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296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例如专利文献I和非专利文献I公开了具备两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车辆。
[0003]通常,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是在车身框架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能够转弯的车辆。更具体地,在右转弯时车身框架向车辆的右方倾斜,在左转弯时车身框架向车辆的左方倾斜。在这样的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为了确保车身框架的倾斜量,以比一般的四轮车辆窄的方式形成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两个车轮的间隔。具备两个前轮和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的车辆是在左右方向上紧凑的车辆。
[0004]在先技術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美国外观设计专利547,242号公报。
[0007]非专利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1:Catalogo partidi ricamb1, MP3 300 ie LT Mod.ZAPM64102,Piagg1 公司。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在这样的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制动器的主缸被设置于车把,制动钳被设置在悬架装置的下部,主缸和制动钳以制动软管连接。制动软管包括:伴随着车身框架的倾斜而变形的倾斜变形部;以及伴随着两个前轮的转向而变形的车轮转向变形部。
[0011]在专利文献I和非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倾斜变形部和车轮转向变形部这两者被设置在连杆机构的上方。通过在连杆机构的上方聚集制动软管的变形部来避免制动软管与连杆机构相干扰。由此,避免在动作时上下大幅运动的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与制动软管之间的干扰。
[0012]然而,在专利文献I和非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由于制动软管的变形部集中在连杆机构的上表面的上方,因此为了在与连杆机构的上表面比靠上方处使制动软管挠曲而需要大的空间。因此,考虑在连杆机构的上表面的上方和罩的上表面之间确保大的空间。于是,连杆机构和罩之间的空间变大,罩大型化的结果是车辆的前部大型化。
[0013]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两个前轮和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的车辆,其通过在制动软管等制动操作传递部件的布局上下工夫来抑制车辆前部的大型化。
[001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5](I)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能得到的一种形式是车辆,具有:
[0016]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在右转弯时能够向所述车辆的右方倾斜,在左转弯时能够向所述车辆的左方倾斜;
[0017]右前轮和左前轮,所述右前轮和左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被并列地配置;
[0018]右悬架装置,所述右悬架装置在下部对所述右前轮进行支承,并且对所述右前轮相对于上部的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进行缓冲;
[0019]左悬架装置,所述左悬架装置在下部对所述左前轮进行支承,并且对所述左前轮相对于上部的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进行缓冲;
[0020]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0021]右侧向部,所述右侧向部将所述右悬架装置的上部以能够绕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右转向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0022]左侧向部,所述左侧向部将所述左悬架装置的上部以能够绕与所述右转向轴线平行的左转向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0023]上横向部,所述上横向部在右端部将所述右侧向部的上部以能够绕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右上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左端部将所述左侧向部的上部以能够绕与所述右上轴线平行的左上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中间部以能够绕与所述右上轴线和所述左上轴线平行的中间上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以及
[0024]下横向部,所述下横向部在右端部将所述右侧向部的下部以能够绕与所述右上轴线平行的右下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左端部将所述左侧向部的下部以能够绕与所述左上轴线平行的左下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中间部以能够绕与所述中间上轴线平行的中间下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
[0025]车身罩,所述车身罩覆盖所述连杆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0026]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右悬架装置与所述左悬架装置之间被所述车身框架支承,且能够绕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间转向轴线旋转;
[0027]车把,所述车把被设置在所述转向轴的上端部;
[0028]车轮转向传递机构,所述车轮转向传递机构伴随着与所述车把的操作相应的所述转向轴的旋转,使所述右悬架装置绕所述右转向轴线旋转,使所述左悬架装置绕所述左转向轴线旋转,
[0029]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被设置在与所述连杆机构相比靠下方处,并使制动力作用到所述右前轮和所述左前轮的至少一个上;
[0030]制动操作装置,所述制动操作装置被设置在与所述连杆机构相比靠上方处,并对所述制动装置进行操作;以及
[0031]制动操作传递部件,所述制动操作传递部件连接所述制动操作装置和所述制动装置,并将被输入到所述制动操作装置的制动操作向所述制动装置传递,
[0032]对所述制动操作传递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上横向部、所述右侧向部和所述左侧向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部,
[0033]所述制动操作传递部件具有倾斜变形部以及车轮转向变形部,所述倾斜变形部位于所述制动操作装置和所述限制部之间并与所述车身框架的倾斜相应地变形,所述车轮转向变形部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倾斜变形部和所述制动装置之间并与所述右前轮和所述左前轮的转向相应地变形。
[0034]在车辆的前部的下部设置有右前轮和左前轮。在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旋转的右部件(右前轮、右缓冲装置和右制动装置)与车身框架及被固定于车身框架的车身部件之间以避免在右前轮转向时彼此干扰的方式设置有空间。在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旋转的左部件(左前轮、左缓冲装置和左制动装置)与车身框架及车身部件之间以避免在左前轮转向时彼此干扰的方式设置有空间。
