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鞍座坐力加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04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鞍座坐力加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坐力加速器。
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包括三轮车)都只是靠人体腿部力量来骑行,人体自身的坐力及道路起伏不平时,人体上下颠动,左右摆动等冲击力,都被座簧吸收,没有得到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附加装置,能将人体在鞍座上的坐力,骑行时人体的摆动、上下颠动等冲击力变为自行车附加驱动力,达到骑行省力、快速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在自行车鞍座板下,安装1~2根与二个座簧相平行的顶杆,顶杆上端顶着鞍座板,下端连着一个传力杠杆,传力杠杆另一端通过一个传力杆,将运动传递给安装在车架中轴上方的扩程杠杆,扩程杠杆再通过车链条带动车飞转动。其特征在于从顶杆、传力杠杆、传力杆、扩程杠杆,车链条到车飞形成一个连续的传动系统。当人骑车时,坐在鞍座板3上,由于鞍座前支点2基本不动,人的体重将压缩二根座簧4,顶杆5随之被向下推,带动传力杠杆6顺时针转动,通过传力杆7,扩程杠杆1作逆时针转动,通过与扩程杠杆长臂连动的车链条9,带动车飞10转动,自行车获得向前的驱动力,顶杆5由于弹簧力的作用,始终与鞍座板密切接触,在道路颠波时,人体上下颠动,左右摆动等冲击力,都能被充分利用,路况愈差,车速越快,加速的作用愈明显。
在自行车刚起步时,车速很慢,这时人体对鞍座的压力,通过以上传动系统,将会对车辆产生瞬间冲击力,影响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及产生不舒服感,在车链条9上端接一根上拉簧8后再与扩程杠杆长臂相连,车链条下端接一根下拉簧11后再系在固定支点13上,由于上下二根拉簧的缓冲作用,使起步时的冲击力大大减轻。但为了传递运动,上拉簧的强度必须大于下拉簧。
为了使车辆倒退时,不受以上传动系统的制约,增加不必要的阻力,在车飞10上装有卸力弹簧15,使车飞内外壳脱离接触,倒退时,车轴空转。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显见的,人体对鞍座的冲击力从白白浪费,变为有效的驱动力,在路况愈差,车速越快时,加速效果越明显,这样人们能在化费同样大小的力气时,达到更高的速度。
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案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中车飞10的卸力弹簧结构原理图。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是参见图1,3是鞍座板,2是鞍座前支点,4是鞍座簧,5是顶杆,6是传力杠杆,7是传力杆,1是扩程杠杆,8是上拉簧,9是车链条,10是车飞,11是下拉簧,13是下拉簧固定支点,12是后车轮,14是自行车三角架。传力杠杆6长短臂长度之比值取1.4,扩程杠杆长短臂之比值取4~5,短臂长度不变,体重大的人骑时,长臂取5倍位置,体重轻的人骑、长臂取4倍的位置,在长臂上有三个孔位置,可作相应调节。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是参见图2,鞍座板3下,装有二根互相平行的顶杆5,二根顶杆处在二根鞍座簧4的轴心位置,分别通过二个传力杠杆6和二根传力杆7,将鞍座左右上下摆动的运动力汇总到一个扩程杠杆1上,以下传动部分与实施方案1相同。该实施方案能更有效地将左右摆动变为驱动加速力。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鞍座坐力加速器,包含有在鞍板3下安装1~2根与二个座簧4相平行的顶杆5,顶杆下端连着一个传力杠杆6,传力杠杆另一端通过一个传力杆7,与安装在车架中轴上方的扩程杠杆1相连,扩程杠杆1与绕嵌在后车轮车飞10上的车链条9连动,其特征在于从顶杆5,传力杠杆6,传力杆7,扩程杠杆1,车链9到车飞10形成一个连续的传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力加速器,其特征还在于车链条9上端有一根上拉簧8与扩程杠杆1的长臂相连;车链条下端接有一根下拉簧11系在固定支点13上;上拉簧强度大于下拉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力加速器,其特征还在于传力杠杆6长短臂之比值为1.1~1.5,扩程杠杆长短臂长度之比为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器,其特征还在于车飞10上装有卸力压簧15。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鞍座坐力加速器,在鞍座下装有1~2个顶杆,通过二个杠杆,一个传力杆,带动车链条移动,通过车飞使行车向前转动,它能将人体上下颠动、左右摆动等冲击力,变为向前驱动力,在路况愈差情况下,作用越明显。使用该附加装置,能k达到骑行省力、快速目的。
文档编号B62M1/20GK1069945SQ9110748
公开日1993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9日
发明者俞智才 申请人:俞智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