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10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具体地说,是涉及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具有低底板式踏板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中,从该踏板后方朝后上方立起的车架构造。
现有技术中,具有低踏板式底板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中,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58-67579号(见图36)和实开昭63-51886号所揭示的那样,从踏板01后方朝后上方立起的车架02的后方部件即后车架03朝后方弯曲并向后方延伸,在该后车架03的后方水平延长部04上,载置着油箱05及收容电气品等零件的收容箱06,并且安装着图未示的后罩。
在图36所示底座小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后车架03的后方水平延长部04中,在缓冲器支承杆07后方的部分04a上,只安装较轻的零件收容箱06及后罩等,不承受大的荷重,所以与缓冲器支承杆07前方的部分04b相比,不必做得更坚固。但是,该后方水平延长部04的后方部分04a与前方部分04b具有同一断面,所以后车架03的整体重量加重。
另外,在管状后车架03的后方水平延长部04上,直接安装零件收容箱06及后罩是困难的,所以,需要另外地设置用于安装它们的撑架08,这样又增加了零件数量和加工工作量,使成本提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改进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该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在其前后方向的中央具有低底板式踏板,该踏板后方的车架朝后上方立起,动力单元通过缓冲器可摆动地连接在车架下方,其特征在于,从上述踏板后方的车架前部到缓冲器安装部的主车架由刚性高的中空部件构成,在缓冲器安装部后方的车架部分由铝、铝合金或合成树脂等重量轻的材料一体成形的副车架构成。
本发明中,由于从踏板后方的车架前部到缓冲器安装部的主车架是用刚性高的中空部件构成的,所以后轮的大反力可由该主车架承受。
另外,本发明中,由于缓冲器安装部后方的车架部分是用铝、铝合金或合成树脂等重量轻的材料一体成形的副车架构成的,而且,做成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构造,所以,完全不需要特别的安装部件,能在适合零部件的形状及功能的埸所、以适合零部件的形状及功能的姿势将零部件稳固且容易的安装在车身上。
再者,本发明中,由于承受缓冲器来的大载荷的车架部分是用刚性高的中空部件构成的,而支承不太重零部件的车架部分是用轻的材料一体成形的副车架构成的,所以,合理地分配车架的强度和刚性,能实现车身的小型轻量化和降低成本。
按照本发明方案3所述的构造,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中空主车架的弯曲刚性和挠曲性。
按照本发明方案4所述的构造,可以容易且牢固地安装载物架。
按照本发明方案5所述的构造,可以将上述副车架容易且牢固地、可装卸地结合在中空主车架上。
按照本发明方案6所述的构造,车座可上下开闭地安装在车身上,可对该车座上锁。
按照本发明方案7所述的构造,在上述主车架和副车架相互结合时,可以同时地把油箱也一体地牢固安装在该结合部上。
按照本发明方案8所述的构造,可大幅度地提高副车架的强度和刚性,即使因载物架的大型化导致副车架的负荷增加,副车架也可完全承受。另外,在把电气品等安装到副车架上时的空间自由度也高。
按照本发明方案9所述的构造,可大幅度地提高中空主车架的弯曲刚性和挠曲性。
按照本发明方案10所述的构造,可以容易且牢固地安装载物架,同时载物架也能够大型化。
按照本发明方案11所述的构造,车座可上下开闭地安装在车身上,可对该车座上锁。
按照本发明方案12所述的构造,把副车架连接到中空主车架上以及把车座锁固部件连接到副车架上的各连接固定构造简单,能减少零件数量和组装工作量。


图1是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例之车架构造的底座小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图1所示车架构造中的下车架和后车架的侧面图。
图3是图2的要部平面图。
图4是表示后车架的上方后端部和副车架和后挡泥板的安装状态的侧面图。
图5是图2的V部放大图。
图6是沿图2中VI-VI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7是沿图2中VII-VII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8中副车架的平面图。
