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砖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3234发布日期:2021-02-27 12:5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砖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砖转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砖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透水砖转运装置大多能实现将透水砖一次性转运到指定位置的目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0003]
现有的技术如公告号为cn2101738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型透水砖转运装置”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透水砖转运装置,包括架体、与所述架体可拆卸连接的转运框和用于向转运框内的透水砖喷水的喷淋装置,架体包括两个立架和多个横架,多个横架沿高度方向设置两立架之间,两立架相对的一侧设有用于支撑转运框的支撑台,转运框包括框体,设于框体底部的透气网板和设于框体内的隔板,喷淋装置包括水管和多个喷淋头,喷淋头与水管相连,多个喷淋头分别固定设于多个横架。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需要码放透水砖时,需要将透水砖通过框体上端放进转运框,码放过程麻烦费力且不容易码放整齐。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方便透水砖转运过程中的码放和取出,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砖转运装置。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透水砖转运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透水砖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机构和承重机构,转运机构包括支撑架、转轴和至少一个放置透水砖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为水平设置的长方体板并设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固定一个转轴,所述转轴轴心竖直设置于支撑架的一侧边上,所述承载板与转轴转动连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码放透水砖时,将承载板旋转180
°
,码放透水砖,码放完毕后将承载板旋转到初始位置,避免了将透水砖通过转运机构上端一块一块放进承载板,方便快捷且更容易码放整齐。
[0009]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远离转轴的侧边设置一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下均匀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搭接杆,所述搭接杆的上表面抵接于承载板的下表面。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板上透水砖数量较多时承载板承受的重量较大,搭接杆对承载板分担重量,减少承载板损坏的可能。
[0011]
优选的,所述转运机构上设置挡板,所述挡板抵接于所述承载板的侧面。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在转运透水砖的过程中透水砖从承载板的侧面间隙中掉落的可能性,提高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0013]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设置挡板的对侧一面设置把手。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旋转承载板时,拉动把手对承载板进行转动,方便省力。
[0015]
优选的,所述转轴至所述承载板对角的距离小于所述转轴至所述固定杆的距离。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不会对承载板旋转造成阻碍,实现承载板顺利旋转180
°

[0017]
优选的,所述承重机构包括承重台、承重杆和至少一个水平设置的承接块,所述承重杆垂直设置在承重台上,所述承接块垂直设置在承重杆的侧面,承接块与所述搭接杆处于同一水平面。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载板旋转180
°
码放上透水砖后,透水砖的重量较大会对承载板造成损坏,承接块能够抵于承载板的下表面,对承载板分担重量,较少承载板损坏的可能。
[0019]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上设置铰接柱,所述铰接柱中心开设有铰接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铰接孔。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承载板能够通过转轴转动,方便码放和取下透水砖,方便快捷。
[0021]
优选的,所述转运机构设置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位于支撑架下端。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转运机构时,通过万向轮使其移动,避免了人工手抬,更加方便省力。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 可通过将承载板旋转出支撑架码放或取出透水砖,方便快捷且更容易码放整齐。
[0025]
2. 搭接杆和承接块对承载板分担重量,减少承载板损坏的可能。
[0026]
3. 减少运转过程中透水砖掉落的几率,提高装置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透水砖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9]
图3是铰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1]
图5是承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1、转运机构;11、支撑架;111、第一支撑杆;112、第二支撑杆;113、第三支撑杆;114、第四支撑杆;12、万向轮;13、固定杆;14、搭接杆;15、转轴;151、固定片;1511、限位孔;16、承载板;161、铰接柱;1611、铰接孔;162、把手;17、挡板;2、承重机构;21、承重台;22、承重杆;23、承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
参照图1,为一种透水砖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机构1和承重机构2。
[0035]
参照图2,转运机构1包括支撑架11,支撑架11为方形框架,由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第三支撑杆113和第四支撑杆114组成。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第三支撑杆113和第四支撑杆114均为长方体杆状,首尾相接。支撑架11下表面设置万向轮12,万向轮12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位于支撑架11的四个边角。
[0036]
第一支撑杆111上表面的中间垂直设置一个固定杆13,固定杆13为长方体杆状。
[0037]
固定杆13靠近支撑架11的一侧设置搭接杆14,搭接杆14为长方体杆状,搭接杆14的长度小于第一支撑杆111的长度,搭接杆14垂直第一支撑杆111设置,搭接杆14的数量为五个,上下均匀间隔排列。
[0038]
第二支撑杆112上表面中间垂直设置与搭接杆14相对应的转轴15,转轴15为圆柱体,转轴15的长度与固定杆13的长度相等。
[0039]
转轴15上设置固定片151,固定片151为方形片状,平行于第二支撑杆112设置。固定片151的数量为五个,上下均匀间隔排列,一个固定片151与一个搭接杆14处于同一水平面。
[0040]
参照图3,固定片上开设有一个限位孔1511,限位孔1511贯穿固定片151,限位孔1511使固定片151套装在转轴15上。
[0041]
每个固定片151上表面设置承载板16,承载板16为方形板状,平行于支撑架11设置。
[0042]
承载板16一侧中间开设有一个铰接柱161,铰接柱161为圆柱体,轴心竖直设置,铰接柱161中心设置铰接孔1611,铰接孔1611的直径与限位孔1511的直径相等。
[0043]
参照图4,承载板16的数量为五个,分别位于五个固定片151的上表面,转轴15由下至上依次贯穿铰接孔1611和限位孔1511,承载板16的一端搭接在搭接杆14上。
[0044]
参照图2,第三支撑杆113上设置挡板17,挡板17为方形板状,挡板17位于第三支撑杆113远离支撑架11的侧面,垂直第三支撑杆113竖直向上设置。挡板17与五个承载板16的侧面相接触且挡板17的宽度与承载板16的宽度相等。
[0045]
承载板16上设置把手162,分别位于五个承载板16远离挡板17的一侧面的中间位置。
[0046]
参照图5,承重机构2包括一个承重台21,承重台21为方形块状,置于地面。承重台21上固定承重杆22,承重杆22为长方体杆状,竖直设置。
[0047]
承重杆22上设置承接块23。承接块23为长方体块状,垂直于承重杆22设置,承接块23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承接块23位于承重杆22的同一个侧面,上下间隔均匀排列。
[0048]
参照图1,一个承接块23与一个固定片151处于同一水平面。
[0049]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进行透水砖转运时,拉住把手162,将承载板16以转轴15为轴旋转180
°
,转出支撑架11外,将承重机构2置于合适位置且承接块23朝向转运机构1,将承载板16的下表面抵于承接块23的上表面对承载板16进行承重,将透水砖放入承载板16,码放完毕后,拉动把手162将承载板16旋转180
°
,将承载板16远离铰接柱161的一端抵于搭接杆14,五个承载板16码转完毕后,将转运机构1推走,同时挡板17防止在运走过程中减少透水砖掉落的几率。
[005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