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10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由轮毂轴、被支撑于前述轮毂轴上之可以回转的驱动体与轮毂筒、传递前述驱动体与轮毂筒之间的动力之行星齿轮机构,以及用于对前述驱动体与前述行星齿轮机构之间的动力进行切换而可于轴向上移动的离合器体所构成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前述离合器体具有卡合部,且于前述行星齿轮机构之齿轮框上在圆周方向形成可与前述卡合部卡合之多数用以传递动力之凹部,且于前述行星齿轮机构之环齿轮上在与前述凹部相对之方向形成可与前述卡合部卡合且可传递动力之锯齿状缺口,此时第1变速段藉由卡合前述卡合部与前述凹部而作出,第2变速段是由卡合前述卡合部与前述之锯齿状缺口而作出。
上述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可由德国专利公报2337725号得知。此种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系属3段变速方式,与驱动体相连结且可于轴向移动的离合器体与齿轮框相连结,由驱动体传来之正转动力从设于齿轮框之行星齿轮经由环齿轮往轮毂轴传递而成高速段,离合器体与环齿轮连结,由驱动体传来的正转动力由环齿轮直接传递至轮毂筒而成中速段,离合器体与环齿轮连结的同时,由驱动体传来的正转动力经由此环齿轮、行星齿轮、齿轮框传递至轮毂筒而成低速段。反转制动装置也被称为倒刹车(coaster brake),系属习知构造,于各变速段,从驱动体传来的逆转动力让设于齿轮框的刹车圆锥体在轴向上移动,此刹车圆锥体在轴向上的移动让刹车块的向外顶出,而产生制动作用。
前述传统式内装置有反转制动装置的轮毂,为了对自行车产生制动而逆踩踏板对驱动体提供逆转动力时,动力传递路径对应于当时设定之变速段而由驱动体向齿轮框传递逆转动力的路径会有所不同,其结果导致对反转制动装置之操作力矩亦不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所有的变速段,对反转制动装置供给一定的操作力矩之内装置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构造。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备有开始传递反转动力时,卡合于齿轮框上在圆周方向形成之凹部内之离合器体卡合部因反转动力而向着环齿轮圆周方向所形成的锯齿状缺口移动,而与前述锯齿状缺口相卡合之强制移动手段。
由此种构成,在反转踏板而对驱动体供给反转动力时,即使离合器体设定为连结于齿轮框之变速段,亦可强制使用反转动力而重新连结上环齿轮。藉此,于反转动力传递开始前,亦即在通常骑乘时,无论是设定在哪一个变速段,一旦对驱动体也就是对离合器体供应反转动力,离合器体即会与环齿轮相连结,反转动力经由环齿轮而传递至齿轮框,其结果为供应相同的操作力矩给反转制动装置。
关于本发明适合的实施形态,前述强制移动手段系使齿轮框的凹部的反转方向侧之侧面伴随着卡合部的反转驱动而使卡合部向环齿轮的锯齿状缺口移动的倾斜导引面,此倾斜导引面形成于凹部的反转方向侧的侧面。此倾斜导引面可以将卡合于凹部的卡合部上的反转方向的力分解出朝向环齿轮方向的分力,在卡合部与环齿轮的锯齿状缺口相卡合之前使离合器体在轴方向上移动。此倾斜导引面藉由加工齿轮框的凹部的反转方向侧的侧面而可以简单的形成。
进而,此倾斜导引面适合的实施形态,是提议将倾斜导引面由第一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所构成,此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的形成是在反转动力传递时,前述卡合部经由前述第1倾斜面而可在前述第2倾斜面上滑动,并藉由前述第2倾斜面而将卡合部滑进前述锯齿状缺口内。也就是说,传递反转动力时,离合器体的卡合部由齿轮框移向环齿轮时,首先滑动第1倾斜面使和环齿轮接触,之后离合器体受到由第2倾斜面而进入环齿轮的锯齿状缺口内的力作用,同时等到锯齿状缺口与卡合部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后才进入锯齿状缺口内。进而,为了让卡合部确实进入锯齿状缺口内,从第2倾斜面到其次之凹部为止的圆周方向长度设定成较锯齿状缺口的圆周方向节距为大,藉此,传递反转动力时,在卡合部被夹在由第2倾斜面到其次的凹部为止的面与锯齿状缺口的突出部的前端之间的期间,前述卡合部可以进入前述锯齿状缺口而卡合。
