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接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159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串接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作为组合气囊的串接气囊,可以放置在水中并连接水产养殖工具(比如沉浮式渔箱、养殖筏架),用于沉浮水产养殖工具,还可以用于围油栏、船舶的防沉、救生、打捞以及各类水中管道、浮桥等的漂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组合气囊,每个气囊的充放气口分别通过各自的分支气管连接气源,比如2006102002295号中国专利申请。它的主要缺点是首先,分支管路较多,不仅管路凌乱而且组合气囊无法做成较长的串接结构,不能满足长线作业需求,使用场所受到限制。另外, 因为多个气囊共用一个气体阀门,如果阀门损坏将导致所有气囊均不能充放气。第三、充放气管路均位于气囊之外,易于受外力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串接气囊,第一、实现多气囊利用一根总管充放气,简化管路布置,使组合气囊能够做成较长的串接结构,以满足长线作业需求。第二、每个气囊均带有各自的充放气控制装置,互不影响。第三、对充放气管路实施有效保护。以克服现有组合式气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充放气总管以及若干个沿充放气总管依次排列的气囊单元;每一气囊单元各自带有充放气控制装置,每一充放气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的充放气总管上的充放气孔相连。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包括既与气囊单元的内腔相通又通过充放气总管上的充放气孔与充放气总管相连接的阀腔;阀腔与充放气孔之间设有气路,在所述阀腔内安装有阀杆,阀杆的内端带有用于封堵阀腔与充放气孔之间的气路的密封头,该阀杆还带有位于阀腔内的弹性体。所述的阀杆的外端连接有用于驱动阀杆后退的电驱动器。所述的阀杆的外端连接有用于驱动阀杆后退的卡板;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还包括带有控制气孔的排气控制管以及与所述控制气孔相通的排气控制腔,在所述排气控制腔内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端位于所述卡板的内侧。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包括本体,在本体内设置有与充放气孔相连通的的充排气腔体,带有充气孔的充气控制腔和带有排气孔的放气控制腔;充排气腔体与充气控制腔之间设有气道;充排气腔体与放气控制腔之间也设有气道;所述的充气控制腔内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充排气腔体与充气控制腔之间气道的充气端封头,充气端封头连接有位于充气控制腔内的充气端弹性体;所述的放气控制腔内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气孔的放气端封头,放气端封头连接有位于放气控制腔内的放气端弹性体。在所述的充排气腔体内设有通过连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之外的腔体为第一腔体,第二封头之外的腔体为第三腔体,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之间连杆周围的腔体为第二腔体;其中第三腔体与放气控制腔相通;所述的放气端封头还连接有放气端封头杆,该放气端封头杆的另一端穿入第二腔体中;所述的连杆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放气端封头杆的穿入端相配合的锁块,锁块的工作面为弧面或者斜面。还包括控制气管;并在本体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相通的控制气孔;所述的控制气管通过控制气孔与第一腔体相通。还包括带有加气孔的辅助气囊,并在所述加气孔中安装有充气单向阀,该辅助气囊与所述的充气孔连通;还包括开设在本体内的控制气道,该控制气道一端与第一腔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充气控制腔相通;还包括安装在第二封头与第三腔体的腔壁之间的回位弹性体。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中设有一端与气囊单元相通另一端与充放气孔相通的充放气通道,并在充放气控制装置中设有用于启闭所述充放气通道的通断阀。 充放气总管依次穿过所述的若干个气囊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第一、所有的气囊单元分别通过其各自的充放气控制装置与一条充放气总管连接,并通过该一条总管完成充气、放气。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串接气囊具有更简洁的管路布置,并且能够根据需要串接得足够长。第二、各种形式的充放气控制装置均能保证各气囊单元具备较好的或者满足要求的保压性能,并且当其中一个以上气囊单元漏气时其它气囊不受任何影响,确保了整个串接气囊的正常使用。第三、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气囊带有充气单向阀,实现了用气容器的保压,并且辅助气囊中始终保持一定气压,用于提供打开锁块所需要的足够压力。第四,在充放气总管穿过气囊的方案中,有利于保护充放气总管。并能够实现将充放气控制装置全部置于气囊之中以保护所述充放气控制装置的目的。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总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放气控制装置第一种形式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充放气控制装置第一种形式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放气控制装置的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放气控制装置的第二种形式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充放气控制装置的第二种形式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充放气控制装置的第二种形式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充放气控制装置的第三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根充放气总管I以及沿充放气总管I依次排列的若干个气囊单元2。