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1121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电动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代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平衡车。
【背景技术】
[0002]早期的平衡车是Segway公司推出的具有左右配置的两个轮子的个人代步工具,其以陀螺仪感应、电动马达驱动、电路控制为基础,虽只有两个轮子却能保持平衡。此种平衡车的运行是通过用户重心的移动来控制,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骑行感受,所以在2002年正式推出时,就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即使其售价高昂,却依然抵挡不住人们购买的热潮。
[0003]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平衡车相较于早期的产品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尤其在重力感应、驱动马达及控制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平衡车的种类、样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市面上常见的通过把手转动控制转弯的电动平衡车,转动机构及角度传感器通常设置于把手杆的底部,把手杆会放大把手的转动角度,造成转弯角度的不准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转弯控制的电动平衡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安装于轮轴上的两车轮及位于两车轮之间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安装于所述轮轴上的杆体,杆体的上端安装有把手部,所述把手部通过转动机构安装于杆体上,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杆体上的固定部、可相对于固定部转动的转动部,所述把手部固定于转动部上,转动机构上设有用以检测转动部转动角度的角度检测装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弹性扭转件,弹性扭转件的上下表面均设有数个定位孔,固定部设有收容弹性扭转件的容置腔及位于容置腔内的凸柱,弹性扭转件容置于容置腔内且固定部的凸柱插置于弹性扭转件下表面的定位孔内,转动部设有插置于弹性扭转件上表面定位孔内的凸柱,转动部的转动带动弹性扭转件弹性变形。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通过一轴承安装于杆体上。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转动部上霍尔传感器及安装于杆体上的磁铁。
[0009]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包括安装于轮轴上的第一柱体及安装于第一柱体上的第二柱体,所述把手部安装于第二柱体上端。
[0010]进一步地,转动机构的外部设置有随把手部一起转动的壳体,壳体的下端通过一套接件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二柱体上;套接件的上端设有凸出的上凸缘,下端设有凸出的下凸缘;壳体的下端设有卡接槽用于卡接套接件的上凸缘,壳体的下边缘抵接于套接件的下凸缘上。
[0011]进一步地,电动平衡车包括位于两车轮之间的容置体,所述容置体包括第一容置部及位于第一容置部上方的第二容置部,第一容置部包括一侧盖板,第二容置部包括两盖板部,所述两盖板部及所述侧盖板围成一圆柱形或部分圆柱形收容空间,所述圆柱形收容空间或部分圆柱形收容空间的圆柱的轴通过轮轴,所述两盖板部的对接处分别设有一容第一柱体通过的缺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置部包括底板部、分别位于底板部两侧的半圆形侧板部,所述底板部及两侧板部形成半圆柱形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两盖板部覆盖于第二容置空间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部包括相对的两侧板,该两侧板之间形成半圆柱形或部分半圆柱形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侧盖板覆盖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组成所述收容空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部包括位于两侧板上方覆盖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板。
[0015]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转动机构及角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杆体与把手部之间,相对于转动机构安装在杆体的下端,提高转弯控制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电动平衡车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电动平衡车的支架、容置体及一个车轮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电动平衡车的容置体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电动平衡车的第一柱体及第二柱体连接处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把手部与第二柱体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2]图7为图5所示结构的转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8为图5中圆圈a中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电动平衡车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电动平衡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支撑杆处于撑地位置。
[0026]图11为图10所示电动平衡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支撑杆处于收合位置。
[0027]图12为图10所示电动平衡车的支撑杆、固定座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
[0029]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电动平衡车包括安装于轮轴I上的两个车轮2、位于两车轮2之间的容置体3、固定连接于轮轴I上支架4、安装于支架4上的把手部5及座体
6ο
[0030]所述支架4包括与轮轴I连接的第一柱体41、沿着第一柱体41延伸方向安装于第一柱体41上的第二柱体42、固定于第一柱体41上的固定杆43、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柱体41上的支撑体44、托体45。所述座体6安装于托体45上。所述固定杆43、支撑体44及第一柱体41大致呈三角形排布,如此设置,三者相对静止时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0031]所述托体45设有第一旋转连接部451及第二旋转连接部452,所述第一旋转连接部451及第二旋转连接部452分别通过轴体与固定杆43、支撑体44可转动地连接。此外,支撑体44与第一柱体41也是通过轴体可转动地连接。本发明的电动平衡车是通过骑行者的重心来控制车体的运行;即在车体静止状态下,骑行者重心前移,车体向前运行,骑行者重心后移,车体向后运行;在车体前行时,骑行者重心后移,车体向前减速,在车体向后运行时,骑行者重心前移,车体向后减速。因此,骑行者坐在座体6上控制车体时,需要不断移动身体,调整重心。骑行者身体姿态的调整通过托体45配合支撑体44的相对转动来完成使得动作较为顺畅、骑行感受舒适。支撑体44设置为缓冲减震杆可以减少颠簸而进一步提升骑行的舒适度。缓冲减震杆可以是液压减震杆、弹簧减震杆等具有减震效果的杆体。
[0032]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第二柱体42通过一连接组件安装连接于第一柱体41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盖71、第二连接盖72、安装于第一连接盖71上的第一电连接器73及安装于第二连接盖72上的用以与第一电连接器73对接的第二电连接器74。所述第一连接盖71通过螺钉、螺栓或螺柱等紧固件安装于第一柱体41的上端部内。所述第二连接盖72的中部设有用以插接于第二柱体42下端部的圆筒状的插接体721及位于插接体721内的通槽722。所述第二电连接器74安装于通槽722内,第二连接器74的一端用以与第二柱体42内的电线连接,另一端用以与第一电连接器73对接。第一连接盖71的中部设有通槽711,第一电连接器73安装于该通槽711内,第一电连接器73的一端与第二电连接器74对接,另一端用以与第一柱体41内的电线连接。第二连接盖72的插接体721插接于第二柱体42内可以采用焊接或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固定。第二连接盖7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