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8197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所述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包括双金属层压圆形环本体,所述圆形环本体整体呈圆环形,所述圆形环本体包括重压承压区域、轻压承压区域和过渡区域,所述重压承压区域、所述轻压承压区域和两过渡区域均呈弧形结构,且所述重压承压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轻压承压区域的宽度,所述过渡区域分别连接所述重压承压区域、所述轻压承压区域的两端,所述重压承压区域、所述轻压承压区域及所述两过渡区域围成所述圆形环本体的中空圆环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与活塞、活塞销、连杆共同构成发动机活塞传递功能组件,可在总体结构同等体积情况下,增加活塞受力部位的承压面积,使活塞和连杆承压面积最大化,提高传递的功率。
【专利说明】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金属连杆衬套,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发动机活塞传递功能组件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

【背景技术】
[0002]双金属衬套由于体积小,承载能力强,摩擦系数较小,耐磨性好,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随着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连杆与活塞的设计也在不断进行改进。现代先进的发动机,朝着功率更大,体积更小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产品节能减排的要求。活塞、活塞销、连杆衬套和连杆是发动机中传递功率的组件。设计师们分析了活塞和连杆的受力情况,得到的结论是这两者承受的主要载荷都是单向压应力。而现有技术连杆衬套通常为圆筒形,在总体结构同等体积情况下,活塞和连杆承压面积小,传递的功率也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同体积结构传递功率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等体积机构传递功率加大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包括双金属层压圆形环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圆环形,所述圆形环本体包括重压承压区域、轻压承压区域和过渡区域,所述重压承压区域、所述轻压承压区域和两过渡区域均呈弧形结构,且所述重压承压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轻压承压区域的宽度,所述过渡区域分别连接所述重压承压区域、所述轻压承压区域的两端,所述重压承压区域、所述轻压承压区域及所述两过渡区域围成所述圆形环本体的中空圆环形。
[000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形环本体内侧设有油槽。
[000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内表面的二交叉设置的油槽,所述油槽的一端位于所述轻压承压区域与所述承压过渡区域相接处的两侧边缘,所述二油槽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重压承压区域内表面。
[000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形环本体边缘设有定位槽。
[000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形环本体两端分别设有搭扣,所述圆形环本体通过所述搭扣连接铆合。
[000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搭扣由多个搭扣凸和搭扣母组成,所述搭扣凸和所述搭扣母结构互补,并设于所述圆形环本体的两端。
[0010]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可以在总体结构同等体积情况下,增加活塞受力部位的承压面积,使活塞和连杆承压面积最大化,提高传递的功率。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内部设有油槽,便于手动将润滑油注入衬套外表面与活塞之间,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增加衬套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3]图2是图1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的平面延展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所述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I包括双金属层压圆形环本体11。所述圆形环本体11包括重压承压区域111、轻压承压区域112和承压过渡区域113。所述圆形环本体11整体呈圆环形。所述重压承压区域111、所述轻压承压区域112均呈弧形结构,且所述重压承压区域111的宽度大于所述轻压承压区域112的宽度。所述两承压过渡区域113分别连接所述重压承压区域111、所述轻压承压区域112的两端,所述重压承压区域111、所述轻压承压区域112及所述两承压过渡区域113围成所述圆形环本体11的中空圆环形。
[0016]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I内侧设有油槽1131和定位槽1132。所述油槽1131数量为两个,交叉设置于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I内表面,所述油槽1131的一端位于所述轻压承压区域112与所述承压过渡区域113相接处的两侧边缘,所述二油槽113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重压承压区域111内表面。所述定位槽1132设于圆环形本体11的边缘两侧。
[0017]如图2所示,为图1所示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的平面延展图。所述圆形环本体11两端部分别设有搭扣1121,所述搭扣1121由搭扣凸11211和搭扣母11212组成,所述搭扣凸11211与搭扣母11212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圆环形本体11两端,所述圆形环本体11两端的所述搭扣凸11211和所述搭扣母11212互相铆合连接,以此实现所述圆形环本体11连接成一圆形环整体。
[0018]所述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I包括两层金属材料,例如,外层为钢材料层,内层为铜合金材料层,两层材料的硬度、屈服强度和弹性模数都不相同,所以应变中性层与弯曲毛坯断面中心层不重合,向外偏移一定距离,由此增强衬套承载能力。
[0019]使用时,将所述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I的重压承压区域111置于活塞受力部位,可在总体结构同等体积情况下,增加活塞受力部位的承压面积,使活塞和连杆承压面积最大化,以增强活塞的承载能力,提高传递的功率。同时将轻压承压区域112置于连杆受力部位,相应减少连杆小头非受力部位面积,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所述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I内部还设有油槽1131,便于手动将润滑油注入所述双金属连杆衬套I表面,具有很好的润滑作用,其使用寿命增长。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包括双金属层压圆形环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圆环形,所述圆形环本体包括重压承压区域、轻压承压区域和过渡区域,所述重压承压区域、所述轻压承压区域和两过渡区域均呈弧形结构,且所述重压承压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轻压承压区域的宽度,所述过渡区域分别连接所述重压承压区域、所述轻压承压区域的两端,所述重压承压区域、所述轻压承压区域及所述两过渡区域围成所述圆形环本体的中空圆环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环本体内侧设有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为二交叉形状设置,所述油槽的一端位于所述轻压承压区域与所述承压过渡区域相接处的两侧边缘,所述二油槽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重压承压区域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环本体边缘设有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环本体两端分别设有搭扣,所述圆形环本体通过所述搭扣连接铆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形双金属连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由多个搭扣凸和搭扣母组成,所述搭扣凸和所述搭扣母结构互补,并设于所述圆形环本体的两端。
【文档编号】F16C9/04GK204213159SQ201420447096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袁宏敏, 刘云山, 陈小平, 苏正良 申请人:湖南飞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