图9是沿图8中IX-IX线剖切的局部纵断侧面图。
图10是沿图8中X-X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11是沿图8中XI-XI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12是沿图8中XII-XII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13是图1的局部剖切纵断侧面图。
图14是后挡泥板的侧面图。
图15是图4的平面图。
图16是沿图15中XVI-XVI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17是后挡泥板的正面图。
图18是沿图14中XVIII-XVIII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19是图13的要部放大纵断侧面图。
图20是车身罩的侧面图。
图21是图20的平面图。
图22是图20的正面图。
图23是图13的要部放大纵断侧面图。
图24是沿图19中XXIV-XXIV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25是沿图24中XXV-XXV线剖切的纵断侧面图。
图26是沿图19中XXVI-XXVI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车架构造之第2实施例中,后车架的上方后端部及其延长部、副车架、车身罩、载物架、油箱等安装状态的侧面图。
图28是表示图27车架构造中的后车架上方后端部及其延长部和副车架的安装状态的平面图。
图29是表示图27车架构造中的后车架上方后端部及其延长部的侧面图。
图30是图29的平面图。
图31是沿图30中XXXI-XXXI线剖切的局部横断面图。
图32是沿图27中XXXII-XXXII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33是沿图27中XXXIII-XXXIII线剖切的横断面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车架构造之第3实施例中,后车架的上方后端部及其延长部和副车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车架构造之第4实施例中,后车架的上方后端部及其延长部和副车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36是现有车架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26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底座小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1如图1所示,在车架2的前后备有前轮3和后轮4,该车架2由头管5、圆管状朝下车架6和中空长方形断面(车宽方向的尺寸大)的后车架7构成。朝下车架6从头管5向后下方垂下并且在脚踏板29下部略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后车架7与朝下车架6的后端部6a结合成一体并且向后上方立起。该后车架7的前方下部7a向下后方弯曲并向后方延伸,复盖住后方动力单元21的下方。
如图2所示,朝下车架6的后端部6a稍稍向下方弯曲,其上面形成偏平状并与后车架7的弯曲下面密接,朝下车架6和后车架7相接部的两侧缘用焊接结合成一体。
如图2所示,在朝下车架6的水平后部6b的上面(该水平后部6b位于朝下车架6与后车架7相接部的前方)和后车架7的立起部7b的前面(该立起部7b位于朝下车架6与后车架7相接部上方),连接着前方角撑板8。如图6所示,该连接部两侧缘用焊接连接,由该前方角撑板8加强朝下车架6与后车架7的结合部。
再如图2所示,在后车架7的立起部7b上方的7c向后方缓缓地弯曲,如图7所示,该弯曲部7c的后面及两侧面与后方角撑板9连接,该连接部两侧缘用焊接连成一体,由该后方角撑板9加强后车架7的弯曲部7c。
从后车架7的前方下部7a向后方延伸的下部后方延长部7d的后端,用焊接一体地连接着侧面形状为略Z字形的主撑架10,主撑杆11通过枢轴12可起伏地枢支在该主撑架10上。在该主撑架10的弹簧座10d与主撑杆11的弹簧座11d上,张设着拉伸螺旋弹簧13。
再如图6所示,吊筒14贯穿后车架7立起部7b的左右两侧面和前方角撑板8的左右两侧面,该后车架7立起部7b的左右两侧面与吊筒14的嵌合部用焊接结合,吊筒14与后车架7连成为一体。如图1所示,嵌装在吊筒14上的吊销15的两端,一体地安装着左右一对吊杆16的前端,动力单元21的前端通过安装销17安装在该吊杆16的后端,动力单元21可上下摆动。