[0035]在将追加的部件配置到这些为了避免右部件和车身框架之间的以及右部件和车身部件之间的干扰而确保的空间、以及为了避免左部件和车身框架之间的以及左部件和车身部件之间的干扰而确保的空间中的情况下,需要以不与其它部件干扰的方式慎重地设计,该空间是不希望配置追加的部件的空间。因此,一般希望避免将制动软管等制动操作传递部件的变形部配置到这些空间中。
[0036]因此,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和非专利文献I的车辆中,将制动软管的变形部集中设置在上横向部的上方。因此,制动软管被紧凑地布置。
[0037]然而,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I和非专利文献I的车辆中,虽然制动软管本身被紧凑地布置,但是车辆的前部大型化了。
[0038]因此,本申请发明人为了找到避免制动软管等制动操作传递部件和连杆机构的干扰的其它方法,对制动操作传递部件的运动和连杆机构的动作详细地进行了研究。
[0039]制动操作传递部件中的、被固定在与连杆机构的动作相伴较大地进行相对位移的两点(例如车身框架的一点和右侧向部的一点)上的部位之间为倾斜变形部。在将在该两点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较大地变化时变形的制动操作传递部件的部位定义为倾斜变形部时,连杆机构绕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变化,因此倾斜变形部虽然必然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变形,但是能够使相对于上下以外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变形小。例如,在两点的上下方向的间隔靠近时,当使制动操作传递部件沿着与前后方向垂直的面或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变形时,能够使倾斜变形部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变化小。
[0040]制动操作传递部件中的、被固定在与右前轮和左前轮的转向相伴而较大地进行相对位移的两点(例如上横向部的一点和右前轮的一点)上的部位之间为车轮转向变形部。右前轮绕右转向轴线转向、左前轮绕左转向轴线转向,因此当将在该两点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较大地变化时变形的制动操作传递部件的部位定义为车轮转向变形部时,车轮转向变形部虽然必然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较大地变化,但是能够使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变化小。例如,在两点的左右方向的间隔或前后方向的间隔靠近时,当使制动操作传递部件沿着与上下方向垂直的面变形时,能够使车轮转向变形部的上下方向的变化小。
[0041]也就是说,本申请发明人注意到通过分离倾斜变形部和车轮转向变形部,倾斜变形部能够使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的变形量小,车轮转向变形部能够使上下方向的变形量小。
[0042]另外,本申请发明人考虑了伴随着连杆机构的动作的、位于与连杆机构相比靠上方处的主缸等制动操作装置和连杆机构的上部(上横向部的上部、右侧向部的上部、左侧向部的上部)的相对位移。
[0043]连杆机构包括右侧向部、左侧向部、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
[0044]右侧向部将右悬架装置的上部以能够绕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右转向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0045]左侧向部将左悬架装置的上部以能够绕与右转向轴线平行的左转向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0046]上横向部在右端部将右侧向部的上部以能够绕在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右上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左端部将左侧向部的上部以能够绕与右上轴线平行的左上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其中间部以能够绕与右上轴线和左上轴线平行的中间上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车身框架。
[0047]下横向部在右端部将右侧向部的下部以能够绕与右上轴线平行的右下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左端部将左侧向部的下部以能够绕与左上轴线平行的左下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其中间部以能够绕与中间上轴线平行的中间下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车身框架。
[0048]上横向部相对于车身框架和车身部件绕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间上轴线旋转运动。因此,当连杆机构动作时,制动操作装置和连杆机构的上部虽然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进行相对位移,但是在前后方向上不会较大地进行相对位移。
[0049]另外,在连杆机构动作时连杆机构的上部和右端部及左端部经过的圆弧状的轨迹在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大。因此,当连杆机构动作时,制动操作装置和连杆机构的上部虽然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进行相对位移,但是在左右方向上不会较大地进行相对位移。
[0050]右部件(右前轮、右缓冲装置和右制动装置)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右转向轴线旋转。因此,右部件相对于连杆机构虽然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较大地进行相对移动,但是相对于连杆机构在上下方向上不会较大地进行相对移动。
[0051]左部件(左前轮、左缓冲装置和左制动装置)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转向轴线旋转。因此,左部件虽然相对于连杆机构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较大地进行相对移动,但是相对于连杆机构在上下方向上不会较大地进行相对移动。
[0052]因此,本申请发明人想到将对制动操作传递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设置到连杆机构的上横向部、右侧向部和左侧向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部,在制动操作装置和限制部之间设置倾斜变形部,在限制部和制动装置之间设置车轮转向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
[0053]如上所述,在车身框架倾斜时,倾斜变形部和连杆机构都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进行位移。也就是说,由于彼此的变化的倾向一致,因此即使将彼此接近地配置,也容易抑制倾斜变形部和连杆机构的干扰。另外,由于倾斜变形部和连杆机构都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进行位移,因此能够利用为了允许连杆机构的动作而设置的空间来设置倾斜变形部。换言之,即使设置倾斜变形部,也能够抑制允许连杆机构动作的空间变大的情况。
[0054]如上所述,在前轮转向时,车轮转向变形部和右部件或左部件相对于连杆机构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较大地进行位移且不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进行位移。也就是说,由于彼此的变化的倾向一致,因此即使将彼此接近地配置,也容易抑制车轮转向变形部与右部件或左部件之间的干扰。此外,变化的倾向一致是说变化大的方向和变化小的方向都是相似的方向,而且变化的时刻一致的情形。另外,能够利用为了允许右部件或左部件位移而设置的空间来设置车轮转向变形部。换言之,即使设置车轮转向变形部,也能够抑制允许右部件或左部件的位移的空间变大。
[0055]因此,能够利用允许连杆机构位移的空间和允许右部件或左部件位移的空间来分别设置倾斜变形部和车轮转向变形部,能够确保容纳制动操作传递部件的空间并使车辆小。由此,能够确保悬架装置和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