在本发明适合的实施形态中,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若较前述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大时,于卡合部滑动进入锯齿状缺口内的阶段,即使在环齿轮的方向上可以产生较大的力,但是倾斜导引面全体于圆周方向上的长度,也即占有倾斜导引面的中心角可以尽可能的小。此一情形对于在直径小的齿轮框上设置具有倾斜导引面的凹部而言最为理想。当然,在齿轮框上可以确保设置倾斜导引面的空间时,第1倾斜面与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设为相同,其加工容易亦相当合理。
进而,为了让离合器体的卡合部容易进入环齿轮的锯齿状缺口内,于本发明更佳的实施形态中,除了让环齿轮在轴方向上可以移动之外,对此环齿轮更朝向齿轮框的方向加上弹力。藉由此种构成,传递反转动力时卡合部被夹在倾斜导引面与锯齿状缺口的突出部的前端之间时环齿轮因为可以逃避的弹力而不会相互卡住,等到卡合部移动到锯齿状缺口与卡合部的适当位置后再流畅地进入锯齿状缺口内。
本发明之内装轮毂适用于3段变速的场合的一个实施形态,是提议藉由让卡合部在不同于作出第1变速段的位置卡合于凹部而作出中间变速段,第1变速段为高速段,前述第2变速段为低速段,前述中间变速段为中速段,而且,于前述的高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齿轮框经由齿轮而传递至轮毂筒;于前述的中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 齿轮框直接传递至轮毂筒;于前述的低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环齿轮经由齿轮框而传递至轮毂筒。于此场合,高速段和中速段在反踩踏板的时候,离合器体的卡合部由齿轮框向环齿轮移动。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是提议藉由让卡合部在不同于作出第2变速段的位置卡合于锯齿状缺口而作出中间变速段,第1变速段为高速段,前述第2变速段为低速段,前述中间变速段为中速段,而且,于前述的高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齿轮框经由环齿轮而传递至轮毂筒;于前述的中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环齿轮直接传递至轮毂筒;于前述的低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环齿轮经由齿轮框而传递至轮毂筒、于此场合,只有在高速段反踩踏板的时候,离合器体的卡合部由齿轮框向环齿轮移动。
以下利用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应可藉此而明了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与优点。
图1是本发明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第1实施形态之断面侧面图。
图2是设定于高速段的图1所示之内装轮毂之示意图。
图3是设定于中速段的图1所示的内装轮毂之示意图。
图4是设定于低速段的图1所示之内装轮毂之示意图。
图5是设定于高速段的内装轮毂之凹部与锯齿状缺口与卡合部的位置关系示意模式图。
图6是设定于中速段的内装轮毂之凹部与锯齿状缺口与卡合部的位置关系示意模式图。
图7是设定于低速段的内装轮毂之凹部与锯齿状缺口与卡合部的位置关系示意模式图。
图8是齿轮框的断面侧面图。
图9是齿轮框的平面图。
图10是环齿轮的断面侧面图。
图11是环齿轮的平面图。
图12是离合器体的断面侧面图。
图13是离合器体的平面图。
图14是倾斜导引面变形例之模式图。
图15是对应于图2之本发明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第2实施形态之示意图。
图16是对应于图3之本发明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第2实施形态之示意图。
图17是对应于图4之本发明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第2实施形态之示意图。
图18是对应于图5之本发明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第2实施形态的示意图。