每一气囊单元2各自带有充放气控制装置3,每一充放气控制装置3分别与所述的充放气总管I上的充放气孔11相连。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的第一种形式是如图2、3所示,它包括既与气囊单元2的内腔相通又通过充放气总管I上的充放气孔11与充放气总管I相连接的阀腔10。阀腔10与充放气孔11之间设有气路,在所述阀腔10内安装有阀杆8,阀杆8的内端带有用于封堵阀腔10与充放气孔11之间的气路的密封头5,该阀杆8还带有位于阀腔10内的弹性体6。对气囊单元2充气时,充放气总管I内的气体经充放气孔11进入,向后推动密封头5,克服所述弹性体6的弹力向后推动阀杆8使密封头5后退打开阀腔10与充放气孔11之间的气路,气体进入阀腔10,气体从阀腔10顺阀杆8并经辅助充气孔7进入气囊单元2内腔中。充气完毕后气囊单元2内气体向前顶压密封头5,封堵住阀腔10与充放气孔11之间的气路,实现气囊单元2的保压。放气时,依靠外力向后拉动阀杆8,使密封头5后退,重新打开阀腔10与充放气孔11之间的气路,气体从气囊单元2内腔经阀腔10回到充放气总管I。该第一种形式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述的阀杆8的外端(即后端)连接有用于驱动阀杆8后退的电驱动器(比如电磁阀)9。放气时,电驱动器9动作,向后拉动阀杆8。该第一种形式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3,所述的阀杆8的外端连接有用于驱动阀杆8 后退的卡板14 ;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还包括带有控制气孔15的排气控制管13以及与所述控制气孔15相通的排气控制腔16,在所述排气控制腔16内安装有推杆12 ;所述推杆12的外端位于所述卡板14的内侧(即前侧)。放气时,排气控制管13内的气体经所述控制气孔15进入排气控制腔16,并向后推动推杆12,推杆12外端向外推动卡板14,卡板14向后拉动阀杆8。然后自充放气总管I将气囊单元2内气体抽出。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的第二种形式是如图4,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包括本体17,在本体17内设置有与充放气孔11相连通的的充排气腔体20,带有充气孔27的充气控制腔26和带有排气孔23的放气控制腔24 ;充排气腔体20与充气控制腔26之间设有气道25。充排气腔体20与放气控制腔24之间也设有气道。所述的充气控制腔26内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充排气腔体20与充气控制腔26之间气道25的充气端封头19,充气端封头19连接有位于充气控制腔26内的充气端弹性体18。所述的放气控制腔24内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气孔23的放气端封头22,放气端封头22连接有位于放气控制腔24内的放气端弹性体21。在本体17上开设有与充排气腔体20相通的充排气口 11-1,该充排气口 11_1与充放气孔11相连通。对气囊单元2充气时,充放气总管I内的气体经充放气孔11和充排气口 11-1进入充排气腔体20,与放气端弹性体21同时顶压放气端封头22,以封堵排气孔23。充排气腔体20内的气体还克服充气端弹性体18的弹力打开充气端封头19进入充气控制腔26中,从连通气孔27流出,最后充入气囊单元2。放气时,充放气总管I内为负压状态,气囊单元2内气体克服放气端弹性体21的弹力打开所述排气孔23,依次经放气控制腔24、充排气腔体20、充排气口 11-1和充放气孔11回到充放气总管I。该第二种形式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5,在所述的充排气腔体20内设有通过连杆31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封头32和第二封头33,所述第一封头32之外的腔体为第一腔体20-1,第二封头33之外的腔体为第三腔体20-3,第一封头32和第二封头33之间连杆31周围的腔体为第二腔体20-2 ;其中第三腔体20-3与放气控制腔24相通。所述的放气端封头22还连接有放气端封头杆28,该放气端封头杆28的另一端从开设在本体17内的定位通孔29穿入第二腔体20-2中。所述的连杆3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放气端封头杆28的穿入端相配合的锁块30,锁块30的工作面为弧面或者斜面。对气囊单元2充气时,第三腔体20-3内的气体顶压第二封头33,使连杆31轴向移动并带动锁块30移动,锁块30外端部挤压放气端封头杆28使放气端封头22封住排气孔23。气囊单元2放气时,第三腔体20-3内的气体抽拉第二封头33,使连杆31反向移动并带动锁块30反向移动,锁块30外端与放气端封头杆28之间脱离挤压,排气孔23被打开。该第二种形式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6,该实施例在第二种形式的第一个实施例的 基础上,还包括控制气管35 ;并在本体17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20-1相通的控制气孔34 ;所述的控制气管35通过控制气孔34与第一腔体20-1相通。气囊单元2放气时,首先通过控制气管35顶压第一封头32,使锁块30外端与放气端封头杆28之间脱离挤压,以更顺利地打开排气孔23。然后通过本充放气控制装置3对气囊单元2放气。使用时,根据需要控制气管35中为常压或者高压气体。该第二种形式的第三个实施例如图7,该实施例在第二种形式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带有加气孔39的辅助气囊38,并在所述加气孔39中安装有充气单向阀40,该辅助气囊38与所述的充气孔27连通;还包括开设在本体17内的控制气道36,该控制气道36 —端与第一腔体20-1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充气控制腔26相通;还包括安装在第二封头33与第三腔体20-3的腔壁之间的回位弹性体37。所述的辅助气囊38置于气囊单元2之内。对气囊单元2充气时,第三腔体20-3内的气体顶压第二封头33,使连杆31轴向移动并带动锁块30移动,锁块30外端部挤压放气端封头杆28使放气端封头22封住排气孔23。同时,气体进入辅助气囊38中,用于对气囊单元2加气。气囊单元2放气时,第三腔体20-3内的气体抽拉第二封头33,同时辅助气囊38中的气体经控制气道36进入第一腔体20-1并顶压第一封头32,共同使连杆31反向移动并带动锁块30反向移动,锁块30外端与放气端封头杆28之间脱离挤压,排气孔23被打开。