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676发布日期:2020-11-27 10:0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行业调整四轮定位的一种专用零件,尤其是一种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



背景技术:

车轮外倾角是指车轮在安装后,其端面向外倾斜,即车轮所处平面和纵向垂直平面间的夹角,其作用是为了提高车轮工作时的安全性,当车轮外倾角不符合要求时,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包括:球铰和车轮轴承的磨损加剧,负外倾角内轴承磨损加剧,正外倾角外轴承磨损加剧,当外倾角过大,或左右不等时,还将导致车辆向正外倾角较大的一边跑偏。

公开号为cn206984120u,申请日为20170802的中国公开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呈空心圆台状设置,处于空心圆台上底面的部分为上底圆环,处于空心圆台下底面的部分为下底圆环,上底圆环的厚度小于下底圆环的厚度。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为上述的垫片本体沿空心圆台母线切割所形成的片状结构。其不足之处是虽然其可以做出多种型号,但汽车实际维修过程中,需要调整的角度不尽相同,仅依靠现有的型号不能满足多种角度的调整需求,而现加工又不切实际,客户不能及时使用;并且,该垫片平滑的上边沿作为安装受力面,安装工具如起子,抵住安装面时容易出现滑脱伤手的情况,安全性能低。因此,提供一种方便调整,适应性强,安全性高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调整方便、适应范围广、安全性高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其特点是,所述垫片本体为自上而下渐薄式的弧状结构,垫片本体的底部形成刃状边沿;垫片本体的上底边和下底边平行设置,在垫片本体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若干调整槽,调整槽与上下底边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中:所述垫片本体的上部厚度为1.0~2.5mm,垫片本体的下部厚度为0.01~0.03mm。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中:所述垫片本体的高度为20~25mm,垫片本体的厚度与高度的渐变比为1︰8~2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中:所述调整槽设为一个,调整槽设在垫片本体的上部,调整槽距离垫片本体的下底边之间的距离为垫片本体高度的3/4-4/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中:所述调整槽设为三个且自上而下等间距分布,三个调整槽的深度自上而下依次变浅,调整槽的槽底与垫片本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下方相邻的调整槽的槽底与垫片本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中:在垫片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定位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中:所述定位安装槽在垫片本体的顶部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中:所述调整槽的两端延伸至垫片本体的左右两端形成方便剪断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中:在垫片本体的内圆弧面上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中:在垫片本体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外沿,所述外沿的宽度为5~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垫片本体的外圆周面上开设与上底边、下底边平行设置的调整槽,使得根据实际汽车维修需要,沿着调整槽剪断调整垫片,有效的解决了因型号少难以满足不同汽车车轮外倾角角度调整需要的问题,垫片厚度与汽车车轮外倾角吻合度提高,调整垫片的适应范围广,通用性强;相比于整体式的调整垫片,本申请的调整垫片设置调整槽,使调整垫片容易发生轻微的挤压变形,使其适应各种角度的校正和调整,进一步提高调整垫片的适应性,使车辆尽可能的恢复到出厂时的定位角度,恢复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型;

通过在调整垫片的顶部开设安装定位槽,使调整垫片在安装过程中,敲打工具,如起子,将起子的端部插入安装定位槽内,将起子的端部限位,防止其在受敲打的过程中滑脱导致维修工人的手部受伤,提高了调整垫片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过在垫片本体的顶部设置外沿和在垫片本体的内圆弧面设置防滑纹,能够使垫片安装后不容易向下滑脱,并且,当该外倾角在行车后因磨损或其他因素需要再次更换或调整垫片时,设置外沿方便将垫片从狭窄的空间内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片本体,2.内圆弧面,3.外圆弧面,4.调整槽,5.定位安装槽,6.外沿,7.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结合图2,一种汽车车轮外倾角调整垫片,包括垫片本体1,所述垫片本体1为自上而下渐薄式的弧状结构,垫片本体1的底部形成刃状边沿,刃状边沿方便调整垫片的安装;垫片本体1的上底边和下底边平行设置,在垫片本体1的外圆弧面3上开设有调整槽4,调整槽4与上下底边平行设置。

