2.1为定位凸台,3.3为固定件,3.4为铰接座,3.4.1为第二轴套,3.4.2为耳板,3.5为盖板,3.6为螺钉,3.7为第一轴套,4为支柱,5为弹性伸缩杆,6为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本工程车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以及铰接在壳体上的门体2,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壳体的顶部覆盖有连接板6,该连接板6的一端突出于壳体外,连接板6一端的侧壁上穿设有连接轴3.2,该连接轴3.2上穿套有与门体2相接的铰接座3.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3.2为一件且穿设在连接板6两侧的侧壁上,或者,连接轴3.2为二件且分别穿设在连接板6两侧的侧壁上。

所述连接板6的一端突出于壳体外且向下弯折。

所述连接板6一端向下弯折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翻边,该翻边位于连接轴3.2及铰接座3.4的下方。

所述连接板6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装配孔3.1,连接轴3.2穿设在装配孔3.1中,连接轴3.2上还穿套有第一轴套3.7,该第一轴套3.7的端部抵靠在铰接座3.4上。

所述连接板6的内壁上突出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中空的固定件3.3,该中空的固定件3.3穿套在第一轴套3.7上且位于铰接座3.4的一侧。

所述铰接座3.4包括位于一侧的耳板3.4.2和位于另一侧的第二轴套3.4.1,第二轴套3.4.1压接在耳板3.4.2上或第二轴套3.4.1通过连接件与耳板3.4.2相接第一轴套3.7的端部抵靠第二轴套3.4.1一端的端部上。

所述连接轴3.2一端的端部设有定位凸台3.2.1,该定位凸台3.2.1抵靠在第二轴套3.4.1另一端的端部上。

所述连接轴3.2依次穿过第二轴套3.4.1、第一轴套3.7和装配孔3.1后与遮设在装配孔3.1上的盖板3.5相接,连接轴3.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盖板3.5上设置有对应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螺钉3.6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后将连接轴3.2与连接板6连成一体。

所述壳体包括侧板1,该侧板1与连接板6相邻设置,连接板6一端的侧壁抵靠在侧板1上,侧板1分别与支柱4的两端相接,弹性伸缩杆2的一端铰接在门体2上,弹性伸缩杆2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柱4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