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三轮滑行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27923阅读:来源:国知局
1:立管111:第二立管
[0036]12:把手13:前轮
[0037]131:转轴14:载体
[0038]141:载体杆142:踏板
[0039]15:载杆16:后轮
[0040]17:载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三轮滑行车,包含有前管10,是以大约55°?70°的倾角Θ设置,在前管10枢设有立管11,该立管11的下端安设有前轮13,并致前轮转轴131是以距离D偏心位于前管10的中心线Y下端后方,该立管11下端枢设在前管10后,是在邻下端以大约
[0042]75°?90°的倾角α往上斜置,并在上端安设有把手12,该把手12呈朝前延伸设置;在前管10后方是安设连接有载体14,该载体14可供使用者双脚跨站,在载体14的后端两侧分别安设有不摆动的后轮16,使该左、右后轮16与前轮13恰相配合形成三点着地支撑着整个滑行车,该载体14设有左、右载体杆141和左、右踏板142,该左、右载体杆141的前端分别安设在前管10,该左、右踏板142是分别安设在对应的载体杆141,该左、右后轮16与前轮13是配合成概为正三角形布设。
[0043]上述,该立管11枢设有第二立管111,该第二立管111是可应使用者需求升降调整的安置在立管11,在第二立管111上端安设有把手12。
[0044]上述,为了使前轮13和左、右后轮16配置为概呈正三角形,并致使用者双脚可自然张开的跨站、施力于载体14,该载体14的左、右载体141且是设为较短。
[0045]S卩,利用上述所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由于该前轮13和左、右后轮16是配置为概呈正三角布设,并致使用者双脚可自然张开的跨站、施力于载体14,则该载体14的左、右载体杆141将据以设为较短情形下,当使用者操作滑行车而将双脚自然跨站在载体14的对应踏板142时,使用者的身体自然会自动的往前移并致重心邻近前轮13 ;继之,由于该立管11下端枢设在前管10后,是在邻下端以大约75°?90°的倾角α往上倾斜,故前述使用者双脚跨站于载体14虽会使身体前移,但该呈75°?90°倾角斜置的立管11,却会与使用者身体保持极大空间,而不会发生相互干扰情形;继之,由于该前管10是以大约55°?70°的倾角Θ斜置,致立管11下端枢设在前管10后是呈相同角度斜置,及该前轮13又是以距离D偏心的安设在立管11下端中心线Y后方,则使用者双手左右摇摆设于立管11上端的把手12时,该设于立管11下端的前轮13自然会以前管10为转轴做大角度的S形偏摆行进,不但据以达到提高驱移车体速度效果,更致把手12和立管11可做大幅度的旋转式偏摆,达到展现不同操作形态的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效果。又,由于该安设在立管11上端的把手12是往前延伸设置,而会与前轮转轴131之间形成一旋力臂,则前述使用者双手扶握把手12做旋转式左右偏摆动作时,不但具有更顺畅、自然的操作效果,更可达到扩大摆幅和省力的效果。
[0046]上述,当使用者双手对滑行车把手12做旋转式左右偏摆,使前轮13连带做大角度的S形偏摆行进时,使用者亦可同时以扭动身体方式、或以双脚交互施力方式将作用力施予载体14,使左、右后轮16可连带交互受力的滚转,达到辅助驱移车体效果。其中,请配合图6所示,由于前轮13和左、右后轮16是概呈正三角形配置,致前轮13至左、右后轮16的距离,大约等长于左、右后轮16之间的距离,故双脚分别施力于载体14的对应载体杆141,并以其中一后轮16为圆心对滑行车实施S形路径偏摆行进时,该另一后轮16和前轮13必然会因回转半径相同,而可在同一圆周行进,嗣而,以该分别位于载体杆141两端的前轮13和后轮16是可沿着同一圆周运动状态下,其等的滚转位移必然是较为顺畅且摩擦力较小,而可达到延长车轮寿命和致滑行车具有较佳与较省力的滑行效果。
[0047]上述,应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滑行车是可安装各式的剎车装置,手剎车或脚剎车装置(图未示),使对前轮或后轮做剎车动作,而所述剎车装置乃与现有习知类同,故于此不再详加赘述。
[0048]上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前轮13和左、右后轮16是概呈正三角形布设,致载体14的左、右载体杆141必需设为较短,方可符合双脚自然张开跨站和施力的人体工学要求,故就实施性而言,该左、右载体杆141设为较短,亦可直接达到缩小滑行车材积、便于包装、携带、收纳和节省空间效果。
[00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改良的三轮滑行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前管,是以55°?70°倾角设置,在前管枢设有立管,在立管下端安设有前轮,该立管下端枢设在前管后,是在邻下端以75°?90°的倾角往上斜置,在立管上端设有把手,在前管后方安设连接有载体,该载体后端的两侧分别安设有左、右后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轮滑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轮转轴是偏心的位于前管中心线下端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轮滑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把手是朝前延伸的安设在立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轮滑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左、右后轮是不摆动的安设在载体后端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轮滑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载体设有左、右载体杆,在所述左、右载体杆上分别安设有踏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轮滑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载体设有左、右载体杆,在所述左、右载体杆后端分别安设有后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轮滑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设在立管下端的该前轮和设在载体后端两侧的该后轮,是相互配置概呈为正三角形布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改良的三轮滑行车,主要是将滑行车的前、后轮设为概呈正三角布设,并据以使左、右载体杆缩短,及是将前管以55°~70°角斜置,并致立管下端枢设在前管后,将前轮转轴设在前管中心线后方,以及是将立管下端枢设前管后,再以75°-90°角往上斜置,并将上端把手呈朝前延伸设置所构成;据之,使用者双脚跨站在对应载体杆的踏板后,身体重心会自动邻近前轮,且不会受到立管干扰,而双手左右摇摆把手时,利用位于立管上端前方的把手和位于前管下端的前轮之间会自动形成施力臂,则双手的操作不但会更省力、顺畅且摆幅可更为扩大,进而致前轮可做更大角度的S形偏摆,达到提高行车速度和展现不同操作形态的效果。
【IPC分类】B62K3/00
【公开号】CN204937341
【申请号】CN201520639459
【发明人】范整能
【申请人】范整能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