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装部件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44013阅读:来源:国知局
5所示,电装部件74以及与该电装部件74连接的耦合器87收纳在由收纳部75和盖构件76形成的室内100。在电装部件74上经由耦合器87而连接有从车身侧延伸的电装线85。即,电装线85与电装部件74的连接部(耦合器)87配置在室内100。
[0067]在构成盖构件76的主体部94的上表面94a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筒状部96。在筒状部96的上端96a形成有用于使电装线85向室内100通过的电装线用开口 91。设有电装线用开口 91的筒状部96的上端96a的高度比收纳盖部95的上表面95a(盖构件76的上表面76a)的高度高,该收纳盖部95以从筒状部96分离的方式从主体部94的上表面94a向上方延伸。
[0068]由于设有电装线用开口 91的筒状部96的上端96a的高度比盖构件76的上表面76a高,因此与电装线用开口 91设定为比盖构件76的上表面76a低或者同等高度的情况相比,在组装时,为了闭塞电装线开口 91与电装线85的间隙而卷绕在电装线85和筒状部96上的保护带111不易与盖构件76的主体部94发生干涉。其结果是,保护带111的卷绕的作业性得以提高。
[0069]接着,对盖构件76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
[0070]通过使在主体部94的内侧形成的抵接部101与纵壁部81的上端81a抵接,由此将盖构件76支承于收纳部75。此时,在后挡泥板的上表面73a突出设置的纵壁部81在直至其高度方向一半的位置由盖构件76的主体部94覆盖的位置上对盖构件76进行支承。在该主体部94和收纳盖部95的内侧形成有对电装部件74及能够装拆于该电装部件74的连接部(耦合器87)进行嵌合支承的电装部件嵌合部102。S卩,电装部件74由盖构件76支承,且配置在位于由收纳部75和盖构件76形成的室内100中的电装部件嵌合部102内。电装部件74以从收纳部75的底部75b向上方离开的方式配置。
[0071]在抵接部101的内侧,且在盖构件76的电装部件嵌合部102上延伸出一对除水肋103,这一对除水肋10朝向比与电装部件74的下端连接的耦合器87的下端还靠下方的位置延伸。由于该除水肋103比一对限动件83、84的上端靠下方地延伸,因此即使万一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从电装线用开口 91浸入,也能够通过这一对除水肋103将水向除水肋103的外侧引导,因此使水不易与耦合器87接触。其结果是,防水性能得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耦合器87的下端87b还由从后挡泥板73的上表面73a突出设置的一对限动件83、84的上端来支承。
[0072]与耦合器87的下端87b连结的电装线85具有从电装线用开口 91进入到室内100之后大致呈U字状或V字状弯曲的弯曲部105。并且,电装线85从弯曲部105与电装部件74连接。即使万一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从电装线用开口 91沿着电装线85浸入到室内100的情况下,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也会在弯曲部105处滴落而到达收纳部75的底部75b,并从该收纳部75的底部75b通过排水孔82而向收纳部75的外部排出。其结果是,能够使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不易与电装部件74接触。
[007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装线经由耦合器87而与电装部件74连接,但也可以省略耦合器而将电装线直接与电装部件74连接。
[0074]如图6所示,沿着电装部件嵌合部102的内周面轮郭设置的除水肋103以与耦合器87的外周面轮郭88抵接且对耦合器87进行嵌合支承的方式配置。如图5所示,构成收纳部75的纵壁部81与形成在除水肋103的外周面107与主体部94的内周面108之间的嵌合槽部109嵌合。
[0075]接着,对将电装部件74及耦合器87支承于盖构件76的限动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对电装部件74及耦合器87进行支承的一对限动件115、116是在除水肋103的前端以支承耦合器87的下端87b的方式向收纳部的水平方向内侧突出设置的构件。取代在收纳部75侧设置一对限动件,而在盖构件76侧设置一对限动件115、116。由于在比形成有收纳部75的罩构件64小的构件即盖构件76上设置限动件115、116,因此能够容易成形出限动件115、116,从而使成形成本降低。其他结构为与图5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0076]接着,对以上所述的车载电装部件的支承结构的作用进行叙述。
[0077]在图5中,车辆具备罩构件64,在由该罩构件64的收纳部75和盖构件76形成的室内100配置电装部件74。由于通过盖构件76闭塞收纳部75的开口部,因此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不易接触到电装部件74。
[0078]另外,电装部件74以从收纳部75的底部75b向上方离开的方式由盖构件76支承。即使水进入到收纳部75,由于使电装部件74从收纳部75的底部75b向上方离开,从而也能够使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不易与电装部件74接触。由于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不易与电装部件74接触,因此不需要对电装部件74自身另行实施防水对策。由于不需要对电装部件74实施防水对策,因此能够避免电装部件74的成本上升或大型化。
[0079]另外,电装部件74与电装线85的连接部(耦合器87)配置在通过盖构件76覆盖收纳部75而形成的室内100。若为配置在这样的室内100的连接部(耦合器87),则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不易与连接部(耦合器)87接触。由此,除了电装部件74之外,对连接部(耦合器)87也不需要另行实施防水对策。其结果是,能够避免连接部(耦合器87)的成本上升或大型化。
[0080]盖构件76由弹性构件形成。电装部件74由该盖构件76支承。由于电装部件74由弹性构件所形成的盖构件76来支承,因此车辆的振动不易向电装部件74传递。其结果是,能够提供电装部件74的防振对策。
[0081]另外,连接部为耦合器87且配置在室内100。由于在室内100配置耦合器87,因此能够取代具有防水功能的耦合器而使用不带有防水功能的耦合器87。其结果是,能够削减耦合器87的成本。此外,由于省去防水功能,因此能够使耦合器87小型化。
[0082]在图1、图2中,收纳部75在座椅18的下方且在后挡泥板73的前低后高部77的上表面77a配置。若配置在座椅18的下方,则使水不易直接与收纳部75接触。另外,若配置在构成后挡泥板73的前低后高部77的上表面77a,则即使水浸入到收纳部75的情况下,水也容易沿着排水孔及前低后高部77而向下方流动。其结果是,收纳部75的排水功能得以提尚。
[0083]在图1、图4中,排水孔82开设在从车宽方向中心线C偏靠左侧的位置。在支起侧停车架33时,车辆以向左侧倾斜的姿势停止,因此若为开设在偏靠左侧的位置上的排水孔82,则与在车宽方向中心或车宽方向右侧配置排水孔82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浸入到室内100的水的排水作用。
[0084]【实施例2】
[0085]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0086]如图8所示,收纳部75包括:除一部分以外周围关闭且从后挡泥板73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设置的纵壁部81 ;在该纵壁部81的前方左侧开设且供电装线85通过的孔82B ;在纵壁部81的内侧从后挡泥板73的上表面73a向上方突出设置,且对承电装部件74进行支承的一对限动件83、84。收纳部75具备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80。需要说明的是,供电装线85通过的孔82B兼作为将浸入到收纳部75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孔。
[0087]盖构件76由弹性构件形成,且为如下这样的构件,即,以与收纳部的纵壁部81的形状嵌合的方式形成,且以与成为纵壁部81的上端的开口部80嵌合的方式覆盖开口部80。在后挡泥板73上表面设置的收纳部75与盖构件76之间能够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