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的压盘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5007发布日期:2021-02-05 16:4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的压盘机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的压盘机架。


背景技术:

[0002]
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设备是用于将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在车门上的工装,其压盘部分的主要结构为:按车门轮廓在安装板侧面一周安装仿形块及驱动气缸,安装板内部设有相应功能件;安装板中间有安装孔,周围有螺栓固定孔,用于安装在贴装设备中压盘机架的水平法兰轴上。压盘机架安装密封条的方式为半自动安装,即车门头道密封条先由人工安装在压盘上,之后再由人工将车门安放于压盘上,由压盘自动安装密封条,最后再由人工将车门从压盘上分离下来。
[0003]
目前,压盘机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4]
1、由于其结构设计的问题,导致压盘机架整体的刚性和承载力不足;
[0005]
2、一个压盘机架上只能安装一个压盘,若需要同时生产两种车型,则需要两套设备,导致设备数量过多,增加了成本,且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的压盘机架,该压盘机架的结构简单,有良好的经济性。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
一种用于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的压盘机架,该压盘机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框、设置在底框底部的地面固定机构、竖直插设在底框上的承重机构、设置在承重机构顶部的支撑组件以及一对并列设置在支撑组件两端并与压盘相适配的凸台法兰,所述的底框包括呈矩形的中空方框以及一对分别设置在中空方框两端的横向型钢,所述的地面固定机构设置在横向型钢的底部,所述的承重机构竖直插设在中空方框中,所述的压盘机架还包括与底框及承重机构相适配的加强机构。地面固定机构用于将压盘机架固定于地面上,以便进行车门头道密封条的贴装工作。支撑组件两端的凸台法兰能够分别用于安装一个压盘,以实现两种车型的同时生产。
[0009]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之间均可通过焊接方式实现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空方框包括一对中空方框长边以及一对中空方框短边,两中空方框长边与两中空方框短边之间围成中空方框内腔,所述的承重机构的底部位于中空方框内腔中,两横向型钢分别与两中空方框短边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的地面固定机构包括多个固定底板,所述的固定底板设置在横向型钢的底面一端,所述的固定底板上开设有膨胀螺栓孔。膨胀螺栓孔用于将固定底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地面固定机构包括4个固定底板,每个横向型钢的底面两端均设
有固定底板。4个固定底板分散设置在两个横向型钢形成的四角处。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强机构包括4个底框斜撑,所述的底框斜撑的一端与横向型钢的端部侧面相连,另一端与中空方框长边的侧面(靠近中部)相连。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的承重机构包括一对并列插设在中空方框中的承重框,所述的承重框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承重框长边以及一下一上分别水平设置在两承重框长边之间的承重框下短边、承重框上短边,所述的支撑组件设置在承重框上短边的顶部,所述的承重框下短边位于中空方框内腔中,并且所述的承重框下短边的侧面与中空方框长边的侧面固定连接。承重框呈矩形,并通过承重框下短边固定在中空方框中。
[0015]
进一步地,每个承重框中,两承重框长边之间水平设有承重框加强型钢,所述的承重框加强型钢位于承重框下短边、承重框上短边之间。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强机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承重机构两侧的承重框斜撑,所述的承重框斜撑的底端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侧的横向型钢的顶面中部,所述的承重框斜撑的顶端固定设置在承重机构的侧面中部。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承重机构顶部的支撑板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支撑轴,所述的支撑轴的轴向与横向型钢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两凸台法兰分别设置在支撑轴的两端。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轴的两端还设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用于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将凸台法兰固定在支撑轴上。
[0019]