在后车架7的弯曲部7c的上方后端部7e的左侧面,如图5和图16所示,通过托架18用焊接一体地安装着缓冲器支承轴19,在后车架7的上部7c的上方后端部7e的右侧面,用焊接一体地安装着点火线圈安装架20,缓冲器支承轴19的基端与点火线圈安装架20的相接部也用焊接连接。
动力单元21由内燃机22、V形皮带无级变速器23和齿轮减速器24构成。后轮4一体地安装在齿轮减速器24的输出轴上。后部缓冲器26的上下两端枢支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缓冲器支承轴19和动力单元21的安装轴25上。底座小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1的后半部重量通过后部缓冲器26和动力单元21由后轮4支承。
在朝下车架6的水平中央部6c和水平后部6b的上下厚度方向的中央,贯穿着指向车宽方向的底板管27,并用焊接与朝下车架6结合成一体。在该底板管27的左右两端上方,用焊接成一体地连接着底板托架28,在该底板托架28上铺设着脚踏板29。
如图1所示,在头管5内,嵌装着可左右旋回的转向轴30,在该转向轴30的上端,一体地安装着转向把手31,在该转向轴30的下端,一体地安装着一对左右方向的前叉32,在该前叉32的下端枢支着可旋转的前轮3。
在左方的V形皮带无级变速器23的上方,配设着空气滤清器33,在其前方配设着化油器34,挟着后轮4地在V形皮带无级变速器23的相反侧车身右侧,配置着消音器35。
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如图4所示,沿着车身前后水平方向、换言之相对于朝斜后上方倾斜的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长度方向被斜切。如图4及图23所示,铝铸副车架36的前端部36a从该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后端开口向前方内部插入,如下述地,副车架36的前端部36a和后方油箱托架38一体地安装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上。
副车架36形成为图8至图12所示形式,在其前端部36a上的孔36b及缺口36c(如图13和图9所示,在副车架36的两侧及中央肋部36d处形成孔36b,在薄壁部36e处形成缺口36c)、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侧孔7f、与油箱37下方后端部结合成一体的后方油箱托架38的两端部件38a的侧孔38b内,插入着螺栓40,在该螺栓40的前端紧固着螺母40a,如图3、图11和图23所示,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底孔7g和副车架36的前端部36a的上下方向的孔36r(两孔7g、36r为左右两组)内,插入着螺栓41,在该螺栓41的前端紧固着螺母42。这样,副车架36的前端部36a便一体地安装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上。
如图1及图7所示,在油箱37的下方前部,用焊接一体地连接着前方油箱托架39。如图2及图7所示,在后车架7的弯曲部7c的上面,用焊接一体地结合着指向车身宽度方向的油箱安装筒43,在前方油箱托架39的两侧部件39a的侧孔39b和油箱安装筒43内,插入着螺栓44,该螺栓44的前端紧固着螺母45,加之后方油箱托架38与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结合,这样,油箱37便一体地安装到后车架7上。
下面,参照图4说明合成树脂制后挡泥板46的安装构造。
后挡泥板46形成为图14至图18所示的形状,在该后挡泥板46的前方左侧部46a上,形成能从前方与缓冲器支承轴19上部接合的接合片46b,在后挡泥板46的前方右侧部46c,形成向下方弯曲的凹部46d,在其右侧形成缺口46e,将该挡泥板46从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下方靠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下面,如图16所示,将上述后挡泥板46的缺口46e与点火线圈安装架20的前端部20a接合后,使该后挡泥板46的接合片46b与缓冲器支承轴19接合,便可将后挡泥板46的前部安装在后车架7上。
在后挡泥板46的后部中央,如图18所示,向上方弯曲形成抵接部46f,并在该抵接部46f上设置孔46g,如图19所示,将后挡泥板46的抵接部46f抵接在副车架36的后方凹部36e的下面,在该副车架36的后方凹部36e的孔36f和后挡泥板46的抵接部46f的孔46g内插入螺栓47,在其前端紧固螺母48,这样,便可将后挡泥板46的后部一体地结合在副车架36上。
下面,说明合成树脂制车身罩50的安装构造,该车身罩50形成为图20至图22所示的形状。
即,车身罩50的前方上部被切开而形成开口部50a,从前方复盖该开口部50a的中央罩49可装卸下地安装在该开口部50a上。