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的第三种形式是如图8,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中设有一端与气囊单元2相通另一端与充放气孔11相通的充放气通道41,并在充放气控制装置3中设有用于启闭所述充放气通道41的通断阀42。对气囊单元2充气时,开启各个通断阀42,自充放气总管I向各个气囊单元2充气;充气完毕后关断通断阀42,各个气囊单元2各自保压。气囊单元2放气时,再次开启通断阀42,各个气囊单元2内的气体分别经各自的充放气通道41回到一根充放气总管I。仍如图1,充放气总管I可以依次穿过所述的若干个气囊单元2,充放气控制装置3也可以位于气囊单元2内。相邻气囊单元2之间最好设置有围绕所述充放气总管I的护套4。所述的护套4除了具有保护充放气总管I的功能之外,还可在护套4上栓系绳具。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弹性体包括弹簧、弹性片等。
权利要求1.一种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充放气总管(I)以及若干个沿充放气总管(I)依次排列的气囊单元(2);每一气囊单元(2)各自带有充放气控制装置(3),每一充放气控制装置(3)分别与所述的充放气总管(I)上的充放气孔(11)相连。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包括既与气囊单元(2 )的内腔相通又通过充放气总管(I)上的充放气孔(11)与充放气总管(I)相连接的阀腔(10);阀腔(10)与充放气孔(11)之间设有气路,在所述阀腔(10)内安装有阀杆(8 ),阀杆(8 )的内端带有用于封堵阀腔(10 )与充放气孔(11)之间的气路的密封头(5 ),该阀杆(8 )还带有位于阀腔(10 )内的弹性体(6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8)的外端连接有用于驱动阀杆(8)后退的电驱动器(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8)的外端连接有用于驱动阀杆(8)后退的卡板(14);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还包括带有控制气孔(15)的排气控制管(13)以及与所述控制气孔(15)相通的排气控制腔(16),在所述排气控制腔(16)内安装有推杆(12);所述推杆(12)的外端位于所述卡板(14)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包括本体(17),在本体(17)内设置有与充放气孔(11)相连通的的充排气腔体(20),带有充气孔(27)的充气控制腔(26)和带有排气孔(23)的放气控制腔(24);充排气腔体(20)与充气控制腔(26)之间设有气道(25);充排气腔体(20)与放气控制腔(24)之间也设有气道;所述的充气控制腔(26)内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充排气腔体(20)与充气控制腔(26)之间气道(25)的充气端封头(19),充气端封头(19)连接有位于充气控制腔(26)内的充气端弹性体(18);所述的放气控制腔(24)内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气孔(23)的放气端封头(22),放气端封头(22 )连接有位于放气控制腔(24 )内的放气端弹性体(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充排气腔体(20)内设有通过连杆(31)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封头(32 )和第二封头(33 ),所述第一封头(32 )之外的腔体为第一腔体(20-1),第二封头(33)之外的腔体为第三腔体(20-3),第一封头(32)和第二封头(33)之间连杆(31)周围的腔体为第二腔体(20-2);其中第三腔体(20-3)与放气控制腔(24 )相通;所述的放气端封头(22 )还连接有放气端封头杆(28 ),该放气端封头杆(28 )的另一端穿入第二腔体(20-2)中;所述的连杆(3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放气端封头杆(28)的穿入端相配合的锁块(30),锁块(30)的工作面为弧面或者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气管(35);并在本体(17)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20-1)相通的控制气孔(34);所述的控制气管(35)通过控制气孔(34)与第一腔体(20-1)相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有加气孔(39)的辅助气囊(38),并在所述加气孔(39)中安装有充气单向阀(40),该辅助气囊(38)与所述的充气孔(27)连通;还包括开设在本体(17)内的控制气道(36),该控制气道(36)—端与第一腔体(20-1)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充气控制腔(26 )相通;还包括安装在第二封头(33 )与第三腔体(20-3 )的腔壁之间的回位弹性体(37 )。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气控制装置(3)中设有一端与气囊单元(2)相通另一端与充放气孔(11)相通的充放气通道(41),并在充放气控制装置(3)中设有用于启闭所述充放气通道(41)的通断阀(42)。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串接气囊,其特征在于充放气总管(I)依次穿过所述的若干个气囊单元(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串接气囊,它包括一根充放气总管(1)以及若干个沿充放气总管(1)依次排列的气囊单元(2);每一气囊单元(2)各自带有充放气控制装置(3),每一充放气控制装置(3)分别与所述的充放气总管(1)上的充放气孔(11)相连。通过一条总管完成充气、放气。本实用新型的串接气囊具有更简洁的管路布置,并且能够根据需要串接得足够长。当其中一个以上气囊单元漏气时其它气囊不受任何影响,确保了整个串接气囊的正常使用。
文档编号B63B38/00GK202593818SQ20122025314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吉昌辉 申请人:吉昌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