本实用新型由型钢及钢板焊接而成,主要包括水平方向的底框,在底框中心位置竖直方向焊接一对承重框,承重框顶部焊接支撑板及支撑轴,支撑轴两端固定凸台法兰。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0021]
1)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压盘机架具备良好的刚性和承载力,适用于车门头道密封条的贴装,且压盘机架整体结构简单;
[0022]
2)压盘机架上可以同时挂两个压盘,实现两种车型的同时生产,节约生产空间,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压盘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标记说明:
[0026]
1—压盘机架、2—压盘、3—固定底板、4—横向型钢、5—底框斜撑、6—中空方框长边、7—中空方框短边、8—承重框斜撑、9—支撑轴、10—凸台法兰、11—固定螺母、12—支撑板、13—承重框上短边、14—承重框长边、15—承重框加强型钢、16—中空方框内腔、17—膨胀螺栓孔、18—承重框下短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所示,压盘机架1中,底框中间位置是由四根型钢围焊而成的中空方框,包括两组中空方框长边6和两组中空方框短边7,在中空方框短边7外侧焊接两根较长的横向型钢4,横向长型4钢相对于中空方框对称分布;中空方框长边6和横向型钢4之间由四根45度的底框斜撑5进行斜向加强连接。底框四角焊接四块固定底板3,固定底板3上开设膨胀螺栓孔17,由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中空方框中间位置竖直插入焊接一对竖向承重框,两承重框对焊在一起。承重框由一对承重框长边14、承重框下短边18和承重框上短边13围成方框结构,承重框中间焊接一承重框加强型钢15,承重框下短边18、承重框上短边13、承重框加强型钢15与地面平行。承重框长边14与底框的两个横向型钢4之间,由两根承重框斜撑8进行斜向加强连接。承重框上短边13顶部中心位置焊接一钢材质的支撑板12,支撑板12中间焊接一支撑轴9,支撑轴9两端焊接或通过固定螺母11螺纹固定两个凸台法兰10。
[0030]
应用时,如图2所示,整个压盘机架1由膨胀螺栓通过固定底板3上的膨胀螺栓孔17固定于地面;压盘2由中心大孔安置于凸台法兰10的凸台处,由6个螺栓固定于法兰面上的螺纹孔,压盘2装配完成。支撑轴9两端可各挂一个压盘2,完成压盘机架1的功能。压盘机架1具备良好的刚性和承载力,为压盘2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0031]
实施例2:
[0032]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的压盘机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框、设置在底框底部的地面固定机构、竖直插设在底框上的承重机构、设置在承重机构顶部的支撑组件以及一对并列设置在支撑组件两端并与压盘2相适配的凸台法兰10,底框包括呈矩形的中空方框以及一对分别设置在中空方框两端的横向型钢4,地面固定机构设置在横向型钢4的底部,承重机构竖直插设在中空方框中,压盘机架1还包括与底框及承重机构相适配的加强机构。
[0033]
其中,中空方框包括一对中空方框长边6以及一对中空方框短边7,两中空方框长边6与两中空方框短边7之间围成中空方框内腔16,承重机构的底部位于中空方框内腔16中,两横向型钢4分别与两中空方框短边7固定连接。
[0034]
地面固定机构包括4个固定底板3,固定底板3设置在横向型钢4的底面一端,固定底板3上开设有膨胀螺栓孔17。每个横向型钢4的底面两端均设有固定底板3。
[0035]
承重机构包括一对并列插设在中空方框中的承重框,承重框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承重框长边14以及一下一上分别水平设置在两承重框长边14之间的承重框下短边18、承重框上短边13,支撑组件设置在承重框上短边13的顶部,承重框下短边18位于中空方框内腔16中,并且承重框下短边18的侧面与中空方框长边6的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承重框中,两承重框长边14之间水平设有承重框加强型钢15,承重框加强型钢15位于承重框下短边18、承重框上短边13之间。
[0036]
加强机构包括4个底框斜撑5,底框斜撑5的一端与横向型钢4的端部侧面相连,另一端与中空方框长边6的侧面相连。加强机构还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承重机构两侧的承重框斜撑8,承重框斜撑8的底端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侧的横向型钢4的顶面中部,承重框斜撑8的顶端固定设置在承重机构的侧面中部。
[0037]
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承重机构顶部的支撑板12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支撑板12上的支撑轴9,支撑轴9的轴向与横向型钢4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两凸台法兰10分别设置在支
撑轴9的两端。支撑轴9的两端还设有固定螺母11。
[0038]
本压盘机架1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压盘机架1具备良好的刚性和承载力,适用于车门头道密封条的贴装,且压盘机架1整体结构简单;压盘机架1上可以同时挂两个压盘2,实现两种车型的同时生产,节约生产空间,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0039]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