所述垫片本体1的上部厚度为1.0mm,垫片本体1的下部厚度为0.02mm。

所述垫片本体1的高度为20mm,垫片本体1的厚度与高度的渐变比为1︰20。

所述调整槽4设为一个,调整槽4设在垫片本体1的上部,调整槽4距离垫片本体1的下底边之间的距离为垫片本体1高度的3/4,调整槽4的下底边距离垫片本体1下底边的距离为1.5mm。相比于整体式的调整垫片,本申请的调整垫片设置调整槽4,使调整垫片容易发生轻微的挤压变形,使其适应各种角度的校正和调整,进一步提高调整垫片的适应性,使车辆尽可能的恢复到出厂时的定位角度,恢复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型;

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定位安装槽5;通过在调整垫片的顶部开设安装定位槽,使调整垫片在安装过程中,敲打工具,如起子,将起子的端部插入安装定位槽内,将起子的端部限位,防止其在受敲打的过程中滑脱导致维修工人的手部受伤,提高了调整垫片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

所述定位安装槽5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等间距设置。

所述调整槽4的两端延伸至垫片本体1的左右两端形成方便剪断的缺口,根据实际汽车维修需要,当调整角度较小时,可以沿着调整槽4剪断调整垫片,有效的解决了因型号少难以满足不同汽车车轮外倾角角度调整需要的问题,垫片厚度与汽车车轮外倾角吻合度提高,调整垫片的适应范围广,通用性强。

在垫片本体1的内圆弧面2上设有防滑纹7。现有技术中的调整垫片在安装后,汽车在后续使用中产生的振动会使调整垫片在减振和紧固套之间周向滑动或发生轴向窜动,设置防滑纹7能有效防止调整垫片因汽车后续使用中产生的振动导致的周向滑动和轴向窜动,使该调整垫片的外倾角调整作用持久稳定,安全性能更高。

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外沿6,所述外沿6的宽度为5mm。通过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设置外沿6,能够使调整垫片安装后不容易向下滑脱,并且,当该外倾角在行车后因磨损或其他因素需要再次更换或调整垫片时,设置外沿6方便将垫片从狭窄的空间内取出。

【实施例2】

参照图3,实施例1中,所述垫片本体1的上部厚度为1.5mm,垫片本体1的下部厚度为0.02mm。

所述垫片本体1的高度为21mm,垫片本体1的厚度与高度的渐变比为1︰14。

所述调整槽4设为三个且自上而下等间距分布,三个调整槽4的深度自上而下依次变浅,调整槽4的槽底与垫片本体1的内侧面2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下方相邻的调整槽4的槽底与垫片本体1的内侧面2之间的距离。

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定位安装槽5。

所述定位安装槽5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等间距设置。

所述调整槽4的两端延伸至垫片本体1的左右两端形成方便剪断的缺口。

在垫片本体1的内圆弧面2上设有防滑纹7。

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外沿6,所述外沿6的宽度为5mm。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所述垫片本体1的上部厚度为2.2mm,垫片本体1的下部厚度为0.02mm。

所述垫片本体1的高度为22mm,垫片本体1的厚度与高度的渐变比为1︰10。

所述调整槽4设为三个且自上而下等间距分布,三个调整槽4的深度自上而下依次变浅,调整槽4的槽底与垫片本体1的内侧面2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下方相邻的调整槽4的槽底与垫片本体1的内侧面2之间的距离。

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定位安装槽5。

所述定位安装槽5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等间距设置。

所述调整槽4的两端延伸至垫片本体1的左右两端形成方便剪断的缺口。

在垫片本体1的内圆弧面2上设有防滑纹7。

在垫片本体1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外沿6,所述外沿6的宽度为8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整垫片可以用于安置宝来、朗逸、富康、荣威750等车型悬架系统的定位角度调整。垫片可以按其厚度做成若干个型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