图19是对应于图6之本发明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第2实施形态之示意图。
图20是对应于图7之本发明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第2实施形态之示意图。
于图1显示本发明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的1种实施形态,系属3段变速内装轮毂。进而为使在各变速段的主要构件的动作易于理解,于图2至图7显示各变速段的示意图与主要构件的模式图。
于此内装轮毂1中,具备有固定于自行车车架的具有轴芯x的轮毂轴2,及位于轴芯x周围可以旋转且支撑于轮毂轴2之驱动体3以及轮毂筒4,及位于此驱动体3及轮毂筒4之间进行传递动力的行星齿轮机构5,及藉由此行星齿轮机构5而于驱动体3和轮毂筒4之间选择切换动力传递路径的离合器体6,及习知的反转制动装置滚筒刹车8。
作为此内装轮毂1的动力输入部的驱动体3,具备有受到由链条传递来的动力而设于外周部的齿盘31。进而,于驱动体3和轮毂轴2之间,还有由形成于驱动体3的内周面的外侧轨道部32,及形成于轮毂轴2的内侧轨道21,及于其间配置的钢珠12所构成的第1滚珠轴承机构11。
作为此内装轮壳的动力输出部的轮壳筒4,于其外周面形成用于连结自行车行轮的轮幅条(图中未示)用的一对轮毂锷41。进而,于轮壳筒4与驱动体3之间,还有由形成于轮壳筒4的内周面的外侧轨道部43,及形成于驱动体3的外周面的内侧轨道33,及于其间配置的钢珠14所构成的第2滚珠轴承机构13。另外,固定于轮毂轴2的制动臂80与轮毂筒4之间也具备有相同的第3滚筒轴承机构15。
行星齿轮机构5系由形成于轮毂轴外周面的太阳齿轮51,及与此太阳齿轮相咬合而分布配置于圆周方向的3个行星齿轮53,及用齿轮轴55可旋转地支撑行星齿轮53的圆筒状的齿轮框52,及与此行星齿轮相咬合的环齿轮54所构成。齿轮框的详细图见图8与图9,环齿轮54的详细图见图10与图11。
于环齿轮54的一侧端部设有爪离合器16,为传递自行车驱动方向的旋转的单向离合器。此爪离合器16系属公知,系由形成于轮壳筒4的内周面与棘轮齿44相咬合的摆动爪16a,及使此摆动爪16a可以摆动且装在环齿轮54上的支持栓16b,及将此摆动爪朝向卡合方向施加弹力之爪弹簧16c所构成。齿轮框52与轮毂轴2之间,作为传递自行车驱动方向的旋转用的单向离合器设有滚轮离合器17。亦即,行星齿轮机构5至轮毂筒4的动力传递,有以下两条传递路径经由爪离合器16的中介而由环齿轮54传递至轮壳筒4的传递路径,及以滚轮离合器17为中介由齿轮框52传递至轮毂筒4的传递路径。
前述两条传递路径的切换是藉由于轴芯方向x设定于第1位置与中间位置与第2位置等3个位置的离合器体6来进行的。由于此目的,离合器体6可以在轮毂轴3上回转且可沿着轴芯x移动。离合器体6于此实施形态系由2个筒状构件,亦即第1离合器构件60与第2离合器构件65所分割构成。此被分割的离合器体6详见图12与图13。由于此2构件系属可以传递力矩的连结,因此第1离合器构件60的一端设有内齿条部61,于第2离合器构件65的一端设有外齿条部66,藉由这些齿条部61与66的卡合,而使两个构件60与65形成用以传递力矩之一体化结构。
第1离合器构件60的另一端设有与形成于驱动体3内周面的内齿条34相卡合的外齿条62,藉此第1离合器构件60对驱动体3而言除了可以在轴芯x的方向上移动外同时亦能一起回转。
第2离合器构件65的另一端配置有往外径方向突出且分布于圆周方向的4个卡合部67。此卡合部67对应于离合器体6在轴芯x方向上的位置,与于环齿轮54的内周面在圆周状态分布形成12个轴方向沟状的锯齿状缺口54a,或者是与形成于齿轮框的内周面在圆周方向分布的4个轴方向沟状凹部70相卡合。更进一步详加说明,离合器体6位于第1位置与中间位置的场合,卡合部67与齿轮框的凹部70卡合,进而离合器体6在图1中往右方移动而位于第2位置的场合,卡合部67与环齿轮54的锯齿状缺口54a卡合。进而,于第2离合器构件65的外周面,设有与摆动爪16a相互作用的段部68。此段部68在离合器体从第1位置往右方移动而达到中间位置时,作用于摆动爪16a而使摆动爪16a倒下,使摆动爪16a与棘轮齿44解除卡合。此段部68的形状设定为在中间位置到第2位置之离合器体6移动范围内可以让段部68对摆动爪16a作用而使摆动爪16维持倒下。
