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便携折叠边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770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用便携折叠边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工机械产品的结构改进。
自行车作为目前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具有广泛的普及性,与自行车配套的折叠边车因其载客和携带随身物件的方便用处也逐渐得到开发和应用。中国专利CN87208525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折叠边车》;但由于其结构设计上的不足,使之与自行车间的轮距较宽,影响行驶时的整体平衡,同时折叠后体积较大,给安装和使用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和使用方便的新型折叠边车。
本实用新型为自行车用便携折叠边车,主要包括罩有泥板(5)和轮架(4)的边车轮(6),置于轮架上带扶手(3)和靠背(1)的座椅(2),置于内轮架另一端套有连接杆(10)的摇臂(9),置于座椅底部的斜撑(8)等构成,在座椅底部还置有带马蹄型立脚(11)的支承架(16)和滑道(17),便于座椅折叠。使用时,将连接杆的上端固定于自行车鞍座下的紧固螺丝上,下端插入预先装在自行车链传动撑挡上的槽内,并调节摇臂在连接杆的适宜位置,再将斜撑的一端嵌入预先装在自行车后轮中心轴上的销槽内,展开踏脚(7),即可载客行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摇臂式展开和座椅滑道式折叠,使之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并提高了折叠边车的承载能力和行驶时的稳定性,同时折叠后体积较小,既可紧贴自行车后座便于携带,又能与自行车分离手提或存放,给使用、安装、携带、存放带来很大方便,适用于家庭短途旅行、老弱病残使用,携带随身物件运载货物等。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座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A-A面剖视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1、安装使用在边车轮(6)的中心轴上固定好泥板(5)和轮架(4),在轮架上装上带扶手(3)和靠背(1)的座椅(2),座椅底部装上滑道(17)和带马蹄型立脚(11)的支承架(16),将摇臂(9)的一端固定在带弹簧锁片(15)的内轮架上,并锁紧,摇臂的另一端套有连接杆(10),将连接杆的下端插入预先装在自行车链传动撑档上的插槽(14)内,上端固定在自行车鞍座下的紧固螺丝(12)上,并调节摇臂在连接杆上的位置,再将装在座椅底部的V型斜撑(8)的另一端嵌入预先装在自行车后轮中心轴上的销槽(13)内并销紧,然后将支承架上的马蹄型立脚(11)拉出同时扣住摇臂和V型斜撑,以固定座椅,最后,展开置于泥板下端的踏脚(7),即可载客行驶。
2拆卸折叠先将马蹄型立脚和踏脚收拢,再将斜撑从销槽上脱离,并自然下挂,然后用手握住摇臂,连同边车整体顺连接杆向上提,并将摇臂沿连接杆往后旋转,慢慢向自行车后轮靠拢后,将座椅置于自行车后座上,放下座椅扶手和靠背,即可随自行车携带,不影响自行车的行驶、停放。如需与自行车分离,可先松开鞍座下的紧固螺丝,再将连接杆下端从插槽内拉出,然后松开弹簧锁片(15)(如图4所示),摇臂连同连接杆自然下挂,最后,将座椅沿滑道往外拉动后即可使座椅紧贴边车轮(如图2、3所示)。
按上所述的实施例,结构简单牢固,外观造型美观大方,折叠边车总重约9公斤,可在各种型号的26寸、28寸自行车上安装施用,且对自行车无损伤,折叠后体积约为50cm×50cm×20cm,手提轻便,存放空间较小,且使用展开或折叠均能在30秒内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用便携折叠边车,包括罩有泥板(5)和轮架(4)的边车轮(6),置于轮架上的座椅(2),其特征在于还同时包括置于内轮架上另一端套有连接杆(10)的摇臂(9),置于座椅底部的斜撑(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便携折叠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底部还设有带马蹄型立脚(11)的支承架(16)和滑道(17)。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用便携折叠边车,主要由边车轮(6)座椅(2),轮架(4),套有连接杆(10)的摇臂(9),斜撑(8)等构成,可安装在自行车后轮部位用于载客和携带货物,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摇臂式展开和座椅滑道式折叠,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设计更为简单合理,并提高了折叠边车的承载能力和行驶时的稳定性,同时折叠后体积较小,既可紧贴自行车后座便于携带,又能与自行车分离手提或存放,给使用、安装、携带、存放带来很大方便。
文档编号B62K27/00GK2164396SQ9320928
公开日1994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7日
发明者谢乐铭 申请人:谢乐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