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2676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弹簧以及连接销。弹簧设置在外套管内,且位于外套管的下部。弹簧的下端与外套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内套管设置在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间隙配合,内套管位于弹簧的上方,弹簧的上端部与内套管的底面壁固定连接。内套管的2个腰圆孔与外套管的2个通孔同径贯通,外套管的通孔的下端与相应的腰圆孔的下端面齐平。连接销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套管的2个通孔内,连接销的两端分别外套管的2个通孔处的管壁固定连接。该座杆有效缓解骑车运动时人体施加在鞍座上的垂直冲击力与登踏踏板前行和转弯时臀部与鞍座之间产生的冲击力与旋转扭力。
【专利说明】
_种自行车鞍座座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人体力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座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时选择骑自行车,从而智能自行车是目前的热门产品,但市场上在售的产品都没有在功能上抓住最客观的需求点。一些产品加入了一些运动数据和骑行数据监测确实对产品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自行车最重要的骑乘感受并没有有效的改进。目前自行车鞍座的座杆在功能上只起到连接和紧固鞍座的作用。但是人们在骑车时,由于左右脚蹬踏脚蹬的时间先后不同,行驶中身体重力除了作上下颠簸运动,还会有轻微的左右扭转运动,当我们左脚蹬脚蹬时身体会向右轻微扭转,反之亦然,特别是曲线行驶和转弯时身体的扭转会更明显,人们要靠被动的旋转身体上半部的中心轴来调整重心以保持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缓解人们长途骑自行车产生的垂直冲击力与扭力给身体产生的不舒适和疲劳感的自行车鞍座座杆。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弹簧以及连接销。
[0005]其中外套管是一根圆形直管,外套管的上部设有沿径向贯通的通孔。内套管是一根阶梯圆管,上部小中下部大,内套管的中下部的外径与外套管的内径对应。内套管的中部沿内套管的中央轴线对称设有2个腰圆孔,腰圆孔的宽度比外套管的通孔的直径大2&。2个腰圆孔沿内套管的径向贯通,各腰圆孔沿内套管的轴向延伸。弹簧的外径与外套管的内径对应。弹簧的轴向长度与内套管的外径较大的中下部的轴向长度之和与外套管的轴向长度对应。
[0006]弹簧设置在外套管内,且位于外套管的下部。弹簧的下端与外套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内套管设置在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间隙配合,内套管位于弹簧的上方,弹簧的上端部与内套管的底面壁固定连接。内套管的2个腰圆孔与外套管的2个通孔同径贯通,外套管的通孔的下端与相应的腰圆孔的下端面齐平。连接销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套管的2个通孔内,连接销的两端分别外套管的2个通孔处的管壁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还包括封口弹簧座。封口弹簧座包括圆形的底座和两个弓形的支撑座,底座的直径与外套管的内径对应。支撑座的直径与弹簧的内径对应。两个支撑座参考支撑座的直径形成的假想圆形对称设置,两个支撑座与底座共圆心,两个支撑座之间形成一字形固定槽。
[0008]封口弹簧座固定设置在外套管内,且位于外套管的的底部,封口弹簧座的下端面与外套管的下端面齐平,封口弹簧座通过焊接与外套管固定连接。弹簧位于封口弹簧座的上方,弹簧的下端头部插入封口弹簧座的一字形固定槽内,且弹簧的下端通过焊接与封口弹簧座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弹簧的上端部通过焊接与内套管的底面壁固定连接。连接销的两端分别外套管的2个通孔处的管壁焊接连接。
[0010]进一步的,连接销的直径与外套管的通孔的孔径一致,连接销的长度与外套管的外径一致。