离合器体6的卡合部67与齿轮框的凹部70与环齿轮54的锯齿状缺口54a的关系由图5、6、7来说明。此图为说明用的模式图,虽然凹部70与锯齿状缺口54a在实际上是在圆周方向来配置的但在此处是以展开后的形状来作成图示。图上的箭头显示自行车的驱动方向,与此方向相同的回转在说明书中以正转来称呼,与此方向相反的回转以反转来称呼。凹部70是由实质上构成反转方向侧的侧面的第1倾斜面71与第2倾斜面72,及正转方向侧的侧面74,及底面73,及滚轮凹槽部75,及顶部的平坦平面76所构成的。第1倾斜面71与第2倾斜面构成了将在后面详细叙述之作为强制移动手段的倾斜导引面7。离合器体6位于第1位置的场合,卡合部于图5中以实线表示的a位置,与齿轮框52相接,将驱动体3的正转动力传递至齿轮框52。离合器体6位于中间位置的场合,卡合部67于图6中以实线表示的b位置,与齿轮框52相接,将驱动体3的正转动力传递至齿轮框52。离合器体6位于第2位置的场合,卡合部67于图7中以实线表示的c位置,与环齿轮54相接,将驱动体3的正转动力传递至环齿轮54。
于卡合部67与齿轮框52相接的状态,为了制动而将踏板反踩,结果在卡合部67与回转方向逆向回转的话,卡合部67与第1倾斜面接触,藉由其倾斜而沿着轴芯方向往环齿轮的方向滑动。接着滑到第2倾斜面72时,与环齿轮54接触,随场合不同有时进入到平坦部76持续滑动到与锯齿状缺口54a的位相关系一致为止,最后进入锯齿状缺口54a内,将驱动体3的反转动力传递至环齿轮54。卡合部67在第2倾斜面72与平坦部76之间滑动的时候,为了让卡合部得到与锯齿状缺口54a一致的位相关系,第2倾斜面72与平坦部76之间的圆周方向距离D1设定为较锯齿状缺口54a的圆周方向节距D2为大。于此实施例,第2倾斜面72的倾斜角度设定为较第1倾斜面71的倾斜角度为大,但是凹部70于圆周方向若能保留足够的空间,如图14般的将第2倾斜面72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与第1倾斜面71的倾斜角度相同效果亦佳。
传送反转动力之前,也就是说在通常骑乘时无论离合器体6在什么位置,藉由强制移动手段7的作用藉由环齿轮54传递的反转动力,传递至滚轮刹车8将轮毂筒制动,其为公知的过程。标号54b是将环齿轮推往齿轮框54方向的弹簧,藉此即使卡合部67在压住环齿轮5的状态下环齿轮也能朝向右方避开,因而卡合部67可以顺利地进入锯齿状缺口54a。标号69系离合器6对齿轮框方向推动的弹簧,标号9是离合器体6于轴方向上操作移动的操作体,而藉由未于图中标示的缆线与变速操作装置接续。
其次说明上述形态的附有反转制动装置的3段变速内装轮毂的作用高速段可以藉由将离合器体6设定于第1位置而实现,此状态见图2与图5。由链条的中介,由驱动体3所得到的正转动力经由离合器体6,而传递至与离合器体6的卡合部相卡合的齿轮框52。爪离合器16的摆动爪16a是藉由爪弹簧16c而与棘轮齿44卡合的,因此供给齿轮52的转动力藉由行星齿轮53与太阳齿轮51的运动而增速并传递至环齿轮54,进而经由爪离合器16而传递至轮毂筒4。因为轮毂筒的速度较齿轮框52的速度为大,滚轮离合器17会过度移动。此状态下为了制动自行车而逆踩踏板的话,卡合部67与形成于凹部70的倾斜导引面7的第1倾斜面71接触,滑动此第1倾斜面,进而移动到第2倾斜面并滑动它,再进入环齿轮54的锯齿状缺口54a。进入锯齿状缺口54a后的卡合部67对环齿轮54传递反转动力,进而藉由行星齿轮53而将反转动力传递至齿轮框52。齿轮框反转驱动的话,会带动滚筒刹车而制动轮毂筒。
中速段可以藉由将离合器体6设定于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而实现,此状态见图3与图6。由链条的中介,由驱动体3所得到的正转动力经由离合器体6,而传递至与离合器体6的卡合部67相卡合的齿轮框52。爪离合器16的摆动爪16a藉由第2离合器构件65的段部68而由棘齿轮44脱离,因而传递至齿轮框52的正转动力直接经由滚轮离合器17而传递至轮壳筒4。此状态下为制动自行车而逆踩踏板的话,与高速段时相同,卡合部67与形成于凹部70的倾斜导引面7的第1倾斜面71接触,滑动此第1倾斜面,进而移动到第2倾斜面并滑动它,再进入环齿轮54的锯齿状缺口54a。进入锯齿状缺口54a后的卡合部67对环齿轮54传递反转动力,进而藉由行星齿轮53而将反转动力传递至齿轮框52,会带动滚筒刹车17而制动轮毂筒。
低速段可以藉由将离合器体设定于第2位置而实现,此状态见图4与图7,由链条的中介,由驱动体3所得到的正转动力经由离合器体6,而传递至与离合器体6的卡合部67相卡合的环齿轮54。爪离合器16的摆动爪16a是藉由第2离合器构件65的段部68而棘轮齿44成脱离状态,因此供给环齿轮54的正转动力藉由行星齿轮53与太阳齿轮51的运动而减速并传递至齿轮框52,进而经由滚轮离合器17而传递至轮毂筒4。此状态下为了制动自行车而逆踩踏板的话,已经进入环齿轮54的锯齿状缺口54a内的卡合部67直接对环齿轮54传递反转动力,进而藉由行星齿轮53而将反转动力传递至齿轮框52,带动滚筒刹车而制动轮毂筒。
