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6546发布日期:2021-01-05 17:3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脚踏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这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5882825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旅行自行车,包括三角架,转动连接在三角架上的曲柄,转动连接在曲柄上的脚踏板,并在自行车上设置灯卡、照明灯、水壶架、收缩吊床、货架、鞍座、鱼竿等,使得自行车功能更加多样化、适应性强,且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脚踏板的样式过于常规,人们在骑行时,经常会在脚踏板上发生打滑现象,从而影响骑行过程的安装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其具有提高脚踏板的防滑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包括连接轴和安装在连接轴上的脚踏板主体,脚踏板主体呈h形,包脚踏板主体包括主杆和支杆,连接轴插设在主杆内,并与主杆转动连接,支杆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垂直固定在主杆的两端,支杆厚度小于主杆的厚度,脚踏板主体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框,连接框呈u形,且开口朝向连接轴的一侧,连接框水平围设在脚踏板主体的外侧,连接框的高度大于主杆的厚度,连接框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防滑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骑行时,由于主杆的厚度大于支杆的厚度,且连接框的高度大于主杆的厚度,使得整个脚踏板的顶面和底面均凹凸不平,从而增强了脚踏板的防滑性能,同时在连接框上设置防滑钉,增大了连接框的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了脚踏板的防滑性,减小了骑行时发生打滑现象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自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杆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圆弧状的凹槽,凹槽贯穿主杆的宽度方向,主杆两端的厚度大于主杆中部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杆上开设凹槽,使主杆两端的厚度大于主杆中部的厚度,骑行时人脚放置在凹槽内,从而使主杆的两端对人体脚部起到一定限位作用,防止骑行时人脚在脚踏板上沿着主杆的长度方向发生打滑,进一步提高了脚踏板的防滑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杆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防滑条,防滑条的长度方向与主杆的长度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杆上设置防滑条,增大了支杆顶面和底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人脚与支杆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减小了骑行时人脚沿支杆的长度方向发生打滑的可能性,提高了脚踏板的防滑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凹槽内设置凸起,增大了人脚与主杆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骑行时发生打滑的可能性,再次提高了脚踏板的防滑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脚踏板主体是由钢材制成的脚踏板主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踏板主体采用钢材制成,能够保证脚踏板的结构强度,防止脚踏板发生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脚踏板的承重能力,从而延长了脚踏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框是由硬橡胶材质制成的连接框,且连接框与脚踏板主体为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框采用硬橡胶材质制成,不仅能够增大连接框与人脚之间的摩擦力,也能使人脚与连接框之间形成软接触,提高了脚踏板的舒适程度。由于橡胶材质的连接框易发生磨损,连接框与脚踏板主体可拆卸连接,能够单独对连接框进行更换,减小更换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框的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反光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框上设置反光体,能够在夜晚观察到反光体反射出的光线,从而增强了自行车夜晚骑行的安全性。反光体与连接框为可拆卸连接,当反光体发生破坏后,便于单独对反光体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脚踏板主体为内部中空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踏板主体采用内部中空结构,优化了脚踏板的结构,减轻了脚踏板的重量,节约了生产材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主杆厚度大于支杆厚度,且连接框高度大于主杆厚度,使得整个脚踏板的顶面和底面均凹凸不平,并在连接框上设置防滑钉,增大了连接框的表面粗糙度,增强了脚踏板的防滑性能,减小了骑行时发生打滑现象的可能性;

2、在主杆上开设凹槽,骑行时人脚放置在凹槽内,防止骑行时人脚在脚踏板上沿着主杆的长度方向发生打滑,进一步提高了脚踏板的防滑性能;

3、在支杆上设置防滑条,增大了人脚与支杆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减小了骑行时人脚沿支杆的长度方向发生打滑的可能性,提高了脚踏板的防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轴;2、脚踏板主体;21、主杆;211、凹槽;212、凸起;22、支杆;221、防滑条;3、连接框;31、防滑钉;32、反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包括连接轴1,连接轴1上安装有脚踏板主体2,脚踏板主体2上设置有连接框3。

参照图1,脚踏板主体2采用钢材制成,且脚踏板主体2为内部中空结构,脚踏板主体2呈h形,脚踏板主体2包括主杆21和支杆22,连接轴1与主杆21平行设置,且连接轴1的一端插设在主杆21内,并与主杆21转动连接,支杆2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主杆21的两端,支杆22与主杆21垂直设置,且对称设置在主杆21长度方向的两侧,支杆22厚度小于主杆21的厚度。

参照图1,连接框3采用硬橡胶材质制成,连接框3呈u形,且开口朝向连接轴1的一侧,连接框3水平围设在脚踏板主体2的外侧,连接框3的高度大于主杆21的厚度,连接框3的内侧分别与支杆22的两端抵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杆22上。

由于主杆21的厚度大于支杆22的厚度,且连接框3的高度大于主杆21的厚度,使得整个脚踏板的顶面和底面均凹凸不平,增强了脚踏板的防滑性能,减小了骑行时发生打滑现象的可能性。

参照图1,主杆21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圆弧状的凹槽211,凹槽211贯穿主杆21的宽度方向,主杆21两端的厚度大于主杆21中部的厚度,凹槽211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凸起212。骑行时人脚放置在凹槽211内,并踩在凹槽211内的凸起212上,防止骑行时人脚在脚踏板上沿着主杆21的长度方向发生打滑。支杆22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防滑条221,防滑条221的长度方向与主杆21的长度方向相同。防滑条221增大了支杆22的粗糙程度,减小了骑行时人脚沿支杆22的长度方向发生打滑的可能性。连接框3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防滑钉31,从而增大了连接框3的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了脚踏板的防滑性。

参照图1,连接框3的两侧设置有反光体32,反光体3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连接框3上。在夜晚骑行时便于观察到反光体32反射出的光线,提高了了自行车夜晚骑行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主杆21的厚度大于支杆22的厚度,且连接框3的高度大于主杆21的厚度,使得整个脚踏板的顶面和底面均凹凸不平,增强了脚踏板的防滑性能;在主杆21上开设凹槽211,在凹槽211内设置凸起212,在支杆22上设置防滑条221,并在连接框3上设置防滑钉31,进一步提高了脚踏板的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了脚踏板的防滑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