[0011 ] 进一步的,a的大小为0.5mm至1.5mm。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从人们骑车运动的力学原理出发,用加装弹簧的连接方式,使人们在骑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与蹬踏脚蹬时产生的扭力得到调整改善,有效缓解骑车运动时人体施加在鞍座上的垂直冲击力与登踏踏板前行和转弯时臀部与鞍座之间产生的冲击力与旋转扭力,可以提高骑车运动的舒适度,让自行车长途骑行后不再感到臀部的酸疼。本座杆以人性化理念出发用力学的原理基础来设计构思,让骑行的人们坐上更有舒适感,不管是作为交通工具还是锻炼身体,人们都能受益于这种人性化和合理的受力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在起到连接与紧固鞍座作用的同时,具有上下减震的和保持鞍座在扭力作用下具有左右旋转回弹功能,也就是鞍座可以在人体扭转的作用力驱使下跟着旋转,当扭转作用力消失后鞍座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这种带有减震与左右旋转功能的鞍座座杆与原来的自行车座杆的安装方法一致,也不需要改变原来车架任何结构和原来的鞍座,旧的自行车安装上这种座杆后也可获得相同功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不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外套管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的内套管的示意图;
[ΟΟ??]图4为图1中的弹貪的不意图;
[0017]图5为图1中的封口弹簧座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19]图7为弹簧处于正常状态时,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剖视图);
[0020]图8为弹簧周向受力时,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剖视图)。
[0021]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0022]外套管I,通孔11,内套管2,腰圆孔21,封口弹簧座3,底座31,支撑座32,弹簧4,连接销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包括外套管1、内套管2、封口弹簧座3、弹簧4以及连接销5。
[0025]见图2,其中外套管I是一根圆形直管,外套管I的上部设有沿径向贯通的通孔11,本实施例中外套管I的长度是250mm,通孔11的高度是距离外套管I的底端194mm,外套管I的外径是28.6mm、内径是25mm,通孔11的直径是6mm。
[0026]见图3,内套管2是一根阶梯圆管,上部小中下部大,内套管2的中下部的外径与外套管I的内径对应;内套管2的上部是用于与鞍座连接的部位,其大小根据鞍座的连接部位设计。内套管2的中部沿内套管2的中央轴线对称设有2个腰圆孔21,腰圆孔21的宽度比外套管I的通孔11的直径大2a,a的大小为0.5mm至1.5mm,本实施例中a的大小为1mm,2个腰圆孔21沿内套管2的径向贯通,各腰圆孔21沿内套管2的轴向延伸。
[0027]见图4,弹簧4的外径与外套管I的内径对应。弹簧4的轴向长度与内套管2的外径较大的中下部的轴向长度之和与外套管I的轴向长度对应。本实施例中,弹簧4长100mm,内套管2的外径较大的中下部的轴向长度为150mm。
[0028]见图5和图6,封口弹簧座3包括圆形的底座31和两个弓形的支撑座32,底座31的直径与外套管I的内径对应;支撑座32的直径与弹簧4的内径对应。两个支撑座32参考支撑座32的直径形成的假想圆形对称设置,两个支撑座32与底座31共圆心,从而两个支撑座32之间形成一字形固定槽。
[0029]见图1,连接销5的直径与外套管I的通孔11的孔径一致,连接销5的长度与外套管I的外径一致。
[0030]仍见图1,封口弹簧座3固定设置在外套管I内,且位于外套管I的的底部,封口弹簧座3的下端面与外套管I的下端面齐平,封口弹簧座3通过焊接与外套管I固定连接。弹簧4设置在外套管I内,且位于外套管I的下部,且位于封口弹簧座3的上方;弹簧4的下端头部插入封口弹簧座3的一字形固定槽内,且弹簧4的下端通过焊接与封口弹簧座3固定连接。内套管2设置在外套管I内并与外套管I间隙配合,内套管2位于弹簧4的上方,弹簧4的上端部通过焊接与内套管2的底面壁固定连接;且弹簧4在正常状态下时,内套管2的2个腰圆孔21与外套管I的2个通孔11同径贯通,外套管I的通孔11的下端与相应的腰圆孔21的下端面齐平。连接销5穿过一侧的外套管I的通孔11和内套管2的腰圆孔21后穿过另一侧的外套管I的通孔11和内套管2的腰圆孔21,从而连接销5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套管I的2个通孔11内,连接销5的两端分别外套管I的2个通孔11处的管壁焊接连接,见图7,连接销5的左右两端与内套管2的腰圆孔21之间各存在a大小的间隙。