由上所述,内装轮毂1无论是在高速段、中速段或是在低速段的变速位置上,为了制动自行车而逆踩踏板的话,因为离合器体6总是与环齿轮54卡合,因而能以相同的力矩让反转制动装置8动作。
图15-20显示本发明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之3段变速轮毂的其他实施形态。于先前介绍的实施形态里,在高速段由离合器传递的动力是由齿轮框经由环齿轮的中介而传递至轮毂筒,在中速段由离合器传递的动力经由齿轮框的中介而直接传递至轮毂,在低速段由离合器传递的动力是由环齿轮经由齿轮框的中介而传递至轮毂筒;而于此处的实施形态,则是在高速段由离合器传递的动力是由齿轮框经由环齿轮的中介而传递至轮毂筒,在中速段由离合器传递的动力经由环齿轮的中介而直接传递至轮毂筒,在低速段由离合器传递的动力是由环齿轮经由齿轮框的中介而传递至轮毂筒。亦即,在高速段,仅在反转驱动的场合,离合器体6的卡合部67会藉由强制移动手段的倾斜导引面7而被移动,进入环齿轮54的锯齿状缺口54a内。
于此实施形态与先前的实施形态相比较,构成构件于实质上几乎相同,不过有两处不同点其一为在中间位置,为了让离合器体6的卡合部67与环齿轮54的锯齿状缺口54a卡合,而变更齿轮框52、环齿轮54、离合器体的形状与尺寸,另外的不同点仅于离合器体6被移动到第2位置时,为了使第2离合器构件65的段部68对于爪离合器16的摆动爪16a作用,解除摆动爪16a与棘轮齿44的卡合,而变更离合器体6的形状尺寸。因此所使用的标号与先前相同。
其次说明于其他实施形态之附有反转制动装置的3段变速内装轮毂的作用高速段可以藉由将离合器体6设定于第1位置而实现,此状态见图15与图18。正转动力与反转动力的传递路径皆与先前所述之路径相同,于此省略其说明。
中速段于此亦可藉由将离合器体6设定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而实现,此状态见图16与图19。由链条的中介,由驱动体3所得到的正转动力经由离合器体6,而传递至与离合器体6的卡合部67相卡合的环齿轮54。爪离合器16的摆动爪16a因为与第2离合器构件65的段部68没有接触,而保持棘轮齿44相卡合。因此,传递至环齿轮54的正转动力直接经由爪离合器16而传递至轮毂筒4。此状态下为了制动自行车而逆踩踏板的话,已经进入环齿轮54的锯齿状缺口54a的卡合部67直接对环齿轮54传递反转动力,进而此反转动力藉由行星齿轮53而传递至齿轮框52,会带动滚筒刹车17而制动轮毂筒。
低速段也可以藉由将离合器体设定于第2位置而实现,此状态见图17与图20。于此位置,爪离合器16的摆动爪16a是藉由第2离合器构件65的段部68而与棘轮齿44成脱离状态,因此正转动力与反转动力的传递路径皆与先前所述的路径相同,于此省略其说明。
由上所述,于此其他实施形态下的内装轮毂1无论是在高速段、中速段或是在低速段的变速位置上,为了制动自行车而逆踩踏板的话,因为离合器体6总是与环齿轮54卡合,因而能以相同的力矩让反转制动装置8动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包括轮毂轴;被支撑于所述轮毂轴上之可以回转的驱动体与轮毂筒;传递所述驱动体与轮毂筒之间的动力的行星齿轮机构;用于对所述驱动体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之间的动力进行切换而可于轴向上移动的离合体;所述离合器体具有卡合部,且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之齿轮框上在圆周方向形成可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之多数用以传递动力之凹部,且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之环齿轮上在与所述凹部相对之方向形成可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之可传递动力之锯齿状缺口(serration),此时第1变速段藉由卡合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凹部而作出,第2变速段是由卡合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之锯齿状缺口而作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还具备有当开始传递逆转动力时,于所述凹部内藉由逆转动力而将卡合中的所述卡合部向所述锯齿状缺口的方向移动而与所述锯齿状缺口相卡合之强制移动