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2976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救生艇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淹水地区或溪流救灾的陆上型救生艇,为传统的硬壳式小艇或充气式橡皮艇,由于硬壳式小艇笨重不利搬运,因此,现有救生艇大多为充气式橡皮艇,但是充气式橡皮艇较轻且重心不稳,不但遇急流时容易翻覆,且易被尖锐物刺破泄气而失去浮力。图1揭示了一种救生艇结构,其由内部填充发泡材料的浮力体11所构成,其包括设于该浮力体11中央底部的底板12结构、浮力体11外侧所环绕设置呈圆杆状的配重杆13、后缘的尾板14、设于浮力体的座板15以及安全带16。浮力体11长期使用难免因破损而进水,致使该浮力体11内所填充的发泡材料(PU聚胺酯)因接触浸水,并且水气无法排出而产生水解劣化,因而造成浮力体11损坏,结构强度受影响而产生安全问题。此外,由于浮力体11内部所填充的发泡材料(PU聚胺酯)具有5% -10%的吸水力,当浮力体11破损而导致进水无法排出时,救生艇则可能产生艇身某侧重量增加,重量不平均而导致重心不稳、容易翻覆等安全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救生艇的改良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水面稳定性的救生艇改良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包含呈U字形管状的浮体部,以及设于该浮体部中央底部的底板部所组成的救生艇本体以供使用于救灾,其中,该浮体部设有支撑件,以及布设于该浮体部的发泡材料,所述浮体部上的发泡材料包覆所述支撑件以构成配重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所述浮体部上的发泡材料包覆所述支撑件以构成配重效果,以增加救生艇浮于水面的稳定性。

图1是现有的救生艇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的救生艇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部及座板、底板部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部及座板、底板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部及尾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设有由呈管状并呈U字形的浮体部21,以及设于该浮体部21中央底部的底板部22所组成的救生艇本体2,其中,该浮体部21包含呈中空管状的支撑件211 (该支撑件211是由塑胶PVC或其他硬质材料所构成的中空管体),以及包覆于该支撑件211外围的发泡材料212。浮体部21以高强度橡胶布或帆布所构成,该发泡材料212为发泡性高的高分子材料,该发泡材料212 —种不吸水的PE高分子发泡材料,其布设于浮体部21内,将支撑件211紧密包覆,浮体部21的后部,设有连接左、右侧支撑件211,且贯穿浮体部21的尾杆23 ;该浮体部21的底板部22下方,设有底壳部24 ;该浮体部21的左右两侧的适当位置,设有至少位于前、后方的把手25,以供手持将浮体部21拉起搬运,或供乘坐者手抓定位。浮体部21的上端则设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座板26,并于该等座板26设有安全带27,以供乘坐者绑缚固定身体。该水上救生艇使用于淹水地区或溪流的救灾,通过该浮体部21发泡材料212所包覆的支撑件211构成配重效果,以增加该救生艇浮于水面的稳定性。当救生艇不慎被尖锐物体刺破裂时,由于该浮体部21发泡材料212所特有的整体浮力,并不会因进水失去浮力,且该受浮体部21发泡材料212包覆的支撑件211除了本身中空结构所形成的浮力之外,也可构成配重效果,使航行得以维持平稳度。此外,当在尾杆23装上船外机17 (传动机)时,由于该尾杆23连接于左、右侧支撑件211之间,且贯穿浮体部21,使该尾杆23具有坚固结构支撑,得以承受船外机17 (传动机)启动前进时所产生的后座力,而不致于造成该后座力冲击尾板14损坏,进而确保整艘救生艇使用上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浮体部21包含中空管状的支撑件211,以及包覆于该支撑件211外围的发·泡材料212,使浮体部21构成特定的浮力,而设于浮体部21的底板部22为较硬质的材料,并于底板部22下方设有底壳部24,该底壳部24中央底缘设计为尖状(图4),以提高救生艇行走的稳定性。此外,该底壳部24也可向左右延伸并进而包覆于浮体部21 (图5),如图所示,该底壳部24采用半罩式局部包覆于浮体部21下半缘,并且采用FRP玻璃纤维材质制成,因此得以适用于险恶礁石地形的溪河急流,这样可以达到侧向防撞及底部防刺破损坏的功效,此外,该等座板26两端分别连接于浮体部21,以供人员乘坐。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浮体部21包含中空管状的支撑件211,以及包覆于该支撑件211的发泡材料212,使浮体部21构成特定的浮力。其中,设于浮体部21后缘的尾杆23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侧的支撑件211,并贯穿于浮体部21,且横置于浮体部21的后缘,使尾杆23构成一定的牵制拉力,进而使整个救生艇的结构更为坚固,且使其组装更为方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发泡材料212浮体部21包覆于支撑件211外围,配合连接于支撑件211的尾杆23,以构成救生艇的强化结构,这样可以改善现有充气式救生艇易因重心不稳翻覆、受尖锐杂物刺破而沉没、或因发泡材料水解劣化损坏所产生的问题,可同时解决救生艇整体配重问题,以增加其浮于水面的稳定性,可使组装更为方便及节省成本。上文所列出的一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 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包含:呈U字形管状的浮体部,以及设于该浮体部中央底部的底板部所组成的救生艇本体以供使用于救灾,其中,该浮体部设有支撑件,以及布设于该浮体部的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部上的发泡材料包覆所述支撑件以构成配重效果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为中空管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管体由PVC塑胶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部的后部设有尾杆,所述尾杆贯穿浮体部并进一步连接左、右侧两侧支撑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部为高强度橡胶布所构成的中空管状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部上的发泡材料为不吸水的PE高分子发泡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下方设有底壳部,该底壳部向左右延伸并进而包覆于浮体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部中央底缘设计为尖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部采用FRP玻璃纤维材质 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包含呈U字形管状的浮体部,以及设于该浮体部中央底部的底板部所组成的救生艇本体以供使用于救灾,其中,该浮体部设有支撑件,以及布设于该浮体部的发泡材料,所述浮体部上的发泡材料包覆所述支撑件以构成配重效果,这样可以增加该救生艇浮于水面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B63C9/02GK203094412SQ2012207164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赵树啟 申请人:天津渤安汇通船舶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