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轨道式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909阅读:8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固轨道式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加固装置的一种人力三轮车,它能增加载重量而又牢固可靠,具体说,是关于一种加固轨道式三轮车。
目前在车站、码头、城镇小巷用作短距离运货,转运小型重物、运送藕煤等用的三轮车,确实方便、灵活,但由于结构上不完善,造成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货架上装上货物后,下坡时货物向后倾倒,压到主梁架上,货架与主梁架相碰,相互摩擦,三轮车左、右转向不灵活,甚至无法转向;二是主梁架前端轴承筒上的上、下轴承常因轴承筒弯曲而被压碎,造成维修次数特多,修理费用大。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三轮车都是如前所述的图3、图4的型式的三轮车,货架1的左、右两侧焊接支承耳2,支承耳2的轴承套套在前左、右轮的连轴3上,货架1借助左、右支承耳2支承在连轴3上,货架的底板4用连接板5与轴承筒6用焊接连接。
当货物向后堆放或载物较重时,货架1的重心向后移,货架1连同左、右支承耳2绕着连轴3反时针方向旋转,连接板5受拉伸长,轴承筒6弯曲,轴承筒6内的上、下轴承的滚珠被压碎。往复几次,连接板5被拉断,货架1上的底板4压到主梁8的上面,底板4与主梁8相碰磨擦,三轮车转向不灵活,严重时,根本无法转向;当货物往前移时,连接板5受压而常被折断。
本实用新型加固轨道式三轮车的目的,是解决三轮车在多载货物或超重情况下,货架1不与主梁8相碰摩擦,轴承筒6不会向前或向后弯曲,轴承筒6内的上、下轴承不会产生压碎、损坏。三轮车能正常转向、运行。
本实用新型加固轨道式三轮车的技术方案叙述如下加固轨道式三轮车由货架1、支承耳2、连轴3、底板4、连接板5、轴承筒6、左、右前轮7、主梁8、脚刹车系统9、后轮10、衣架11、坐凳12、手刹车系统13、加固轨道式组合件14组成;所述加固轨道式组合件14由两个主要部件组成,一个是弧形轨道16,平面形状成弧形,焊接在货架1的底板4的下表现上,另一个部件是固定支座18,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园形轮17,固定支承座18,焊接在主梁8上,当货物装到货架1内时,重量落在左、右支承耳2和固定支承座18上,当三轮车要转向时,弧形轨道16与园形轮17形成滚动,两者摩擦力很小,三轮车转向灵活,轴承筒6不会产生弯曲,上、下轴承滚珠不会压碎, 连接板5不会产生拉伸或压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三轮车货架1形成四点受力,结构完善,强度大,各部件不会损坏。
2、三轮车转向灵活。
3、增加了装载重量。
下面结合


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为加固轨道式三轮车正视图;图2为俯视图。
图1中,底板4的后端下表面焊接一厚度为2-15mm厚的弧形轨道16,其弧形轨道半径由三轮车转弯半径而定,但必须保证其三轮车转向时,固定支承座18上的园形轮17必与弧形轨道16接触,使固定支承座18对货架1起到支承作用,承受货物的重量。园形轮17在弧形轨道16的下表面上滚动。
固定支承座18上安装有可转动的园形轮17(或用轴承代替)固定支承座18焊接在主梁8上。
加固轨道式组合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图1可见,当货物堆放到货架1的后端上时,货架1后端受力大,底板4上的弧形轨道16落到固定支承座18上,这样货架1四点受力,即左、右支承耳2、连接板5、固定支承座18均受力,当装载货物超重,或者货物往货架1后端移动,弧形轨道16落到固定支承座18上的园形轮17上,克服了货架上的底板4直接与主梁8相碰的缺陷;当车子转向时,弧形轨道16与园形轮17接触,园形轮17与弧形轨道16成滚动摩擦,三轮车能灵活转向,克服了货架1与主梁8相碰摩擦,也克服了三轮车不能转向的缺陷,同时克服由货物后移造成连接板5被拉断的缺陷,还克服轴承筒6的上、下轴承被压碎的缺陷。
实施例按照
图1、图2在原有三轮车的货架1的底板4上的外表面,焊接弧形轨道16,在主梁8上焊接固定支承座18,其上安装一个园形17组成一部加固轨道式三轮车,已作十多台效果好。
权利要求1.一种加固轨道式三轮车,是由货架(1)、支承耳(2)、连轴(3)、货架底板(4)、连接板(5)、轴承筒(6)、左、右前轮(7)、主梁(8)、脚刹车系统(9)、后轮(10)、衣架(11)、坐凳(12)、手刹车系统(13)、加固轨道式组合件(14)组成,其特征是加固轨道式组合件(14)由弧形轨道(16)、固定支承座(18)构成,弧形轨道(16)焊接在货架底板(4)的外表面上,固定支座(18)焊接在主梁(8)上,固定支承座(18)上方安装有转动的园形轮(17),弧形轨道(16)成自由状态落在园形轮(17)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加固轨道式三轮车,是在普通三轮车的基础上改进的,它由货架、前左、右轮、后轮、手刹、脚刹系统、主梁、弧形轨道组合件、坐凳等组成。其特征是在货架的底板后端下表面上焊接有弧形轨道,主梁上焊有固定支承座,其上并安有圆形轮,这种结构克服了主梁与货架相碰的缺陷,三轮车强度增加,转向灵活,载重量增加,争得了用户的青睐。
文档编号B62K5/00GK2287115SQ96242680
公开日1998年8月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杨自强 申请人:杨自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