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43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震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力驱动三轮车,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带有减震装置的人力驱动三轮车。
现有普通的人力驱动三轮车,包括车架、车轮、车厢及驱动和控制部分,由于其车箱一般都是由扁铁直接钳接在车箱和轴承座上的,所以行进时车身振动大,特别是行进在较差路面上,车体颠簸严重,容易损伤机件,减少使用寿命;同时装载的货物也易因颠簸而失落或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带有减震装置的人力驱动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减震三轮车,包括车架、车箱、车轮、车把、后轴和后轴座,其特征在于后轴的两端两个轴承座上分别焊有托板,车箱两侧底框中部分别固连二根相对称的上栓柱和二根相对称的连杆,上栓柱的垂直下方,托板的前端固连一根下栓柱,上、下栓柱之间有1~4公分的间隙,弹簧套在上、下栓柱的周围,连杆的下端穿过托板后端的孔中,伸出托板的下面连接定位螺母或销钉,弹簧套在连杆的周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弹性装置代替扁铁支承车厢,所以,既使行进在较差的路面上,也具有较好的防震减震性能,能有效地保护机件,延长使用寿命,也能有效地防止车载货物在行进过程中因颠簸而失落或损坏;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几乎不增加成本,并且骑行轻便省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图3为A——A剖视图实施例车架1、车轮2、车把3、车厢4、脚踏5和后轴6均为现有构件,后轴6的两端轴承座7的上面焊有托板8,车厢4的两侧底框中部分别固连二根相对称的上栓柱9和二根相对称的连杆11,上栓柱9的垂直下方,托板8的前端固连下栓柱13,上、下栓柱9、13之间有3公分的间隙,上、下栓柱9、13的周围套有弹簧14,当车箱4载重行驶时,压缩弹簧14,上、下栓柱9、13之间有间隙可缓冲;连杆11的下端穿过托板8的后端孔中,伸出托板8的下面有定位螺母12或销钉,弹簧10套在连杆11的周围,当车箱载重行驶时,压缩弹簧10,连杆11可伸出托板8的下面,由于弹簧10、14的作用,使三轮车起防震减震的功能。弹簧10、14为直径7mm,高90mm,内径26mm;连杆11的直径为12mm,长120mm。
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三轮车,包括车架(1),车轮(2),车把(3),车厢(4),脚踏(5),后轮轴(6)和后轮轴承座(7),其特征在于后轮轴(6)的两端两个轴承座(7)上分别焊有托板(8),车厢(4)两侧底框中部分别固连两根相对称的上栓柱(9)和两根相对称的连杆(11),上栓柱(9)的垂直下方,托板(8)的前端固连一根下栓柱(13),上、下栓柱(9)、(13)之间有1~4公分的间隙,弹簧(14)套在上、下栓柱(9)、(13)的周围,连杆(11)的下端穿过托板(8)后端的孔中,伸出托板(8)的下端连接定位螺母(12)或销钉,弹簧(10)套在连杆周围。
专利摘要一种减震三轮车,属人力驱动三轮车领域,其特征是后轴的两端两个轴承座上分别焊有托板,车厢两侧底框中部分别固连两根相对称的上栓柱和两根相对称的连杆,弹簧套在上、下栓柱周围;连杆的下端穿过托板后端的孔中,伸出托板的下端连接定位螺母和销钉,弹簧套在连杆周围。该装置具有防震减震性能,可广泛应用于人力驱动的客、货三轮车之中。
文档编号B62K25/04GK2271994SQ9622094
公开日1998年1月7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0日
发明者李多山 申请人:李多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