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楼平地两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77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爬楼平地两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动车辆,特别是适用于楼房居民使用的运送重物和人员用的爬楼平地两用车。
目前日常生活中搬运重物或扶助病人、婴儿上楼常用肩扛、手抬等方法,需要耗费很大体力,现在有可载重爬楼的小车,可是仍存在着功能单一,适用范围较窄等项技术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楼平地两用车,既可用于搭载重物,又适于人员乘坐以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爬楼平地两用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及其附件构成,车轮包括对称安装于转轴21两侧的行星轮29和设置在载物架17后部支撑管件10上的万向脚轮11,转轴与车架装配为一整体,车架包括安装于转轴上的载物架17和配接在载物架上的座椅架2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还有行星轮为五等分的爪形轮,其上的各转轮23分别安装在以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弧形轴杆22上,万向脚轮与支撑管件之间安装减震弹簧12,载物架与U型拉把7之间为导键连接,搭钩9与紧固于U型拉把上的连接杆8为套合联接。
载物架和座椅架之间紧固有效数量的套管15、19和支插杆16、20,在载物架和座椅架的各连接管件和杆件上安放承载板18、26或柔性座垫2,座椅架两侧网框6上紧固有长方形车把5。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座椅架的结构简图。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说明如下座椅架整体采用细钢筋焊接制成,载物架以钢管为原料制作,载物架为U形,U形载物架与转轴套合联接,U形框架的两根直管前部向上弯曲与框架平面呈90°,载物架的中部设有四根相互平行且均与U形框架直管相垂直的连接管,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横向焊接于U形管的两根直管上,在靠近转轴的两根连接管30、31上焊接有铁皮制的脚踏板18,U形拉把与连接杆13套合联接,连接管16上焊接有两根与U形框架前部弯曲部分相互平行的钢管15,钢管高度与U形框架前部弯曲部分相等,U形拉把的连接管8上套合有搭钩,U形载物架的支撑杆上装配两个万向脚轮,万向脚轮与U形框架的连接端之间装配减震弹簧,座椅架为两个长圆形钢筋骨架上焊接有10根连接杆,长圆形钢筋骨架外侧焊接金属网框,各连接杆位置如图示,连接杆25、27之间焊接有皮制的搁板26,连接杆1、3、32之间紧固有柔性座垫,两根条形连杆32两端分别焊接于长圆形管架的弧形杆件上。在连接杆4、24上每根焊接有两根钢筋插杆16、20,钢筋插杆的位置与载物架前部弯曲端及焊接于连接管上的钢管位置相对应,长方形车把5固定于两个长圆形框架外侧。
在使用时如要运送重物或人员上楼,可根据需要将重物放置在载物架或将座椅架插接在载物架上,而后拉动U形拉把或长方形车把,即可依靠行星轮的滚动一级一级上楼。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尤其对于楼房居民搬运重物,推送婴儿,病人上楼,还可适于商店、学校、医院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短矩离运载物品,可减轻家务和职业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1.爬楼平地两用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及其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车轮包括对称安装于转轴21两侧的行星轮29和设置在载物架17后部支撑管件10上的万向脚轮11,转轴与车架装配为一整体,车架包括安装于转轴上的载物架17和配接在载物架上的座椅架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车,其特征在于行星轮为五等分的爪形轮,其上的各转轮23分别安装在以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弧形轴杆22上,万向脚轮与支撑管件之间安装减震弹簧12,载物架与U型拉把7之间为导键连接,搭钩9与紧固于U型拉把上的连接杆8为套合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车,其特征在于载物架和座椅架之间紧固有效数量的套管15、19和支插杆16、20,在载物架和座椅架的各连接管件和杆件上安放承载板18、26或柔性座垫2,座椅架两侧网框6上紧固有长方形车把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动车辆,特别是适用于楼房居民使用的运载送重物和人员的爬楼平地两用车,驱动车轮为行星轮,车架为载物架和坐架,可通过固定构件配接为一整体,既适于搬运重物,又可用于搭载人员,尤其适于楼层居民日常生活和其他机关、学校、企业单位短距离运载货物和人员,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爬楼平地两用车。
文档编号B62B3/00GK2151917SQ93209329
公开日1994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5日
发明者周兵志, 吕运康, 阎树相, 吕何林 申请人:周兵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