在车身罩50的前方下缘,如图20所示,沿其下缘每隔一定间隔一体地突设着若干个接合爪50b。在该车身罩50的中央部50c,如图20和图23所示,形成筒形的立起部50d,并且在其后方形成朝上方开口的电池收容凹部50e。车身罩50的接合爪50b,如图1所示,与脚踏板29的后方罩29a的上缘29b的接合孔(图未示)接合,如图23所示,在车身罩50的筒形立起部50d的下方,游嵌着油箱51,在车身罩50的电池收容凹部50e内,如图1所示地放着电池52。
车身罩50如图23至图25和图19所示,一体地安装在副车架36上。先如图23所示地,在车身罩50的电池收容凹部50e的底部50f的孔50g和副车架36的孔36g内,插入螺栓53,在该螺栓53的前端紧固着螺母54。
在车身罩50的电池收容凹部50e的后方,在副车架36的左右两侧,如图4、图8、图9、图24和图25所示,形成立起的支承部36h,并且在其上端圆筒形部36i上形成螺孔36j,在副车架36的后端部36k上设有孔36l,如图21所示,在车身罩50的电池收容部50e的后方两侧设有孔50h,在其后方设有孔50i。
如图24、图25所示,将车身罩50的孔50h嵌合在副车架36的上端圆筒形部36i上后,再嵌合橡胶制的套筒55,将载物架56的前端安装部56a顶接在副车架36的上端圆筒形部36i的顶面,将贯穿该载物架56的前端安装部56a的螺栓57拧紧在副车架36的螺孔36i内,而且,如图13、图19所示地,将车身罩50的孔50i对准副车架36的后端部36k的孔361,将螺栓59插入载物架56的后部安装部56b、缓冲橡胶58、车身罩50的孔50i和副车架36的后端部36k的孔36l,在该螺栓59的前端紧固螺母60,这样便可将车身罩50和载物架56一体地安装在副车架36上。
车座61可上下摆动地枢支在油箱37的前端,在该车座61的后端,如图24所示,一体地设有朝向下方的U字形接合部件62,车座锁63如图19和图24所示地安装在副车架36上,该车座锁63的接合爪63a能与上述U字形接合部件62接合自如。即,在车座锁63的基部63b的前后形成孔63c,在副车架36中的左方立起支承部36h的内侧前后形成孔36m,将螺栓64自下而上地贯穿该孔36m、63c,在其前端紧固螺母65。另外,在左方的立起部36h和车身罩50的左侧壁上,如图24所示,形成圆形的孔36n、50j,车座锁63的键插入部63d可从这些孔的侧方露出。
如图15所示,在点火线圈安装架20上装着点火线圈66,如图15和图19所示,在位于副车架36的上端圆筒形部36i后方的孔36p和调节器67的孔67a内,插入着螺栓68,在该螺栓68的前端紧固着螺母69。如图15、图19、图25和图26所示,记录器70的安装脚部70a的孔70b贴靠着副车架36的孔36p后方右侧的下方缺口36q,螺栓71插入该缺口36q和孔70b内,在该螺栓71的前端紧固着螺母72。
在后车架7的下部后方延长部7d的一侧面,用焊接等方式固接着防盗用的U字形锁接合钩73。
在图1至图26所示的上述第1实施例中,由于主车架的后车架7用横断方向尺寸大的中空部件构成,所以,从后轮4通过后部缓冲器26作用到缓冲器支承轴19上的大的反力能由后车架7承受。
另外,由于在中空的后车架7内,插入了铝制副车架36,在前后二个部位(准确地说是三个部位)用螺栓40、41和螺母42固定住,所以,能将副车架36牢固地结合在后车架7上。
由于副车架36是铝铸的,所以重量轻,另外,容易做成为适合于安装后挡泥板46、车身罩50、载物架56、车座锁63、调节器67及记录器70等部件的形状,而且能减少安装用的部件,可实现小型化及降低成本。
由于将载物架56与车身罩50一起装在副车架36上,所以,可减少安装车身罩50和载物架56用的安装部件及组装工作量,从这一点上也能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油箱37的后部往后车架7上方后端部7e上的安装与副车架36的前端部36a的安装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可减少零部件数量及组装工作量。
由于副车架36是铝制的,所以,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而且调节器67、记录器70等电气品的散热性得以改善。
下面,参照图27至图3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副车架36一体地安装在后车架7上的构造与第1实施例不同。
即,在第1实施例中,副车架36的前端部36a是从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后端开口向着前方内部插入而一体地安装的。而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副车架36的前端部36a的大半切除,将包含剩下的副车架36的前部36s和中央部36t的略前半部如下所述地,叠合地安装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上,并复盖该延长部7h。