[0031]见图1及图7,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鞍座座杆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内套管2的上部与鞍座固定连接,在鞍座完全不受力状态时,弹簧4处于正常状态、在轴向和周向均为受力,根据图7角AOB等于90度直角,内套管2上的腰圆孔21与连接销5的左右两端均存在a大小的间隙,且该间隙与连接销5成平行状态。见图8,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鞍座座杆使用时,骑行者骑行自行车时坐在鞍座上,弹簧4在轴向上受力压缩,内套管2在腰圆孔21的引导下向下运动,骑行者在骑行的过程在轴向上产生了减振的效果,同时,见图8,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左右腿交互蹬踏脚蹬,例如右脚用力蹬踏时,根据人体动力学,臀部的右半部用力会使身体重心向左侧做偏移,此时弹簧4受到鞍座传递过来的外部的扭力使得内套管2开始旋转,内套管2的腰圆孔21从B端向A端转动,移动角AOB等于90度直角的一条边OB向上转至OC的位置,形成约5度的夹角,连接销5的径向一端与腰圆孔21的一端接触,从而连接销5的径向另一端与腰圆孔21之间的间隙变成2a,在这过程中弹簧4的扭力缓解了人们在骑车运动中对鞍座施加的扭力,在这过程中弹簧4的反弹力缓解了人们在骑车运动中对鞍座施加的压力。
[003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I)、内套管(2)、弹簧(4)以及连接销(5); 其中外套管(I)是一根圆形直管,外套管(I)的上部设有沿径向贯通的通孔(11);内套管(2)是一根阶梯圆管,上部小中下部大,内套管(2)的中下部的外径与外套管(I)的内径对应;内套管(2)的中部沿内套管(2)的中央轴线对称设有2个腰圆孔(21),腰圆孔(21)的宽度比外套管(I)的通孔(11)的直径大2a;2个腰圆孔(21)沿内套管(2)的径向贯通,各腰圆孔(21)沿内套管(2)的轴向延伸;弹簧(4)的外径与外套管(I)的内径对应;弹簧(4)的轴向长度与内套管(2)的外径较大的中下部的轴向长度之和与外套管(I)的轴向长度对应; 弹簧(4)设置在外套管(I)内,且位于外套管(I)的下部;弹簧(4)的下端与外套管(I)的底部固定连接;内套管(2)设置在外套管(I)内并与外套管(I)间隙配合,内套管(2)位于弹簧(4)的上方,弹簧(4)的上端部与内套管(2)的底面壁固定连接;内套管(2)的2个腰圆孔(21)与外套管(I)的2个通孔(11)同径贯通,外套管(I)的通孔(11)的下端与相应的腰圆孔(21)的下端面齐平;连接销(5)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套管(I)的2个通孔(11)内,连接销(5)的两端分别外套管(I)的2个通孔(11)处的管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口弹簧座(3);封口弹簧座(3)包括圆形的底座(31)和两个弓形的支撑座(32),底座(31)的直径与外套管(I)的内径对应;支撑座(32)的直径与弹簧(4)的内径对应;两个支撑座(32)参考支撑座(32)的直径形成的假想圆形对称设置,两个支撑座(32)与底座(31)共圆心,两个支撑座(32)之间形成一字形固定槽; 封口弹簧座(3)固定设置在外套管(I)内,且位于外套管(I)的的底部,封口弹簧座(3)的下端面与外套管(I)的下端面齐平,封口弹簧座(3)通过焊接与外套管(I)固定连接;弹簧(4 )位于封口弹簧座(3 )的上方,弹簧(4)的下端头部插入封口弹簧座(3 )的一字形固定槽内,且弹簧(4)的下端通过焊接与封口弹簧座(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其特征在于:弹簧(4)的上端部通过焊接与内套管(2)的底面壁固定连接;连接销(5)的两端分别外套管(I)的2个通孔(11)处的管壁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其特征在于:连接销(5)的直径与外套管(I)的通孔(11)的孔径一致,连接销(5)的长度与外套管(I)的外径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座杆,其特征在于:a的大小为0.5mm至1.5_。
【文档编号】B62J1/08GK205589359SQ201620262090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顾国忠
【申请人】顾国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