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移动手段系为当所述凹部的逆向侧侧面伴随着所述卡合部的逆转驱动时,可使所述卡合部向所述锯齿状缺口移动的倾斜导引面,此倾斜导引面系形成于所述凹部之逆向侧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引面具备有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此处之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于传递逆转动力时,所述卡合部经由所述第1倾斜面在所述第2倾斜面上滑动,藉由所述第2倾斜面而将卡合部推进锯齿状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倾斜面和所述第2倾斜面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由所述第1倾斜面至所述第2倾斜面其间是平滑的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之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倾斜面之倾斜角度较所述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大。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倾斜面到下一个凹部为止的圆周方向长度设定为较所述锯齿状缺口之圆周方向节距(pitch)为大,因此于逆转时,所述卡合部被夹在所述第2倾斜面和锯齿状缺口的突出部前端之间,在所述第2倾斜面上滑动时,所述卡合部进入所述锯齿状缺口内而卡合住。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齿轮是可以在轴方向上移动,且被朝向所述齿轮框的方向弹压。
8.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于作出第1段变速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藉由与所述凹部的卡合而作出中间变速段,所述第1变速段为高速段,所述第2变速段为低速段,所述中间变速段为中速段;而且,于所述的高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齿轮框经由环齿轮而传递至轮毂筒;于所述的中速段时,由离合器传来的动力由齿轮框直接传递至轮毂筒;于所述的低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环齿轮经由齿轮框而传递至轮毂筒。
9.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于作出第2段变速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藉由与所述锯齿状缺口的卡合而作出中间变速段,所述第1变速段为高速段,所述第2变速段为低速段,所述中间变速段为中速段;而且,于所述的高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齿轮框经由环齿轮而传递至轮毂筒;于所述的中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环齿轮直接传递至轮毂筒;于所述的低速段时,由离合器体传来的动力由环齿轮经由齿轮框而传递至轮毂筒。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对于所有的变速段,均可对反转制动装置施以一定之操作力矩之内装有反转式制动装置的轮毂构造。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将倾斜导引面(70)形成于齿轮框的圆周方向上的凹部(70)的反转方向侧的侧面,利用这个倾斜导引面(70)当开始传递反转动力时,可使卡合在齿轮框的圆周方向上的凹部(70)内的离合器体(6)的卡合部(67)利用反转动力而向着形成于环齿轮(54)的圆周方向的锯齿状缺口(54a)移动而与锯齿状缺口卡合。
文档编号B62M11/00GK1163217SQ97103069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15日
发明者正下昭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