首先,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从缓冲器支承轴19安装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位置的紧后方位置开始,一直延长到车座61的车座锁63安装在副车架36的位置紧后方的位置,在这中间,从起始端部开始,长方形断面的中空管渐渐被压扁,到了延长部末端被完全压扁,中空管的上下壁面彼此接触,并且其左右壁面向外方鼓出,同样地被压扁,如图33所示,成扩开状地向斜下方弯折,全体形成为略扁平状。
在该延长部7h的末端部左侧,前后形成孔7i,与这些孔7i之中的后方的孔7i左右对称位置处,形成另一个孔7i,在缓冲器支承轴19装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位置的紧后方位置处,在供安装缓冲器支承轴19的托架18的后方延长部18a上形成孔7j,并且,在与点火线圈安装架20形成为一体的、在点火线圈安装撑板20上方弯曲成U字形向外伸出的弯折部20a上也形成孔7j,该孔7j形成在与托架18的后方延长部18a上的孔7j同样的前后位置上。
在延长部7h上形成较大的孔7k,该孔7k面临着后述副车架36的前部36s的U字形前缘中央底部。该孔7k的作用是后述形成在副车架36上的孔36g和形成在车身罩50上的孔50g中,插入着螺栓53,把车身罩50一体地安装到副车架36上时,使螺合在螺栓53上的螺母54贴靠在孔36g的部分的里面。该螺母54也可用焊接连接。
接着,在副车架36的中央部36t,与左方的立起支承部36h内侧的前后孔36m之中的后方孔36m左右对称位置处,形成另一个孔36m,另外,在副车架36的前部36s的左右前端,形成高度不同的孔36u(见图32),在副车架36的前部36s的U字形前缘中央底部附近,形成安装车身罩50用的孔36g,在副车架36的前部36s左侧方,形成安装电气零件用的孔36v。其它方面与第1实施例中副车架36的构造基本相同。
由副车架36的前部36s和中央部36t构成的部分,从上方复盖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上;左右2个孔7i形成在延长部7h的末端部,左右2个孔36m形成在副车架36的中央部36t上,使上述2个孔7i与2个孔36m对准;左右2个孔7i形成在托架18的后方延长部18a上和与点火线圈安装架20成一体的弯折部20a上,2个孔36u形成在副车架36的前部36s的左右前端,使该2个孔7j与2个孔36u对准;在上述这些孔中插入螺栓64、74、76,在这些螺栓的前端紧固着螺母65、75、77,这样,将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与由副车架36的前部36s和中央部36t构成的部分牢固地连接起来,把副车架36一体地安装在后车架7上(此外,在螺栓64上紧固螺母65,车座锁63也一体地被安装)。
按照该第2实施例的后车架7与副车架36的一体安装构造,可以把由螺栓64、74、螺母65、75将它们连接的位置和由螺栓76、螺母77将它们连接的位置的前后方向距离S2做得大于第1实施例中的前后方向距离S1(由螺栓40、螺母40′将它们连接的位置和由螺栓41、螺母42将它们连接的位置的前后方向距离,见图15),因此,后车架7与副车架36的接触面积也增大,所以,可大幅度提高副车架36的强度及刚性。
因此,即使因载物架56的大型化等而导致副车架的负荷加重,该副车架也能完全承受。
另外,在第1实施例中,把电气品等安装在副车架36上时,只能将它们装在向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插入部以外的、露出于外部的部分;而在第2实施例中,由于不存在第1实施例中那样的朝着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插入部,所以,其安装不受后车架7的限制,安装空间的自由度增加,能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在第2实施例中,由于副车架、中空主车架的延长部和车座锁部件在副车架的立起支承部36h的位置处紧固在一起,所以,把副车架连接固定到中空主车架上以及把车座锁部件连接固定到副车架上的各连接固定方式简单,可减少零部件数量和组装工作量。
另外,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也可以做成图34所示的变形例。
图34所示的第1变形例中,图27至图33所示实施例中的副车架36的前部36s,沿着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的宽度被切除。
该第1变形例由于有这样的构造,虽然强度、刚性稍有降低,但可减轻重量,降低成本,也省节空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也可以做成图35所示的变形例。
