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295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对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2-214211号(JP 2012-214211 A)中描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分支框架从前侧框架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车辆的前方以一定角度朝外延伸。这个分支框架的穿过前侧框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表面的后端部沿着前侧框架的内壁朝向车辆的后侧延伸。通过提供这种类型的分支框架,当发生如下的狭窄偏移碰撞(即,小重叠碰撞)时,冲击能量被有效地吸收:其中,诸如迎面而来的车辆的碰撞物体在正面碰撞中在比车辆的前侧框架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处与车辆碰撞。
[0003]然而,通过上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前侧框架的后半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以及分支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由共用的第二侧板形成。这个第二侧板在形成在前侧框架和分支框架的连接部上的脆弱部处弯曲,因此相对于来自车辆前侧的碰撞载荷的刚性低,并因此该第二侧板可能不足以促成碰撞载荷从分支框架向前侧构件的传递。因此,从将从车辆前侧输入至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碰撞载荷有效地传递至前侧构件的角度来看,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因此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其将从车辆前侧输入至车身前部结构的比前侧构件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的碰撞载荷有效地传递至前侧构件。
[0005]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前侧构件,其在车身前部的侧部上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前侧构件中,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部形成在前部上;以及载荷传递构件,其固定在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前部的截面中,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外侧开口部并且朝向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所述载荷传递构件从车辆前侧抵接所述前侧构件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
[0006]对于根据本方案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当诸如迎面而来的车辆的碰撞物体在正面碰撞中在比车身前部的前侧框架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处与车辆碰撞时,碰撞载荷被输入至载荷传递构件的外侧突出部。该载荷传递构件被固定在前侧构件的前部的截面中,并且外侧突出部穿过形成在前侧构件的前部上的外侧开口部并且朝向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通过这种方式,载荷传递构件被固定在前侧构件的截面中,因此碰撞载荷能够被更好地传递至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而且,该载荷传递构件从车辆前侧抵接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侧壁,因此碰撞载荷也能够更好地传递至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由此,根据本发明,从车辆前侧输入至车身前部的比前侧构件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的碰撞载荷能够被有效地传递至前侧构件。
[0007]本方案的前侧构件可以具有:内面板,其具有当从所述车辆纵向方向观看时朝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开口截面形状;以及外面板,其连接至所述内面板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此外,所述外侧开口部可以通过将所述外面板的前端部定位成比所述内面板的前端部更靠车辆后方而形成,并且所述外面板的所述前端部可以抵接固定在所述内面板的截面中的所述载荷传递构件的后表面。
[0008]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形成在前部上的外侧开口部的前侧构件。此外,传统的内面板能够被用于前侧构件的内面板,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尚生广率。
[0009]上述方案中的载荷传递构件可以具有固定至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侧壁的内侧固定部。
[0010]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载荷传递构件从车辆前侧抵接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并且具有固定至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侧壁的内侧固定部。由此,输入至载荷传递构件的外侧突出部的碰撞载荷能够被更好地传递至前侧构件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上的壁部,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碰撞载荷传递至前侧构件的效率。
[0011]上述方案中的载荷传递构件的后表面可以越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越朝向车辆后侧倾斜。
[0012]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当前侧构件由于输入至载荷传递构件的外侧突出部的碰撞载荷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时,载荷传递构件的后端是这种弯曲的起点。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即便当载荷传递构件的后端布置得更靠车辆后侧,并且前侧构件的弯曲部抵接动力单元或类似物,也能抑制载荷传递构件越来越大。
[0013]上述方案中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还可以包括:保险杠加强件,其在车身的前端部上沿着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碰撞盒,其形成为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比所述前侧构件脆弱,并且将所述前侧构件连接至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并且定位在所述外侧突出部的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方的外侧延伸部设置在所述碰撞盒上。
[0014]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将前侧构件连接至保险杠加强件的碰撞盒具有定位在载荷传递构件的外侧突出部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中的外侧延伸部。即,碰撞盒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因此当来自车辆前侧的碰撞载荷被输入至保险杠加强件的比前侧构件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时,能够通过碰撞盒的变形来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此外,碰撞载荷能够经由碰撞盒的外侧延伸部而有效地传递至载荷传递构件的外侧突出部。
[0015]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使得将从车辆前侧输入至车身前部的比前侧构件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的碰撞载荷有效地传递至前侧构件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0017]图1是由根据所应用的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形成的车身前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8]图2是从车辆上侧观看时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3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观看时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剖视图;
[0020]图4是图1中所示的前侧构件在加强板附接至其前部之前的立体图;
[0021]图5是现有的前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对应于图4的立体图;
[0022]图6是对应于图2的、图示出当图1中所示的车辆牵涉到小重叠碰撞中时的情形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7是对应于图2的一部分的、示出加强板的第一修改实例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0024]图8是对应于图2的一部分的、示出加强板的第二修改实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10 (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作“车身前部结构10”)将参照图1至图8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箭头“前”(FR)表示相对于车身的向前方向(前进方向),箭头“上” (UP)表示相对于车身的向上方向,且箭头“外”(0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下文中,除非作出特别说明,描述中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将分别指代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和后、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上和下,以及当车辆面向前进方向时的左和右。
[0026]如图1中所示,应用了车身前部结构10的车辆12例如是一种轿车型车辆。这种车辆12具有发动机舱16,其在车身前部中形成至车厢18 (车辆内部)的车辆前侧。包括发动机或电动机或类似物的动力单元14容纳在所述发动机舱16中。左右一对前侧构件20 (参见图2和图3)在发动机舱16的下部处,在车辆宽度方向的每侧上设置一个。该车身前部结构10形成为基本上左右对称,因此车身右侧在除图1之外的所有附图中省略。
[0027]左右前侧构件20是车身的框架构件,当从车辆纵向方向观看时,它们形成有矩形闭合截面形状,并且在车身前部的每侧上布置一个,且车辆纵向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发动机支承24(从除图2和图6外的所有附图中省略)附接至左右前侧构件20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动力单元14经由发动机支承24而由左右前侧构件20进行支撑。
[0028]通过诸如螺栓紧固的方式,碰撞盒26(冲击吸收构件)经由加强板56(其将会在后面进行描述)固定至左右前侧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