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自行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07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震自行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部件,特别是一种自行车鞍座。
现有自行车的鞍座无论是普通自行车的,还是高档山地车的,其形状基本上是长大于宽,比较窄小。骑行时,人的臀部与座面的接触面较小,而且接触部位是股缝处,令人很不舒适,整个鞍座的减震效果也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性能好、乘坐舒适的自行车鞍座。
为完成发明任务,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由立柱、鞍架和座面构成的自行车鞍座,其座面的横宽尺寸等于或大于座面纵长,骑车人的臀尖部分可置于座面两翼面上,座面的两翼面略高于座面纵身。使用这种宽座面自行车鞍座,骑车人的臀部的臀尖置于座面的两翼面上,接触面随人的体重和颠冲力的大小而变化,股沟所受的挤压和冲击力较小,感觉舒适。
为了增加减震能力,本实用新型的鞍架可由减震架簧,减震架簧卡、减震架簧卡座及螺栓组成,实现鞍座的两级减震。
还可以使自行车的鞍座的立柱由与鞍架连接的内管、插装于车架直梁的外管组成,内管下端以卡件与置于外管内端固定在外管下部的减震弹簧的上端连接,这样鞍座就实现了三级减震,骑行更加舒适,特别适合在山地车上使用。
为了使鞍座适合骑车人的不同身高及骑行习惯,鞍座上的减震簧卡座上平面可以有两个卡装减震簧卡的凹面。这样,使减震簧卡座向前或向后安装,减震簧卡及座面就有前后四个固定位置,调节适应范围很大。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的座面可制成飞禽等多种形态,与臀部承扶穴、会阴穴对应处可安装按摩块。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级减震山地车鞍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震鞍座的骨架部分安装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的座面前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的座面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的一种外形示意图。

图1所示,自行车鞍座的座面7通过减震架簧6装在减震簧卡5上,再安装在减震簧卡座8上,减震簧卡座8与立柱内管4连接,立柱外管1内有减震弹簧2,外管1外套有弹性波纹管3。
如图2所示,自行车鞍座的减震簧卡座8上有两个凹面10,减震簧卡5可用螺栓9连接在减震簧卡座8上、前后可有四个安装位置。轴销11可将减震簧卡座8与立柱内管4连接,卡板13可卡入外管1长槽内,弯卡14穿过减震弹簧2上端再套住卡板13,然后用轴销12固定于内管4下端,减震弹簧2下端通过轴销15固定于外管1下端。
如图3、图4所示,自行车鞍座的座面7的两翼16和21上扬,略高于纵身18,座面7上对应人的臀部的承扶穴有按摩块17和20,对应人的会阴穴有按摩块19,座面7的横宽等于或大于纵身长。
如图5所示,自行车鞍座的座面7的形态可以是飞禽等动物或卡通物,由内管4支承。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鞍座,由立柱、鞍架和座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座面的横宽尺寸等于或大于座面纵长,骑车人的臀尖部分可置于座面两翼面上,座面的两翼面略高于座面纵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鞍架由减震架簧、减震架簧卡、减震架簧卡座及螺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立柱由与鞍架连接的内管,插装于车架直梁的外管组成,内管下端以卡件与置于外管内下端固定在外管下部的减震弹簧的上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减震簧卡座上平面有两个卡装减震簧卡的凹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特点是鞍座的座面的横宽尺寸等于或大于纵长,这样人的臀尖置于座面,接触面大,由于座面两翼上扬,减震效果好,骑坐舒适,还可将鞍座的鞍架及立柱制成减震结构,成为二级或三级减震自行车鞍座,以适合在山地车上使用。
文档编号B62J1/00GK2159919SQ9321763
公开日1994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8日
发明者赵金仲 申请人:赵金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