图35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是在图27至图33所示实施例中,为了使副车架36的前部36s和中央部36t可从下方复盖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把前部36s的沿着延长部7h的部分形成为有台阶的低面,另外,把中央部36t的左右立起支承部36h的紧靠内侧部分做成为凹状的槽36w,该槽36w与上述前部36s的有台阶的低面连接,并且,该槽36w能接受延长部7h末端部的左右壁面挤扁而朝斜下外方弯折的部分。
该第2变形例由于有这样的构造,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的上方没有空余的空间,在下方有空余空间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利用该空间。
另外,该第2变形例也可以再进一步变形,与图34所示第1变形例同样地,沿着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的宽度,切除副车架36的前部36s,这时的效果与第1变形例相同。
另外,除了上述变形例外,例如还可以将第1变形例和第2变形例组合起来,在副车架36的中央部36t,从上方复盖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在副车架36的前部36s,从下方复盖上述延长部7h。另外,反之也可以。
在以上变形例中,也可以在后车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延长部7h的对应部位,形成供车身罩50固定的孔,在这些孔和车身罩50上的孔50g中插入螺栓53,从下方将螺母54紧固在螺栓上,把车身罩50一体地安装在后车架7上。另外,也可以不用这些孔,而是将螺母54焊接在上述延长部7h的相应部位,将车身罩50的孔50g叠合在螺母54上,插入螺栓53并紧固,将车身罩50一体地安装在后车架7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具有低底板式踏板,该踏板后方的车架朝后上方立起,动力单元通过缓冲器可摆动地连接在车架下方,其特征在于,从上述踏板后方的车架前部到缓冲器安装部的主车架由刚性高的中空部件构成,在缓冲器安装部后方的车架部分由铝、铝合金或合成树脂等重量轻的材料一体成形的副车架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电气部品等零件载置在上述副车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空主车架的断面是长方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载物架安装部一体地形成在上述副车架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副车架的前端部插入中空主车架的后端开口部被固定。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副车架上设有车座锁部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油箱安装部和上述副车架前端部共同紧固在上述主车架上。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空主车架从缓冲器安装部再向后方延伸,该延伸部渐渐被压扁,到末端部时成为略扁平状,上述副车架与上述延伸部局部地叠合而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空主车架的到缓冲器安装部之前的部分,其断面为长方形。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载物架安装部一体地形成在上述副车架上。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副车架上设有车座锁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副车架和中空主车架的延长部和车座锁部件被紧固在一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旨在为底座小摩托车型车辆提供一种重量轻、强度及刚性高的车架构造。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具有低底板式踏板29,该踏板后方的车架朝后上方立起,动力单元21通过缓冲器26可摆动地连接在车架下方,其特征在于,从上述踏板后方的车架前部到缓冲器安装部7e的主车架7由刚性高的中空部件构成,在缓冲器安装部后方的车架部分由铝、铝合金或合成树脂等重量轻的材料一体成型的副车架36构成。
文档编号B62KGK1165103SQ97103119
公开日1997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19日
发明者山口宣雄, 八木泽胜一, 竹中正彦, 赤冈均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