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增压器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1577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了抑制进气路径内的压力变化而设置的。进气室33的容量越大,摩托车I的输出越加改善。另外,作为驱动增压器32的动力,也可以不使用发动机E的动力而是通过额外设置马达等驱动源并使用其动力驱动增压器32,又可以从排气能量导出动力。
[0025]节气门装置16具有配置于进气管20的中途的节气门21。节气门21形成为通过节气门导线(wire)23与节气门手柄7连接,且与节气门手柄7的驾驶员操作连动地开闭的结构。又,在节气门装置16中设置有向与进气管20连接的进气通路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在本实施形态中,燃料喷射装置具备配置于比节气门21靠近下游侧的位置的主喷射器31、和配置于比节气门21靠近上游侧的位置的副喷射器40。贮留于燃料箱12内的燃料通过燃料栗18送入主喷射器31以及副喷射器40。副喷射器40形成为向进气室33内喷射燃料的结构。变速装置14将发动机E的动力变速后传递至后轮3。在变速装置14中设置有用于传递或切断动力的离合器27。
[0026]发动机E中用于燃烧的空气通过排气管37排出。在排气管37内设置有排气门38。排气门38连接于由发动机ECU(未图示)控制的马达构成的排气门执行器39,并且由该排气门执行器39驱动,从而进行开闭。
[0027]发动机ECU通过由电池(未图示)供给的电力,基于从各传感器以及开关输入的信号执行关于发动机控制的计算,并且对各电动装置执行控制指令。发动机ECU设置于前整流罩内。传感器以及开关例如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离合器开关、齿轮位置传感器以及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等。
[0028]以下,说明本实施形态中的进气装置36以及燃料箱12的更具体的配置示例。图3是示出本实施形态中的摩托车的进气装置附近的概略配置示例的局部左视图。又,图4是示出本实施形态中的摩托车的进气装置附近的概略配置示例的局部俯视图。图3以及图4中,省略对以下说明的主要结构要素以外的结构的图示。
[0029]如图3所示,燃料箱12的一部分配置于比主框架9靠近上方的位置。燃料箱12在前后方向从头管5的附近延伸至座椅13附近。燃料箱12的最上部配置于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即,燃料箱12的最上部配置于比燃料箱12的前端部靠近后方且比燃料箱12的后端部靠近前方的位置。燃料箱12的最上部形成于与进气室33的最上部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燃料箱12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随着从最上部向车辆前方以及车辆后方行进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的结构。燃料箱12的上表面,随着从最上部向下方行进而向前后左右方向倾斜。燃料箱12的前端部位于比进气室33前端部靠近前方的位置。燃料箱12在进气室33后方的位置上具有比发动机E汽缸盖位于下方的部分。该部分位于比变速器箱后端部靠近后方的位置。
[0030]进气室33配置于在发动机E的上方配设的燃料箱12和发动机E之间。进气室33分别在车辆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燃料箱12和发动机E之间。发动机E以及变速装置14的L字状壳体配置为在曲轴箱的后方且变速器箱的上方设置有空间。又,燃料箱12以在比燃料箱12前端部靠近下方且比后端部靠近前方处产生空间的形式形成为圆弧状。L字状壳体以及燃料箱12配置为避开彼此的空间且彼此的空间变成共通的空间。即,L字状壳体以及燃料箱12配置为在变速器箱的上方、比燃料箱12的前端部靠近下方、曲轴箱的后方、比燃料箱12的后端部靠近前方处设置有空间。该空间具有随着向下方行进而位于后方的朝向后下方的形状。在该空间内,作为进气区域,配置有进气室33、增压器32以及节气门装置16。在进气区域中的下方区域,配置有增压器32以及节气门装置16。更具体而言,在下方区域的前方配置有节气门装置16,在下方区域的后方配置有增压器32。在进气区域中的上方区域配置有进气室33。进气室33具有与燃料箱12的下表面形状相对应地弯曲的形状。
[0031]燃料箱12形成为下表面以与进气室33上表面匹配的形状凹入的结构。即,燃料箱12具有凹部形成部12a,该凹部形成部12a设置有避开进气室33的凹部12d。由于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在增压器32以及进气室33搭载于摩托车I时,进气室3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燃料箱12的凹部形成部12a的凹部12d内。因此,能够在不使摩托车I大型化的情况下增大燃料箱12以及进气室33的容积。
[0032]摩托车I的车宽方向尺寸以及前后方向尺寸比四轮车小,即便是不具备增压器32的结构,所搭载设备的配置空间也有限。即,可以说摩托车I的所搭载设备的配置设计的自由度较小。尤其是,在试图抑制车身的大型化时,配置设计的自由度则更小。在这样的配置设计自由度较小的摩托车I中,通过形成为如本实施形态那样的结构,可以在不使车身大型化的情况下便增大燃料箱12以及进气室33的容积。又,在原本不具备增压器的摩托车中,通过应用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将设计变更为具备增压器32以及进气室33的结构。
[0033]又,燃料箱12以及进气室33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把手6和座椅13之间的区域。因此,在驾驶员乘骑的状态下,驾驶员的上半身面向该区域。因此,使该区域中的车身上表面位于较高位置是有局限性。即,为了增大进气室33的上下尺寸以确保进气室33的容积,则需要减小俯视时与进气室33重叠的部分的燃料箱12上下尺寸。
[0034]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燃料箱12中设置避开进气室33的凹部12d,以此使燃料箱12的与进气室33相邻的区域中至少一部分比进气室33的上表面向下方突出。借助于此,无需提升与驾驶员的上半身相向的区域的车身上表面位置便能增大燃料箱12以及进气室33的容积。因此,能够改善摩托车I的输出,且能够使无供油下的续航距离变得更长。
[0035]燃料箱12的比进气室33的上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区域形成于凹部12d(以及位于凹部12d内的进气室33)的前方、后方、左方以及右方中至少任意一方。在本实施形态中,燃料箱12如图4所示形成为在凹部形成部12a的凹部12d配置进气室33的状态下,在俯视时覆盖进气室33的全周的结构。借助于此,能够抑制燃料箱12的搭载位置的高度,且能够确保进气室33以及燃料箱12的容积。又,能够防止进气室33暴露于外部。
[0036]凹部形成部12a中的凹部12d具有与位于凹部12d内的进气室33相对应的形状。此夕卜,在凹部形成部12a的凹部12d中,在燃料箱12和进气室33之间设置有规定的空隙S。借助于此,在行驶时,在燃料箱12和进气室33之间的空隙S内产生空气层、优选的是发生空气的流动(行驶风),从而防止来自于进气室33的热传递至燃料箱12。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或者取而代之,在燃料箱12和进气室33之间介设绝热材料。在该情况下,该绝热材料例如安装于燃料箱12侧。
[0037]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燃料箱12具有比凹部形成部12a向后方且下方突出的后方突出部12b。后方突出部12b配置于摩托车I的座椅13的下方。即,燃料箱12的后端部位于比座椅13的前端部靠近后方且下方的位置。借助于此,无需使摩托车I大型化便能增大进气室33的空间容积,且能够增大燃料箱12的容量。即,即使在形成较大的进气室33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进气室33的后方增大燃料箱12的容量。又,后方突出部12b构成了燃料箱12的最下部。因此,在俯视时摩托车I的驾驶员乘骑位置与燃料箱12的最下部重叠。因此,无论燃料箱12内的燃料的剩余量如何变化,燃料箱12的重心始终位于驾驶员乘骑位置附近,不使摩托车I的重心随着燃料箱12内的燃料的剩余量变化,能够使其稳定。此外,即使在行驶时受到摩托车I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燃料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